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如何适度惩戒

家庭教育中如何适度惩戒
本报记者 杨咏梅
    孩子不听话就是“欠揍”吗?父母能不能打孩子?教育惩戒就意味着打孩子吗?家庭教育中如何适度惩戒?12月13日,中国教育报家庭教育公开课“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邀请在美国担任了20年学校心理学家的谢刚博士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洪明博士,两位嘉宾结合自己的经历,从不同视角讨论了家庭教育中的适度惩戒问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不是打孩子的理由
    许多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出生的孩子都有过挨打的经历,洪明回忆说自己初中之前经常挨打,“当时生活在农村,我比较贪玩,经常受到母亲的暴力,很多年以后我才释怀”。谢刚9岁的时候,因为骂人差点儿被妈妈打:“这件事情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从此我再也没有骂过人。”
    针对今天很多父母把教育惩戒等同于打骂孩子,洪明提醒说:“教育惩戒与惩戒不一样。教育惩戒是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使用惩戒的手段,目的是教育而不是用简单的惩罚让孩子付出代价。教育惩戒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纠正眼前的错误和违规行为;二是明确指出如何做才能更好。从广义上讲,凡是对孩子的某种权益或者利益的剥夺,比如暂时收回玩具、取消游玩安排等,都会产生惩戒作用。”
    相对于惩戒这个词,谢刚更认同管教这个概念,她说:“英文的管教'discipline’前提是'to guide’,也就是引导,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明白一种道理,学会更好地解决问题。”
    谢刚认为,家长动辄实施惩戒与焦虑有关。2016年中国家长线上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64%的家长表示“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55%表示“控制不住脾气,老想发火”,这成为家长焦虑的两大主要原因。
    家长惩戒孩子的出发点应该是想让孩子改进,是“为了孩子好”,实际上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好”吗?
    洪明认为,父母惩戒孩子,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文化程度低、情绪控制能力低的人,很容易会对孩子使用暴力。暴力会给孩子带来恐惧和震慑,如果孩子无法应对犯错后的恐惧,就容易产生消极的态度和行为,甚至因为一次考试考得不好就自杀。”他呼吁父母使用教育惩戒权要符合法律法规,要符合社会共识,不能滥用,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要坚决反对暴力。
    谢刚分享了一个案例:有个男人因为自己从小父亲对他的唯一管教方式就是拳打脚踢,于是他在学校常对同学动手,闯祸以后回家里再受体罚。这种恶性循环持续到初中时他的身高超过父亲,所以开始还手。20年后他和父亲仍然形同路人。“研究发现,体罚对孩子道德观念的内化并没有任何长期作用,反之容易对亲子关系、社会性、同情心和攻击性行为造成负面影响。小时候经常被严厉体罚,成人后容易出现情绪障碍、焦虑症、酒精或药物依赖及人格障碍。”
    谢刚还补充说:“体罚看似立刻有效、短期有用,但副作用很大。如果家长手里唯一的管教工具是锤子,那孩子的任何问题在他们眼里都会被看成是钉子。”
    童年缺乏规范的孩子长大后难有成就
    现在的家长管教孩子并不容易,不少家长都感叹说:现在的孩子哪儿敢打啊,一说要打就要报警!跟美国孩子学的!我们都以为美国的家长是不打孩子的!
    美国家长真的不体罚孩子吗?谢刚提到美国50个州中,有19个州允许在学校体罚孩子,在家体罚(corporal punishment)孩子在50个州中都是合法的。美国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会有很高的期待值,但是对于孩子的行为有很高的底线。“比如,对他人不尊敬的时候,家长就会体罚孩子。当然如果体罚留下痕迹,后果就很严重。”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社会生活处处充满规则,开车走路有红绿灯,违规钓鱼要罚款,偷税漏税要补交,捕猎野生动物要坐牢……孩子成长过程中没有规范,走到社会难免碰壁。
