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房故事 | 胡洪侠:马家辉的“小说季”又来了
《鸳鸯六七四》,马家辉著,花城出版社2020年9月版
收到家辉寄来的《鸳鸯六七四》好多天了,今天也还在读,只是还没读完。天天忙一些七荤八素,常常顾不上“六七四”。
可是,远在巴黎的刘西鸿就比我强太多了。她早早就盼望着马家辉的新小说了。这一刻,估计她早读完了。
几个月前,不知什么机缘,她忽然读了《龙头凤尾》,给我发微信说:
“以前没读过马家辉,在“字在”读了第一篇(以前在南方周末读过他写林青霞,没太在意)。上个月上网找到《龙头凤尾》,一气读完拍案叫好!
陆北才写得很劲,
其次是英官张什么迪,
其次是另一个英官。
可惜女人们都不出彩。老婆阿娟有血性,可惜只出了一次场。
小说不算完美,但绝对一气呵成,激情爆棚。马家辉凭此小说可以成为香港“现在最好”的小说家。有人不爽吗?
大侠有机会告诉马生,法国有个读者粉他。”
几天后,她又发微信赞美家辉:
您家“家辉”的《龙头凤尾》必载入史册。
感谢香港,祝福香港
把赞美的话说得这么“宏大”,说明她是由衷喜欢这本书,而且,借这本书,她是真想说一句祝福的话。
得知马家辉“香港三部曲”的第二部出版,她在巴黎着急要看。我委托电商平台给她快递了一本,她又迟迟收不到。她说她只好先看电商提供的书摘电子版。
不数日,微信到:
马大作家写香港的情仇、恩怨、大码头很激烈、粗冽、生涩,但依然是描写了“大码头”!
马作家下了功夫,把我港粤民俗、民风,把狭义的宿命民生做了广阔的文学铺排。马作家是香港辉煌历史的记录者。
很佩服。
我也佩服。一个五十多岁才开始写小说的作家,其作品竟然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获过全国大奖的“科班作家”佩服,不容易。
《鸳鸯六七四》出版,因为“疫还在,情未了”,家辉没有办法做一些活色生香的新书分享会,这很遗憾。他的这一个“小说季”,只好比《龙头凤尾》寂寞一些。
关于他和杨照的“小说季”,2016年我曾给《印刻》写过一篇短文,不妨录在这里——
杨照、马家辉和我前几年联手在深圳报纸上开“对照记@1963”专栏,前后写了三四年,两岸三地出书八九种。因我们三人皆出生于1963,又分别生活在台北、香港、深圳,有绝然不同的生活体验足以对照,故有“对照记@1963”之称谓。忽然有一天,三人聚首讨论在北京《读书》杂志开新专栏时,家辉说:“对不起了兄弟,我没时间写了。抱歉抱歉。”
我追问道:“这怎么行?少一个人就对照不成了。你至于这么忙吗?”
家辉道:“小弟我要写小说了!不写不知道,好大件事。”
杨照笑道:“家辉你算了吧,写小说也是不写专栏的理由?你不是稿神吗?再说,写小说就是写小说而已啊,干嘛搞得这么严肃。”
家辉一边摇头一边笑道:“杨老大,我没法和你比啊,你都写了好几本小说了,什么《吹萨克斯风的革命者》啦,好厉害。小弟初学乍练,必须全力应付。本来写了几万字了,前几天又作废重写,真是好麻烦好麻烦。”
我们三人,杨照出生最早,所以是“杨老大”。家辉所言不差,杨照早就写小说了。曾听他自己讲,是一部二百万字左右的系列,已经完成,还在修改,即将出版。还说是由一百个短篇组成,从1900年写起,每年一篇,写到世纪末,总名“百年荒芜”。我当初听了,目瞪口呆,盯着他看了又看,心想,他写专栏写女儿写名著写导读写文论写音乐写得已经让我觉得天昏地暗了,他哪里来的时间写小说?而且一写就是一百篇?
光阴易过,转眼来到2016。六月七日晚,家辉经微信传来一张图片,点开一看,原来就是刚出版的他的小说新书,名为《龙头凤尾》。
又数日,《印刻》丁名庆来邮件,说八月号杂志会制作杨照的封面专辑,且将首次发表“百年荒芜”系列里的两篇小说(1901和1961)。
我不禁感叹一声:看来,“对照记@1963”组合进入了小说季了。
家辉的《龙头凤尾》我读了,心里由衷替家辉转战小说且一举成功感到高兴。他跳出专栏“框框”,笔下百无禁忌,左冲右突,演绎出一个情情色色、打打杀杀、奇奇怪怪、悲悲喜喜、乱乱哄哄的江湖故事。《印刻》传来的杨照的两篇小说我也读了,虽只是百分之二的分量,但已能明显感觉出“其志不在小也”。以系列小说的形式为台湾的二十世纪作一部文学百年年谱,这实在是无人做过的事情。别说做,想想都觉得既难以掌控,无处下口,又孤军深入,力不能支。杨照竟然做了,而且大功告成。《1901·文明开化记》已然呈现出了一个遥远且迷乱的世界,其中有清冷的热闹,有丰富的荒凉,有心虚的傲慢,有忠诚的算计。身边的日语阅报栏和远方的满清紫禁城遥遥相对,传说与新闻此起彼伏,百年大戏即在此间拉开序幕。
杨照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百年世界,家辉也为我们重建了一个动乱江湖。左右夹攻,我又该如何自处?
某日深夜,家辉传短讯来说:“你也写小说吧,真的,洪侠。”可以想象他已深陷小说创作的快乐之中,希望兄弟有福同享。
可是,我的现实生活已经够小说的了。我既然已是小说中人,哪里还顾得上写小说?你们继续写吧,我会好好看的。
不过,现在我也在严肃考虑一个问题:
我是不是也应该学着写写小说?越来越多的话,越来越多的事,越来越多的人,放在小说中写更合适。
想做的事情太多了;真应该把大事放下,只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