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房故事|38年前的“购书豪举”
绿茶送我的《辞海》。
绿茶前几天寄赠我一本书——《辞海》缩印本,1980年8月第一版。
22块2一本的那种?
正是。
这其中有故事。那天他来夜书房和我聊藏书。我说起当年我第一次的购书豪举。“那时我每月工资不过三四十块钱,我却花22块2买了一本缩印本《辞海》。”我说,“这书现在都找不到了,不知扔哪里了。”
结果,回北京后他很快替我找到一本。
“霉味很重,”他说,“拿出去晒晒。”
我果真打开这本老友级《辞海》闻了一下:有股熟悉的味道,却未必是霉味,当然也不是美味。
是那种“时间的味道”。
相信吗?每个年代的书,味道真的不同。
1980年代初,我住衡水日报平房宿舍时,隔壁是一位从贵州调回来的编辑,姓崔,抽烟很凶,不住咳嗽,背略有些驼,戴一副高度近视镜,天天捧一本《辞海》或《辞源》查来查去。近视镜不管用时,他会再加一个大号黑框放大镜。
前些年一位老同事告诉我说老崔去世了,我眼前立刻浮现出的,就是他和《辞海》《辞源》相伴的画面:常常是夏夜,他搬一板凳,坐在宿舍门外,就着暗黄的灯光,左手摇着蒲扇赶蚊子,右手持放大镜,对着膝盖上打开的那本《辞源》,读着读着就笑,笑着笑着就咳嗽个不停。
“购书豪举”那天路过他宿舍,我得意洋洋告诉他我把《辞海》买回来了,他摘下眼镜,边揉眼睛边说:“光《辞海》不行,再去买《辞源》。”
我没买。那时我不喜欢繁体的书,读着费劲。
唉!绿茶多事😄😄,送我一本《辞海》,惹我想起多少人与事。
那时曾经有位领导,文字水平很高,脾气也怪,常常面无笑容,说话口气严厉、尖刻,似乎看什么都不顺眼,许多人都怕他。我不知天高地厚,人情冷暖,在他面前,常常口无遮拦,没大没小,他倒也不在意,还很有兴趣和我聊。
有次在他办公室,我们聊完材料修改之类的事,一时无话。我瞥了一眼他背后的书架,高声说:“好书!”
他面露不解神情,看看书架,又盯了一眼我。
“《辞海》!缩印本!好书!”我哈哈大笑。
他也微微一笑:“《辞海》当然是好书。”
如今我早不认为修来改去的《辞海》算什么“好书”了,可是,说起《辞海》缩印本,还是大有感触。我很佩服自己当年能有如此购书豪举,竟然肯花月工资的百分之六十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只是那时见识太浅,不懂书海深浅,不然,我应该以差不多的价钱,先买一套《鲁迅全集》或精装版《莎士比亚全集》或布面精装带函套《中国历史地图集》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