    洪明认为,教育惩戒权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权力,教育惩戒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不能将教育惩戒与儿童保护对立起来,合理惩戒其实是对儿童的最佳保护。但他同时强调说:“体罚要以不损伤孩子的身体为前提,在众多行为惩戒的权力选择中,家长切记,打是最后的底牌。”
    谢刚说,有一项跟踪调查发现,成人后最没有成就且最不幸福的孩子,来自日常生活中缺乏合理规范的家庭。“很多家长认为,放养的孩子发展得更好。其实,放养意味着'有底线、没上限’,诚实、有责任感、遵守社会规范等,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底线。家长要掌握底线,至于孩子将来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头发想染什么颜色,孩子可以自己把握。”
    中国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美国有句谚语叫“不用棒子,毁了孩子”,古老的希伯来箴言有“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儿子”的说法,是否说明用棍棒实施教育惩戒还是很有必要的?
    洪明认为,父母教育惩戒权符合中国历史传统和许多国家的家庭教育实践,有社会学和法理学的依据。
    谢刚举“狼爸”萧百佑“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为例,指出狼爸并非乱打孩子,“他执行体罚的过程有两点可取之处。一是家规事先定好,规矩非常一致,孩子做错了什么,要打哪儿、打几下,孩子知道体罚不是父亲气头上的冲动。二是他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对父母绝对尊敬,他对自己的母亲也十分恭顺。立的行为规范自己先做到,身教大于言传”。
    教育惩戒似乎是个两难问题,没有规矩不行,一不小心又容易滑到家庭暴力,该如何界定呢?比如有的家长只要孩子一犯错误就“踹一脚”,这里面有家长自己的情绪管理问题,是不是也有教育观念的问题?
    谢刚认为,家长一定要明白教育惩戒的目的是什么,是强制孩子为过去的错误付出代价,还是引导孩子为了未来而学习?以让孩子付出代价为目的,难免产生愤怒情绪和暴力行为。优秀的家教方式和优秀的教学方式非常类似,都应该“温暖而严格”。她倡导家长学习积极管教方法,把下一代培养成为负责任、尊敬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强、对社会有贡献的成员。
    惩戒须“必要而有帮助”,最好是“不用之用”
    世界上有125个国家不允许在学校体罚学生,35个国家明文禁止在任何地方体罚孩子。既要适度惩戒,又不能体罚,应该怎么把握分寸呢?
    洪明认为,父母教育惩戒要以儿童发展为根本目的,方法要适度合规。“家长要穷尽教育手段,知道哪些手段可以制止孩子的违规或越轨行为。防范未然,规矩在先。”
    谢刚认为,管教中需要注意孩子的个性。有些孩子还没等父母变脸色,声调稍微提高就已经吓坏了;有的大吼他几句,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孩子的气质不同,有的逻辑性强但不会察言观色,有的外向友好但自控力弱,有的善良温和但偏怯懦,有的勇敢却莽撞……要分清哪些是特点哪些是缺点,不要惩罚孩子的个性特点。
    主持人提到一个家庭教育专家讲自己青春期的故事,促使他发生改变的,不是父亲的棍棒而是母亲的眼泪。这是否说明,如果真的做到“必要而有帮助”,有效的惩戒其实就是“不用之用”?
    谢刚认为亲子关系决定了管教的效果。“平时要多鼓励表扬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常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才会接受父母的管教,才不会积累恐惧。”一位父亲曾告诉她,自己和儿子关系一直很好,一生只在九年级时因为“不可原谅的原因”打过他一次。“在打之前他告诉儿子今天不得不打他的原因,而且是边打边哭。儿子如今依旧尊敬热爱父亲。这种体罚的效果和盛怒之下出气,就有天壤之别了。”
    有的家长说跟孩子好言好语没有用,口气严厉立刻听话;妈妈严格就听话,换爸爸或者奶奶就耍赖,怎么办呢?
    谢刚认为事先讲好规则非常重要。比如美国孩子16岁可以开车,有些家长就事先定规矩:晚上11点前必须回家,第一次违规一周不能用车,第二次违规两周不能用车,第三次违规就把车卖了。“关键是事先讲好,严格执行。”
    洪明也非常认同先跟孩子讲好规则:“立规矩一定要做到早、细、明、严。细是细节,要考虑周到,提前告知违反规矩有什么后果;明是明确、公开;严是严格,孩子有超越底线的行为,相应的惩戒措施就要跟上,不能随意更改。”
    最后,谢刚建议父母管教孩子时语气要坚定、态度要平和,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目的不是发泄情绪,而是为了孩子能从错误行为中提高将来处理问题的能力。
(0)

