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也来悄悄竞拍,“苹果”的魅力为何如此之大?

作者:冯玮瑜

冯玮瑜专栏逢周六推出

三只苹果,改变了世界:

第一只是被亚当和夏娃偷吃的苹果;

第二只是砸在牛顿头上熟了的苹果;

第三只是让乔布斯咬了一口的“苹果”。

殊不知在中国古陶瓷里,也有一样造型与苹果极为相似的独特器物,叫做“苹果尊”。这是一件皇帝放在御书房桌面上的文具,既可赏玩,又可实用。同时,苹果尊也是康熙朝独有的器形,其他朝代未见有烧造。它的故事同样和苹果密不可分,好玩又精彩。

01
PART ONE
“和珅大人”专程来竞拍

苹果尊这种器型我是早就知道的,但引起我关注的还是在2015年。在那年5月16日中国嘉德的春拍里,有一只康熙釉里红苹果尊上拍。在拍卖前,我并没特别留意它,引起我关注的是那场拍卖会中间发生的一件事。

釉里红苹果尊

那场拍卖中段竞价激战正酣时,忽见到有三四个男子悄悄地溜到中排,我坐在后排,一眼就发现那几个当中有一人就是大名鼎鼎“和坤”扮演者王刚。王刚老师扮演的乾隆宠臣和坤入木三分,“和大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名闻遐尔。除了是知名表演艺术家外,王刚老师还一身横跨两界,他是收藏界里的大艺术家,也是演艺界里的大收藏家。

王老师要竞拍什么?我好奇起来,就留意他的一举一动。他们几位刚进来坐下不久,那件康熙釉里红苹果尊就轮到上拍了,王老师举牌了……这件苹果尊终由王刚老师以高价竞得。竞得后,王老师一行人又悄悄地溜出去了。

这下我恍然大悟:原来王刚老师是专为苹果尊而来的!

他悄悄地离开,正如他悄悄地进来,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却带走一只苹果尊。

↑国家一级演员、表演艺术家、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刚与冯玮瑜合影

王刚老师是知名的收藏家,他入藏的古董以精品而为人们所称道。王刚老师每次见到我都乐呵呵的,笑容可掬,我们每每津津乐道地谈收藏。

他乐于提携后学,我的“冯玮瑜亲历收藏之《藏富密码》”一书,王刚老师还亲自帮我写推荐序。

在《藏富秘密》一书中,冯玮瑜以“电影剧本”的写法,生动记录了10件黄釉器的前世今生,也诠释了收藏、理财与文化的共生之道。

——王刚 《冯玮瑜亲历收藏系列》推荐语

02
PART TWO
苹果尊只有康熙朝独有

苹果尊有什么奥秘?王刚老师为何看上它呢?

这场拍卖后,带着好奇心,我专门查阅苹果尊的资料,研究它的由来。

苹果尊因其形似苹果而得名。它小巧玲珑,丰满圆润,常见品种有釉里红、天蓝釉等。

天蓝釉苹果尊

苹果尊是文房器,是盛水用的水盂,一般用来为砚池添水来磨墨,因此口部狭小,便于控制倾注的水量。苹果尊也可以是文房案头上装饰用的玩赏器物。它能把玩、能使用、能欣赏,就是不能吃。

已故的原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著名考古学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古陶瓷图典》里说:苹果尊是康熙朝独有的器形,其他朝代未见有烧造。

皇帝批阅奏章,处理军国大事,皇帝的案头文房用器,自是非同小可。在素雅的笔墨纸砚之间,放置一只诱人苹果,既是实用,又可赏玩,风雅怡人,自成一景,怪不得康熙会把苹果尊当成文房佳器。

宣统皇帝溥仪回忆录《我的前半生》里记述:1924年10月下旬,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突然其来的变故,让当时正吃着苹果与皇后聊天的溥仪惊慌失措,“一下子跳了起来,刚咬了一口的苹果滚了下去。”

溥仪回忆录《我的前半生》

原台北故宫副院长的庄严先生也曾撰文回忆,在“清室善后委员会”清点故宫文物期间,“有一天,我在清点文物的时候,竟然看见养心殿的书桌上,还放着半个吃剩的苹果;那是清宣统皇帝溥仪突然听到国民政府命他即刻出宫的消息以后,惊惶之余,便把手里那半个还带着齿痕的果子,匆匆丢在这里了!”

