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高低决定收入:高职毕业生收入低于本科生有解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先来看一个数据: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某领导曾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年会”的讲话中指出高职教育虽然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与本科教育相比在招生和学生就业方面呈现出差异一一学生录取分数低,初次就业薪水低。而广东省教育厅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省内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4.08%,专科毕业生为95.91%。高校整体初次就业平均月薪为3130元,其中本科毕业生为3439元,专科毕业生为2646元,相差近800元。
再来看另一个数据:不久前,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08至2017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从2133元增长到4774元,增幅为124%。考虑到通货膨胀,在根据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进行调整后,2008至2017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从2133元增长到3914元,增幅为83%。
2008至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从1647元增长到3860元,增幅为134%。在根据CPI进行调整后,2008至2017届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从1647元增长到3164元,增幅为92%。换句话说,从全国整体情况来看,高职高专毕业生初次就业每个月比本科生相差700元左右,那么仅仅头一年,高职高专学生的年收入就比本科生差万元。
除上述数据外,一些学者从“教育收益率”的经济学角度对学历对收入的影响也专门做了分析研究,结果似乎都在人们的意料之中,那就是学历差异直接导致收入差异。至少,高职高专学生初次就业月收入明显低于本科生,且整体后续提升能力不如本科生,已是不争的事实。
高职学生现在的入学就业模式可以直接看成是:入学门槛较低、就业相对容易,收入待遇不高。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高职高专的毕业生收入要比本科生低呢?
简单的从内外部原因来说——
外部因素:现行的一些特殊的制度设置和结构特征影响了教育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些制度和结构因素的作用,劳动力市场被分割为不同的部分,各个部分的工业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差异很大,学历高的学生很多时候更容易对接更高一级的工作内容,这就直接让学历成为了收入高低的门槛。与此同时,社会整体文化层面,“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也让人们认为好学校、好大学里出来的学生就是比高职高专的学生更加爱学习、有文化、有能力,能给单位带来更多效益,因此即使没有看到职校学生和本科学生的实际能力,也先人为的定义本科生的人更有水平,给予更高的收入。
内部因素:有研究显示,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招生机制存在差别,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本来就普遍较低,再加上学生所处的家庭生活环境以及个人成长经历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许多学生在高考失利之后,在被动的选择高职院校就读后,本身心理就认为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低人一等,心智不成熟,这就更加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从而形成“不学——不自信——不学”的恶性循环。当许多学生抱着混日子的心理去学习的时候,又如何能够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提高收入呢?
高收入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并不是没有机会。虽然目前整体来看高职高专学生收入确实低于本科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因为“供不应求”,这部分人员的收入自然就涨了起来。所以,更多的单位和企业用人的标准应该是:不要问企业和单位能给你多少钱,而要问你能给你所在的企业和单位创造多大的价值!
如果高职高专的学生在技能实践、知识基础方面就是比本科生强,那收入就一定会高!而如果高职高专的学生确实因为能力也不过关、态度也不端正或者别的自身原因不如本科生学习能力强、吸收新知识快,那收入待遇低,也是必然的结果。
这个社会越来越残酷,根据能力和收入来判断和对人们进行分类,是自然法则也是市场经济的规律。高职高专学生需要的,是社会能够给他们一个公正的平台、一个公平的机会。在这个平台上,愿赌服输的去用自身真实的能力去证明自己。有多少高职高专学生能真正认识到:中高考只代表过去,从迈进职业院校的开始,就是一个新的开始,或许起点平台低,但是很多时候自我定位更加重要,如果自暴自弃、自我贬值,那又如何让别人看得起和给你更多展示的舞台呢?
这里,让笔者想起了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在接受杨澜采访时曾谈到的关于农民工和大学生起薪的问题。
问题的来源是一项关于高校毕业生期望月薪的调查,数据显示刚毕业的大学生每月拿4000元工资,而工地上的钢筋工每月8000元工资。数据一出,“大学生起薪不如农民工”的吐槽在网上兴起,“读书无用论”的相关言辞趁势而上。
针对上述问题,杨澜问俞敏洪:“今天的大学生毕业后拿到两三千的工资,甚至自我调侃说,还不如农民工工资高,对此你怎么看?”
俞敏洪说:“这是一个误区。这个误区对中国是很大的伤害,中国的农民把孩子辛辛苦苦送出来上大学,本来就是一件特别好的事,但是学生上完学回去以后发现,他还不如高中或初中的同学工资高,比如说高中毕业在家乡打工,一个月能拿到三千块钱,然而这个大学生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一对照发现才一两千多块钱,其实这是一个超级大的误区······这个误区在于一个人一辈子增值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初中生或高中生,他现在尽管拿到三千,但是十年之后他最多拿到四千,甚至还在三千;但是一个大学生尽管现在只拿一千多,只要真的学到大学的知识,增值速度就很快,十年之后可能拿到一万;从一辈子角度来讲,他比不上大学的,即使普通工作都能多拿一百万、二百万,如果最后还能创业,出国交流,机会就更多。
杨澜最后给出的总结是:年轻人应该用长远的目光,来对待最开始的职业起步。
农民工与大学生的问题,某种程度上来说,与高职高专学生和本科大学生收入相差的问题有异曲同工之意。
高职高专的学生们,或许在中小学阶段有各种所谓的不良表现,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学习,中高考没有考好,但是应该对自己未来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应该借着国家在强调“大国工匠”这一大背景下,看到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和出路。
很多人或许都不知道,正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救了二战后落魄的德国,让德国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而“双元制职业教育”也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现在网上有很多视频,展示了德国逆天的工匠技术,比较了中德某些工业部件的差距。这里面其实更多的体现了他们良好的职业理念、敬业态度、创业精神以及实干经验。我们国家职业院校的学生们,应当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汲取在中高考阶段失利的原因,在工作之后的本职岗位上认真研究探索、努力创新创效。
真的做到了,收入还会差么?
作者丨尚贤
“最融洽师生关系”大征集
弘扬师生正能量、传递美好师生谊
回复个人邮箱获取课程简章
◆ ◆ ◆ ◆ ◆
每日奉上职教新鲜事儿
ID:zjteac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