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郑州的情势已经逐渐平稳,但河南的汛情还在继续。河南第二城市洛阳,在暴雨期间,降雨量也突破了历史极值。但相比之下,洛阳市区情况好很多,地铁正常运行,也未见伤亡报道。前段时间,大型全景式人文探索节目《登场了!洛阳》准备开拍。也有网友提出疑问:“这次为什么是洛阳?而不是其他城市?”无论是对于历史爱好者或任何一个中国人来说,「洛阳」两个字早已如雷贯耳,因为:
无可替代。
自夏朝在此建都开始,洛阳便以“天下之中”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河山拱戴,形式甲于天下,中部平原的绝佳地理位置,让洛阳成为十三个朝代(也有九朝古都的说法)的都城。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亦始源洛阳。连日本的京都,都是仿照当时唐代城市格局与建筑风格来建造的。后来,大唐把它无上威严留给了长安,把绮丽的一面留给了洛阳。彼时,那里存在着中国最早期的「双城记」,人们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来回工作与生活。话虽如此,但对比起来,洛阳的历史还是要比隔壁西安早大约两千年。俗话说,在中国谈历史长河,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是要看洛阳。曾经,这里有上百位帝王在此问鼎中原、指点江山,走过重要的时间节点,留下荡气回肠的文化脉络。更有儒家思想于此生根发芽,佛教从洛阳传入中原……包含“洛阳”两字的诗词句,有1225条;《全唐诗》里五万余首诗文,描述洛阳的就超过5000首。写下诸多赞颂洛阳诗文的诗人更是钟情于此:“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这是一座历史或文化都极为「瑰丽」的城市,无论是十三朝古都、河图洛书、丝绸之路,或者龙门石窟、白马寺、天子驾六……洛阳每一张“名片”,都因城市而极具精神分量,与不一般的历史意义。这个地方也存在着“相差极大”的两面,骨子里有霸气的古都气概,底子里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温软,这样神仙般的城市被人称之为:「神都」。到了现代,在河南卫视尚未出圈前,这座“超级古都”却一直在找一个「发力点」。西安,可以宣传大唐盛世(唐朝时为主要首都,洛阳为陪都);反而历经夏商周汉魏隋唐等十三朝的洛阳,久久未能找到合适的发力点。古时作为陪都的洛阳,也曾是中原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出土过唐三彩,长出过牡丹,有着卢舍那大佛的微笑。西安,自古以来就有着网红的命,神都洛阳则成了一场意难忘。2003年,从洛阳离去的余秋雨,对那里只留下了一番失望:“风尘仆仆的洛阳,在追赶当代之工业文明,却又失去了现代。”再到去年的《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上,省会郑州被纳入了“新一线”城市范围内,而曾经耀眼的洛阳被归入三线城市。自从宋朝过后,洛阳逐渐被边缘成为一座「地方性城市」——需要它的地方少了。在后来的战火与革命中,洛阳文化遗产与建筑,一一在劫难逃。△ 1930年的洛阳城,当时城内人数不足25000人。洛阳与西安这两座城市,自古以来就是耀眼的双子城,自然一直在被对比。白马寺不缺来上香的游客,龙门石窟也没有辜负武则天,即便冬日下大雪,也有外国人来虔诚跪拜。可西安出土了兵马俑,这阵风头持续长久,盖过了洛阳的“所有”。也许,从宋朝后的洛阳,就与其他古都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了。这里是华夏之源,是丝路起点,是千年帝都,是牡丹花城……那些在它身上的名号,都似在无言地诉说着昔日的洛阳,何等显赫辉煌。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的都城史,为洛阳留下厚重的文化遗产与性格。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性格,这是城市的底气,即便少人了解也依然在,万般不济也比千篇一律来得好。洛阳,十三朝古都;开封,八朝古都;安阳,七朝古都;郑州,夏商古都。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在河南安阳出土;商人、商品、商业,“三商”第一次开蒙,在河南;中国四大发明中,造纸术、火药、指南针,来自河南。洛阳虽贵为古都,却只有洛阳人知道洛阳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什么。早些年西安挖地铁总会挖到千年古墓,一铲下去全是祖宗。但同样的事儿,也在洛阳发生了,洛阳盛产古墓,随便一刨就是文物。在网上搜关键词“洛阳 地铁 文物”,有18,400,000+个结果。