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一道士修仙,写本书流传千年,翻开一看:竟记载诺贝尔奖成果
提起葛洪,我们很多人都会从电视的插播广告中听过这个名字,其实葛洪可不仅仅是一个品牌,而是真实存在的一位医学家和“修仙者”。
东晋时期,葛洪出生在镇江,他是三国方士葛玄的侄孙。据说他的老师则是当时最有名的郑隐。郑隐是修仙炼丹的著名人物,作为他的徒弟,葛洪做得是非常勤勉合格。
葛洪虽然家境贫寒,可是学习非常认真。他家的院子被杂草覆盖,他每天就推开这些草再回家。因为草太多,葛洪家里多次失火。又因为失火,葛洪心爱的书籍和典藏都损失了。从此葛洪索性不在久居家中,而是外出游历,他一边砍柴一边卖钱,所得钱财投入到读书和购买炼丹材料上,十分刻苦努力。
史书记载,郑隐的弟子有50多个人,可只有葛洪是最受宠爱的,还把非常重要的《三皇内文》给他看。虽然此书现在已经失传,不过据说该书记载着起死回生的秘籍。
公元302年,葛洪的师傅郑隐携众弟子躲避战乱,到霍山隐居。而葛洪则留在丹阳参军。因为卓有战功,葛洪还被封为“伏波将军”。后来,因为钟爱炼丹修仙,葛洪辞官隐居,在途径广州时听闻罗浮山这个地方有神仙升天,所以又隐居到罗浮山。
罗浮山是道教名山,相传东海龙王的三公主与南海龙王小公子在此恋爱,两龙融合后形成了罗浮山,所以此山自带仙气。也正由于罗浮山气候湿润,森林植被茂盛,环境僻静,草药矿产丰富,成为了葛洪炼丹修仙最好的地方。
虽然专注炼丹,可是葛洪可不仅仅在此有所成就。他通过不断的尝试和研究,竟然研制了很多治病的药方。正因为这些研究的有效性和先进性,葛洪成为了集道教、化学、医药学为一身的大师。说到葛洪的成就,就不得不提一下他对后世的影响,甚至1600年后的近代,他的研究被后人应用发扬光大,竟然获得了两项诺贝尔奖。
葛洪的医学著作《肘后备急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而书中记载着大量真实有效的救治方法和医药方剂。其中对天花、伤寒、疟疾、狂犬病的诊断和治疗,比西方的研究结果提前了数百年。
《肘后备急方》记载:
山水间多有沙虱,其虫甚细不可见。人入水浴及汲水澡浴,此虫在水中著人。及阴雨日行草中,即著人,便钻入皮里。其诊法是: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过三日之后,令人百节强,疼痛寒热,赤上发疮,此虫渐入至骨,则杀人。
这段记载很明确的虱子是恙虫病(斑疹伤寒)的根源,而因为人接触了野外的水或者阴雨天的杂草,从而会让虱子虱子入侵。随后所得疾病的症状、危害、治疗方法都被葛洪详细记录。
1928年,法国科学家尼柯尔因为发现虱子为斑疹伤寒的传染源,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现在看来,早在东晋时期,葛洪早已对此进行了发现和判断,更是详细的给出了防治方法。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成功分离青蒿素,并且有效应用于治疗疟疾,成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的成就无疑是巨大而荣耀的,可是在谈及获奖感触时,屠呦呦教授却说:
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葛洪的一本《肘后备急方》竟然记载了后世两项诺贝尔奖的成果,在赞叹葛洪精湛医术的同时也要赞叹一下我们中国的传统医学。在1000多年前,葛洪发现的疾病防治理论在当时没办法用化学手段来证明,也没有高倍的显微镜来观测实验结果,可是葛洪却依靠中医理论和思维,用我们传统的中草药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堪称神奇。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和化学、机械、物理等科技水平的提高,西医已然成为当今诊治疾病的主流。全国各大医院和学者也在孜孜不倦的认真履行着职责,承担着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
可是,中医开始被“嫌弃”,认为“中医没有用”、“中医并非科学”的观点被很多人抛出,甚至对这样的观点确信不疑,引起不少理论和争议。中医到底有没有用?看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看看没有西医的古代人们是如何熬过疾病和伤痛的,在看看葛洪的医药书籍记载的诺贝尔奖得奖项目,答案不言而喻。
虽然中医学中有些理论无法用现代医学来解释和证实,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相信犹如青蒿素和恙虫病研究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医中药将被研究和证明,从而将我们的传统医学继续发扬光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