这咬了几口的苹果就成了宣统皇帝的生命轨迹分界点,他从此离开了故宫。书案上的红苹果就这样留了下来。

见贤思齐,我也想入藏一件摆在案头赏玩,于是开始留意苹果尊,但我一直以单色釉作为系列收藏,所以只留意单色釉的,却一直未遇上自己喜欢的单色釉。我耐心等待着与苹果尊机缘的到来,一等就是3年。

冯玮瑜老师和她的藏品

03
PART three
等待3年,那只“苹果”终于出现

2018年元旦刚过,一只郎窑红釉苹果尊果真在拍卖场上出现了,且与2015年嘉德春拍高价成交那件大小相若,只不过嘉德那件是釉里红,这件是郎窑红。

这只郎窑红釉苹果尊出现在保利厦门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2017年秋拍上,拍卖日期实际上是2018年1月8日。这场秋拍里《中国古董珍玩》专场的第一件拍品就是这件郎窑红苹果尊。据拍卖图录介绍,它有显赫的来历:

此尊来源于美国南加州Ira.Koger和Nancy.Koger夫妇旧藏,其后经美国著名古董商The Ralph M.Chait Galleries收藏并售出,来源清晰,传承有序。完全合乎我“流传有序、器型完美”的入藏条件。

三年磨一剑!我买好票,准备直奔厦门而去,保利厦门国际拍卖公司陈嘉莉小姐把一切也安排好了,可是临出发的前一天,广州这边忽有要事走不开,我只得请嘉莉把苹果尊从多个角度发照片过来给我,并附品相报告。

郎窑红苹果尊

嘉莉发来多幅器物照片,并说:“器物是全美的,没有瑕疵,核对过85年的外国出版著录,确实是同一件。”同时,我又请在厦门预展现场的朋友帮我上手看看,朋友复我:“器物到代,没有问题,釉色尚可,现场很多人在看,估计不会像图录标的无底价那么便宜。”

“你估计是什么价?”

“十万左右吧。”

04
PART four
电话委托死磕拼抢得偿所愿

认真看过嘉莉和朋友发来的照片,我心里就有数了:拍卖行定的无底价起拍,那是为了吸引买家而弄的噱头,不可作准;行家朋友定为10万,那是生意价,这个价钱要比市场价略低;半年前有家拍卖行拍出一件卢芹斋旧藏郎窑红釉高足杯为20多万元……参照比较,这件苹果尊价钱应比高足杯高些,30万左右可考虑入藏。

说也奇怪,我一边分析,一边心中有个强烈的预感:这件苹果尊,倦鸟归巢,是奔我而来的。

我遂下了电话委托,拍卖时是嘉莉帮我出牌的,果然不出所料,一开拍,多人哄抢,哗啦哗啦地就冲过20万了。什么无底价?这年头哪有什么漏啊!

按这样出价竞争法,保不准几下就冲过30万了,我立即改变策略,把出价改为1万一口来加价,这样做的目的是缩小价差,一来让人们感觉价格已经快到顶了;二来是拖慢竞价节奏,让大家别冲动。嘉莉便按我意见出价:“21万。”

拍卖师明智地接受了我出价,可别人也跟着调整出价阶梯,1万1万地加价跟我死磕,经过激烈拼抢,直到27万才落槌,终由我竞得。

苦等了三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自它出现在保利厦门拍场上,我就没想过它会落入旁人之手。它都奔我而来了,哪会让它过家门而不入继续飘零呢?

↑嘉莉(左)将郎窑红苹果尊送到冯玮瑜老师手中

这件郎窑红苹果尊是由陈嘉莉小姐亲自送到广州交给我的,还把《Chinese Ceramics:The Koger Collection》(译名:《Koger珍藏中国瓷器》)一书带来给我,翻开本书第157页,这只苹果尊赫然在目,书本的英文是这样说明的:康熙年间的牛血红釉瓷器,直径3又3/4英寸。这个苹果状的容器是放在写字台用的。

所谓牛血红,就是郎窑红的另一种称谓,这说明在美国多个博物馆的一系列展览里,专家对它的断代就是康熙本朝的。

把这个苹果尊拿在手上欣赏,只见造型饱满,丰肩圆腹,口沿内凹,卧足底,底施白釉,白中泛黄。器身釉层肥厚圆润,釉色深红但不太均匀,因积釉而显得红釉色深浅不一,器物呈现典型的康熙郎窑红瓷器工艺特征。

郎窑红苹果尊

整器小巧怡人,真像一只大红苹果!让人垂涎。

嘉莉告诉我:“这只郎窑红尊是明星拍品,预展时大家都抢着看,往往这个刚看完摆回展柜,另外一个又要看了,是秋拍预展里出场率最高的拍品。”

因为它无论器型、釉色都十分讨人喜爱,又方便上手的把玩,特别是价格不贵,性价比高,大家都能买得起,所以大家都争着要上手看。不过拍前行家估价为10万左右,“连我们也没想到能拍到30万”。

一偿所愿,郎窑红苹果尊就这样摆放在我的案头,想当日它伴陪康熙皇帝处理军政要务,那御批墨迹,分明曾用它身上的盛水来研磨墨汁,它参与过多少国家大事啊……今日它静静地伫立案头,看着我婉约挥毫,红颜相对,相看不厌。

红色是喜庆之色,也是风水学里旺财的颜色。2018年刚开年,这一只红苹果飞入家门,希望能财运亨通,红红火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