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蛋、黑陶与铜肝:神秘的伊特鲁里亚人

古老的亚平宁半岛上,罗马文明的光辉牢牢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在这里,曾有一个时期被称为是罗马文明的曙光时代,它就是伊特鲁里亚文明时期。伊特鲁里亚人一直充满着神秘感,无论是《赤陶棺上的夫妇像》,还是黑陶、铜肝都令人着迷。关于伊特鲁利亚人的很多知识都来自考古学,更准确地说,来自坟墓。面对死亡,伊特鲁利亚人是乐观的。墓室中丰富多彩的壁画显示出伊特鲁里亚人多姿多彩的生活,在现实世界中出现的一切,被伊特鲁里亚人完完全全搬进了坟墓,故而考古学家有机会借大量的文物来考察伊特鲁里亚人和他们生活的世界。如果对伊特鲁里亚人没有任何了解,又想找一本轻松的读物,相信本书会是一个不错的起点。

“失落的文明”一语令人想起印第安纳·琼斯在沙漠里驱车飞驰的情景,还有维多利亚时代勇敢的探险家在密林中艰难跋涉的画面。这些强悍的英雄寻找着隐蔽在森林中或埋藏于沙砾下的城市,那正是典型的“失落的文明”。平心而论,世界上的许多地方都见证了这种冒险与考古的奇妙组合,如掩映在湿热雨林中的吴哥窟和高耸于安第斯山脉上的马丘比丘。19世纪对这些发现的描述为传奇提供了素材,不过那是一种颇具争议的传奇。在这两个案例中,西方探险家都是偶然找到了一处当地人已经知道的地方。“失落的文明”这个短语本身就含有诋毁的意味,仿佛生活在现代的子孙不可能与建造那些伟大遗迹的先人有任何关系。它暗示着如今的柬埔寨人或安第斯山脉的原住民与他们的祖先毫不相干,而殖民者可以肆无忌惮地欺压他们。“失落的文明”必须是已经失落的,被不肖的后代主动遗忘了。只有这样,考古学家才能“发现”它,用铲子挖掘它,把它的宝藏运往博物馆,在学术刊物上讨论它的社会生活。然而,它的神秘感依然存在,强调着生者与亡者之间的距离,令人向往一个更加美好的时代,关注遭到遗忘的事物,延续曾经断裂的纽带。
在考古学想象中,有一种观点与“失落的文明”截然相反,那就是认为某个民族“跟我们一样”。当文献资料得以幸存并易于阅读时,我们可以看到早已逝去的古人留下的话语,窥探他们忙碌的日常生活。写给朋友的信件或索要物品的恳求,参加聚会的请帖或约束孩子的规定——这些东西令人感到非常熟悉。而各类著作也使现代人能够宣称自己与古代人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并骄傲地表示自己拥护数千年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所阐明的哲学思想与理念。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古希腊罗马文化留下的著作,它们在欧洲政治制度、法律权利、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中都是备受推崇的源头。我们不会称之为“失落的文明”,因为它们依然与我们同在。这些文献资料所呈现的日常活动和崇高理想带来了认可与赞同:这些人跟我们一样,他们就是我们想要成为的人。而更加隐蔽的部分则被抛诸脑后:他们不过是我们所了解的古人,或者说是我们自认为了解的古人。这便是我们面对古人的两种极端反应:认同与疏远;靠近与排斥。不过在二者之间,还存在更加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反应,其面对的社会群体既没有欺骗性的熟悉感,也并非象征性的幸存者。它们可以被吸收到现代世界中,或者被随意变成神话并搁置一旁,根据我们的需要而倒向天平的一端或另一端。关于欧洲史前时期的大部分认识都陷入了这种奇怪的深渊,古典文学中出现的名字被强加于曾经存在的群体上,从而为这样或那样的观点乃至特定的民族主义提供支持。神话故事依附着某些古代社会,其内容一部分源于雅典或罗马的流言蜚语,一部分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想象,还有一部分源于19世纪的再发现。缺乏文字记录的古代世界在现代世界的思维中得以重建,所有证据的解释都符合今天的观念。这些神话故事流传已久,能够把一个古代社会推向天平的一端或另一端,使其接近殖民主义的失落文明,或者满足乌托邦式的认同心理。
在这些史前时期的社会群体中,有一个就是本书要讨论的对象。数千人的生活,他们居住的地方,他们留下的东西:一切都被拼凑成一个失落文明的神话。在这方面,他们并非最古老的例子:那份荣誉大概要授予米诺斯人,因为米诺斯人是最有可能成为“亚特兰蒂斯”居民的候选者。不过,伊特鲁里亚人的神话始于古代,席卷了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宫廷,在19世纪引发了革命,甚至还躲藏在法西斯主义的背后。今天,它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少年爱情故事和恐怖电影从中汲取素材,当地市长和旅游局努力推销遗址的门票,而学者们还在争论两千年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伊特鲁里亚神话,一个欧洲失落文明的传说,具有如此持久的影响力?它源自何处,与我们掌握的考古学证据有着怎样的交集?最重要的是,这个神话是否恰当,我们可以继续讲述它吗?
作为一个挑战希腊支配地位、威胁罗马优越思想的民族,伊特鲁里亚人被这两种文化所强加的神话故事掩盖了真实面貌,而当我们好不容易想起他们时,还要继续跟那些神话故事打交道。在我们想象中的过去,罗马的光辉让整个意大利半岛都黯然失色。伊特鲁里亚是罗马的邻居,也是其竞争对手和最终被击败的敌人,这两种文化的关系错综复杂。罗马作家描写了伊特鲁里亚国王的统治,也讲述了他们遭到驱逐的故事。罗马文化把伊特鲁里亚的服饰和葬礼竞技会改造成自己的文化标志,然而随着城邦向北扩张,罗马军队又在托斯卡纳摧毁了伊特鲁里亚的中心地区。公元前396年的维爱战争标志着伊特鲁里亚开始走向灭亡,但是此后的数个世纪,人们依然在阅读并撰写伊特鲁里亚语和拉丁语的双语铭文。不过,随着罗马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它与伊特鲁里亚的关系基本被遗忘了,而现代人对意大利过往的印象也是如此。熟悉与陌生的迷人组合,浴室幽默与政治谋杀的奇妙混搭,这就是现代人眼中的罗马特色,几乎没有多少空间留给更加古老而复杂的意大利半岛居民。即使伊特鲁里亚人出现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他们的形象也只是源自记忆模糊的维多利亚诗歌(守门勇士贺雷修斯的敌人)和假期在勤地郡参观过的老旧博物馆。本书的目标便是改变这种观点,揭开伊特鲁里亚作为失落文明的神话面纱,希望借助考古学证据,讲述一个更深层次的故事。如果你拿起这本书,那说明你可能是一个对过去感兴趣的人,对古人的命运和遗产充满好奇。本书旨在启发你提出问题,帮助你进一步了解伊特鲁里亚人及其传奇的产生与演变。

