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 行篡(12)

以武学打开世界

【原  文】

孙子曰:“用兵移(1)民之道,权衡(2)也。权衡,所以篡[选]紧取良也。阴阳(3)所以冣[聚]众合敌也。正衡再累……暨[既]忠(4),是谓不穷。称乡县衡(5),唯其宜也。私公之财壹也。

“夫民有不足于寿而余于货者,有不足于货而有余于寿者,唯明王圣人知之,故能留之。死者不毒(6),夺者不愠(7)。此无穷……

“……民皆尽力,近者弗□则远者无能。货多则辨(8),辨则民不德(9)其上。货少则□,□则天下以为尊。

“然则为民赇(10)也,吾所以为赇也。此兵之久也。用兵之……。”

【注  释】

(1)移:改变,这里是教育、使用的意思。

(2)权衡:用秤衡量。权,秤砣;衡,称秤。

(3)阴阳: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如动静、正反等。

(4)忠:公平。

(5)称乡县衡:称乡,定方向,乡同向:县衡,称秤,指衡量轻重利弊;县,同悬。

(6)毒:怨恨。

(7)愠:抱怨,内心不满。

(8)辨:此指争执。

(9)德:感恩戴德。

(10)赇:贿赂,此指积累财富。

【译  文】

孙膑说:“指挥军队和调用民力的道理,如同用秤称量东西一样,要衡量轻重、利弊、得失。衡量比较,是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掌握阴阳变化,是为了团结士众对付敌人。必须反复衡量,……力争公平,没有穷尽。定方向,量轻重,贵乎平。公私财物要统一衡量使用。

“百姓中有的人财富很多而寿命不长,有的人财富缺乏却寿命很长。只有聪明的君主和圣人才能了解他们、利用他们,使死了的人没有遗恨、出钱的人也无所抱怨。[此无穷……]

“……民众都能尽力。现在如果不注意积蓄人力、财力,将来战争一旦打起来就会接应不上了。但征收的财物过多,百姓就会有怨言,甚至忘掉君主的恩德;征收的财物较少,百姓反而爱戴君主。

“然而为百姓积累财富,也就是为国家积累财富,这样才是用兵的长久之计。[用兵之……]”

【读  解】

行篡,篡是取的意思。打仗,既是财力民力的巨大消耗,也是财力民力的巨大利用。如果能够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使一切消耗都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那么这种巨大的消耗就是巨大的利用,这种“取”就是“给”。孙膑认为只有真正的明主圣人知道这个道理。

就是说消耗与利用,取与给之间的道理很微妙。有一个正确权衡的问题,如同用秤称量东西一样,稍有偏颇不平都不行。例如增加征收,积累财富,即使你是为了富国强兵,但是过了头,影响了人民的生活,人民心理也不会平衡;反之,如果这个问题处理得当,恰到好处,人民就会死而无所遗恨、出钱而无所抱怨,所谓“死者不毒、夺者不愠”。

所以,权衡这杆秤并无以某人意志为转移的法定标准,称不得公平也不是你某个人说了算。这杆秤在人民的心中,人民心中永远有一杆最公平最准确的秤。正确的权衡标准和方法要到人民心中去寻找,把人民心中这杆秤称平了,事情就好办,否则就难办,至少如孙膑所说,难以持久的好办。

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从根本上讲应该是一致的,人民完全能够掂量眼前的得失和长久利害的关系。老实说,古今中外历史上,真正能够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利益的只有人民。谋取眼前利益、暴发暴富的绝不是人民,而是损害人民的人。他们常常把人民的财富据为己有,贪污腐化,满足其眼前利益,这样既断送了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也断送了自己的长远利益。任何个人的长远利益都只有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就是说,任何个人,如果同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论是长远的还是眼前——发生了矛盾、冲突,那么这种利益在实质上是危险的。

谓予不信,请拭目以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