相关推荐

  • 家长“护犊”心切,教师戒尺难举

    [家教智慧 第973期] 家长"护犊"心切,教师戒尺难举 教育要不要惩戒?答案的肯定性毋庸置疑:教师体罚学生可不可?答案的否定性也不容置喙.但是惩戒和体罚的有没有标准?如何区分?却 ...

  • “内疚式教育”,惩罚的是家长,实际上受害的还是孩子

    一位四岁小女孩叫小桃,因为妈妈让她背诵一个东西,小孩子就是背不出来,妈妈着急,发了脾气,就狠狠抽了一巴掌--抽的是妈妈自己,而不是孩子. 孩子背东西背不出来,家长发火,不是去惩罚孩子,而是打自己一嘴巴 ...

  • 那记打晚了的耳光

    听广播,14岁男孩因妈妈在学校走廊里掌掴耳光,跳楼自杀,听后非常震惊. 最近自杀少年不少,因作业没完成受责备,因没收手机有情绪,纵身一跃,失去生命者不少,但每一次都会让人惊恐. 生命只有一次,能够见到 ...

  • 不去过多干涉孩子的父母是好父母

    管教孩子分三个层面:好的管教,不好的管教,不管教.好的管教和坏的管教好理解,那又该如何理解不管教孩子呢? 不管教孩子含有放任自流的意思,假如父母深知自己没有什么可教孩子的,不管教,顺其天性自由发展或许 ...

  • 戒尺要不要还给老师

    戒尺最早是佛教仪式中使用的一种法器,由两块木板组成,后来渐渐演变成一块木板,主要用于警示修行人令修行人心不放逸,多在"皈依.剃度.传戒.说法".以及"瑜伽焰口施食&quo ...

  • 4月30号国际不打小孩日?日本人也有棒出孝子吗?

    4月16日,2岁的男童萌萌在天津某幼儿园托育班上学,因抢别的孩子玩具,被一位刘姓老师以教育为由单独带到没有监控的办公室内,在离开办公室后白嫩的小手被烫出了深黑的褶皱,经过医生诊断,萌萌的左手深II度烫 ...

  • 胡子宏生命日记(254): 老师们要记住,对有的学生就要果敢放弃

    胡子宏生命日记(254): 老师们要记住,对有的学生就要果敢放弃 (一) 我上小学的时候,作业本是家长买了一大张白纸,用小刀切割后,又重新装订的.手工装订的作业本,自然不够整齐.我偶尔会看到,个别同学 ...

  • 适度惩戒在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近日读完了周弘先生的<赏识教育>,与大家讨论竟然有不少老师认为现在的环境不允许拿起戒尺了,对于学生最好还是多表扬少批评,万一学生承受不了跳了楼,老师就可能吃不了兜着走,因此就更不能惩罚. ...

  • 发脾气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能力不足的表现

    ​父母对孩子发脾气 [庆祝]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经常对孩子发脾气.有时候,发脾气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能力不足的表现. [玫瑰]首先,父母有责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当孩子遇到问题.或者出现问题时,父母有义务 ...

  • 家庭教育中的5个期待偏差

    期末考试结束,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80多分的,觉得怎么还没到90:90多分的,觉得怎么没有到100? 越往高年级,满分越是一个概率问题,题目都会,能否全对看临场发挥. 就如同高考状元一样,没有谁能保 ...

  • 家庭教育中的“五层”父母,不同的层次,决定了孩子不同的高度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篇帖子. 有人问:如果做家长是你的事业,那么这个事业,你可以走到第几层? 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叫做<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而在文章中,将家庭教育详细的分为了5个 ...

  • 家庭教育中比体罚更伤害孩子的是这几句话,看看你说过没有

    有种伤疤是一辈子的痛.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组海报: 一个孩子双手拿着一张试卷,整个人微微后缩,神情紧张,仔细看来,恐怕是因为卷子上面的分数.他身上刻着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 ...

  • 在家庭教育中,这四种孩子考试根本拿不到高分,父母再不重视就晚了

    在家庭教育中,这四种孩子考试根本拿不到高分,父母再不重视就晚了

  • 【父母必读】家庭教育中的14法条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父母必读] 家庭教育中的14法条     身为父母,如果这些法条都能够悉心去体味去努力遵守,那么,你身边的这个孩子就会幸福.快乐地成长.     1.父母是孩子 ...

  • 家庭教育中的14法条

    身为父母,如果这些法条都能够悉心去体味去努力遵守,那么,你身边的这个孩子就会幸福.快乐地成长. 1.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生命的最初 ...

  • 吴守立:孩子家庭教育中,应该有这两盏灯

    在家庭教育中应该要有两盏灯: 妈妈是亮在家里的那一盏, 守护孩子内心的温暖: 爸爸是路上的那一盏, 照亮孩子前进的方向. 两盏灯并行, 孩子才能在内在外都有所仰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