每日一答:强戒后的「动态管控」到底是怎么回事?
家里有人吸过几次毒,怎么劝怎么骂都改不了,有时候心一横就想报警。如果我们自己主动送去关起来了,还会有什么不好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康达君也接触过几个家属,都是在说这个问题:孩子屡教不听,有时候心里挺恨的,就想直接送去强戒所关着算了!
康达君非常了解作为一个家长、亲友面对这些事情的隐忧:要是留个案底,这以后要怎么办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发现家人吸毒理应毫不犹豫地帮助他们进行戒毒治疗。多数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送去关起来。
这里所说的吸毒送去「关起来」,其实就是强制戒毒。今天康达君就好好跟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吸毒被抓要被关多久?
通常情况下,吸毒首次被公安机关抓住的话,将面临批评教育、拘留十日左右的处罚,并责令其自行戒毒;
吸毒第二次被抓到的话,将被拘留十五日,公安机关将安排在其社区戒毒三年,这三年期间受社区戒毒的监督;
吸毒第三次被抓那就是屡教不改了,拘留十五日后,会被安排其进行强制隔离戒毒,这个时间一般为两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这个强制隔离戒毒时间其实是有一定弹性的,也就是说,在这个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如果戒毒者表现良好,在一年后戒毒所会对其提出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意见;
那若表现不好呢?那就对不起了,戒毒所也可以提意见:将其强制隔离戒毒期限延长,这个时间最长为一年。
第二个问题,被抓去强制戒毒,会留案底吗?生活有什么影响?
说没有影响是假的。只要是吸毒被抓被强制隔离戒毒,那么都会在个人档案中被记上一笔。还有就是逃脱不掉的动态管控。
这个动态管控其实是2005年公安部推出的一项禁毒措施,即吸毒人员网上动态管控预警系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重点来了,这个动态管控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系统收录了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及其相关毒品犯罪活动记录,只要信息被录入该系统,那么被录入人员身份证等多种信息便在全国公安系统内共享。
也就是说被录入该系统的人员,不论在全国哪一个角落,只要使用与本人真实身份相关证件(如身份证),该系统都会自动预警,辖区内的警务机构会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对当事人进行动态跟踪管理盘查,以此减低毒品违法犯罪率。
2011年6月26日《戒毒条例》发布,总则第四条中明确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对涉嫌吸毒人员进行检测,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并依法实行动态管控。”
那一旦【被动态管控】,还能取消吗?《戒毒条例》第七条已然注明:
“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
对戒毒人员戒毒的个人信息应当依法予以保密。对戒断3年未复吸的人员,不再实行动态管控。”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但是实际上取消的权限只有省级公安厅才有。
要申请取消这个动态管控,必须由基层公安机关上呈公函及审核材料(包括在强制隔离戒毒后三年未复吸证明材料,如社区戒毒尿检报告等),再接受复核、审查。
但也可能因信息弄错或传递中的种种原因,而迟迟没法办理或出现错漏。最后即使吸毒的信息被剔除,相关系统里可能仍会保留吸毒者个人信息。
那么,这个动态管控是如何影响生活的?
处于动态管控中的吸毒人员,每次出差开房、网吧、买票、银行等凡是需要动用身份证注册的,都会联网自动触发预警系统,当地警察会根据情况上门进行尿检等多种检查,防止其再次吸毒。
要知道,送去强制戒毒不仅仅面临的动态管控、伴随一生的档案记录,甚至给家庭成员在就业、个人发展等方面造成障碍,如政审相关公共服务等行业将面临诸多限制。
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欢迎分享;
您有什么疑问,可以在后台直接问康达君或留言!
作者:普及毒品知识的康达君 l 蓝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