内容简介:

声名显赫的伊特鲁里亚人曾经在古意大利建立了颇具影响力的强大文明,然而他们却常常遭到误解,被当作一个陌生而未知的民族,其语言和文化也已基本消失。露西·希普利撰写的全新伊特鲁里亚史为读者呈现了另一番景象:这个民族与希腊保持着贸易往来,促进了罗马文明的发展,启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浪漫主义时期的推动者,对现代世界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书描述了伊特鲁里亚文物从诞生到使用、遗失、发现和重塑的过程。从时尚沙龙上埃及木乃伊的裹尸布,到波拿巴家族成员的业余活动,这本书带领我们踏上了一趟精彩的旅程;它借助伊特鲁里亚考古学,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神奇而有趣的地方。作者将历史与最新的考古学证据结合起来,以独特的视角解读这个充满谜团的文明,揭示了我们现在知道哪些答案,以及还有多少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

作者简介:

露西·希普利(Lucy Shipley),伊特鲁里亚考古学博士,毕业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发表过一系列关于伊特鲁里亚考古学和伊特鲁里亚研究史的论文,并多次参与伊特鲁里亚遗址的考古挖掘工作,著有《感受伊特鲁里亚陶器:伊特鲁里亚人的陶艺、身体与图案》一书。

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伊特鲁里亚人很重要? 001

第二章 故乡在何方? 015

第三章 鸵鸟蛋与东方梦 039

第四章 陶器与偏见 059

第五章 超级富豪与隐形穷人 085

第六章 生为女人 103

第七章 安稳如房屋 123

第八章 性爱、谎言与伊特鲁里亚人 141

第九章 裹尸的文字 161

第十章 聆听肝脏的声音 181

第十一章 面对死亡 199

注 释 217

补充书目 259

致 谢 261

图片提供鸣谢 263

译名对照表 26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