所以江湖传闻,河南人人手一把“洛阳铲,动土前先挖挖看(洛阳铲是考古工具,早期盗墓贼会用来盗墓,因利于考古,后来演变成考古工具)”。洛阳的日常,就是一边修地铁,一边考古,一边建房,一边考古。挖到距今约1050-1440年前的五代隋唐,出土雕版印刷的《金刚经》与瓷器,人们看到洛阳的审美;挖到距今约1458-1710年前北魏和西晋,出土了一坛酒(如今酒的前身)、剡藤纸与一本《齐民要术》,记录了酿酒时的制曲与制作之要领,让今后人们享受到了酒精的快乐。挖到距今约1795-1900年前的曹魏和东汉,出土丝绸和铁锅,揭秘了当时人们的穿着与烹制用具;挖到时间更久远的夏商周,周朝出土玉器,在那个时候玉器已经成为诸侯、大户人家的心头好;商朝出土麻布,1600多年了,麻布的纹理依旧清晰,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一种old fashion;夏朝出土青铜器,文明始来之际,青铜既稳重,又有大国风韵。△ 乳钉纹铜爵,夏代。洛阳博物馆镇馆之宝,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酒器,在文物界有“中国第一爵”的美誉。图/洛阳博物馆官网朝代盛世,帝王将相,早已烟消云散,反倒是这些如今看起来不起眼的物件,走过了历史,看见现在。洛阳有自己的性子,看惯兴衰,磨平急躁,跌跌撞撞,活得自在。今年3月1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发了一则推文:向全世界推介2021年的河南元宵晚会,她说“美来自创意”。洛阳城里诸多的事物都有着独特的美。尽管有多国色天香,但都比不过这里的洛阳牡丹。在众多赞颂洛阳的诗文中,恐怕刘禹锡的《赏牡丹》最为有名:“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每年清明节后,洛阳都会开办牡丹花会,国内外游客都会去到洛阳,这场宴会盛大到连公共交通都会实行双语报站。说到洛阳的牡丹,在民间还流传一则关于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那年的寒冬,宫中百花齐放,讨得她十分开心。唯独牡丹迟迟不开。一怒之下,让人把牡丹连根拔起,贬往洛阳的邙山。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武则天太过喜欢牡丹,才把牡丹带去洛阳。唐朝虽建都于长安,但纵观整个朝代,尤其是盛唐时期,洛阳却绝不只是陪都那么简单。在大唐盛世的百年光景里,唐王朝的执政者,多数时间都厮混在洛阳。或许,早在李世民恢复洛阳宫开始,洛阳就注定要和大唐、和长安来一番恩怨纠葛。显庆二年(657年),唐高宗与武则天率满朝文武来到洛阳,尊洛阳为“东都”,而后便常年厮混在洛阳。天授二年(691年)正月,武则天在洛阳的宫殿里正式称帝,把“东都”改成“神都”,长安改称“西京”。称帝后,武则天再也没回过长安。在洛阳,她把持了朝政,搞死了长子李弘,生下了小女儿太平公主,还废了俩皇帝儿子,赞助了两万贯脂粉钱修建龙门石窟。
武则天大概也想不到,被贬邙山的牡丹,一入新土,就又扎下了根。来年春天,满山翠绿,花开遍野,从此种入了洛阳人的心里。不知是洛阳人天生契合牡丹,还是牡丹影响了洛阳人,洛阳人的骨子里自带着一股与生俱来的文人倔强:同时也太新了,古迹战毁,遗址上再兴土木,承接文明与思想。建于隋大业元年。紫微城内,有明堂天堂遗址、九洲池遗址和应天门遗址。复原工程位于洛阳城西北角,富丽堂皇的,高耸的塔楼犹如众星拱月。当年建造师将它建造得无比堂皇,面积是北京紫禁城的6倍,在那个年代逢人见便会震惊。在李世民灭隋朝后,却因其太过奢侈而焚烧、摧毁了部分宫殿。如今复原的工程,无论是规模或是装潢都无法望其项背,只留下一个朝代的传奇。在武则天还没有登基称帝时,她将紫微城命名为“太初宫”。建起了“明堂”,成为她生活、理政的地方。当时一些大型祭祀、朝会、赏赐、册封等重要典礼,也在宫内举行。在明堂天堂建成不久后,唐朝气数日渐衰落,战争使得紫微城湮灭。很少人知道九洲池原来长什么样,在文献中的记载也不多。△ 九洲池复原设计图与实景图。△ 图2/上官熊 薄荷公元这里也有很多人来打卡,与西安大唐城相比,这里多了一份洛阳自古以来的绮丽。光是看复原建筑的图片,就已经能想象到当时的唐朝何其繁盛。应天门与紫微城一同建成,见证当时洛阳皇宫内发生的重要节点:被李世民焚毁、唐高宗时修缮、武则天在此登基称帝,唐玄宗在应天门接见阿倍仲麻吕等日本第八次遣唐使……龙门石窟就在这条路上的东端,最负盛名的卢舍那大佛便在西山石窟里。它也是石窟中最大的那一座佛像。而那个左右过龙门石窟建造过程的武则天,也想不到这个为自己修建的石像会成为唐代石刻艺术的巅峰,留下的铭文《龙门二十品》则是对中国书法产生了极大影响的作品之一。在战乱频繁的年代,人们也相信“微笑可以治愈伤痛”。但到了晚上,被灯光点亮后,如月升夜阑珊,邀仙入星河。今年,《2021上半年旅游夜经济报告》显示,洛阳位居“夜游目的地”的榜首,成为全国最热的夜游目的地。在历久弥新的千年古都里,有生活着被一碗碗热汤滋养着的洛阳人,见过大世面,也看淡荣华富贵,懂得大道至简,永远扎根在这片土地。△ 洛阳人的一天,是从一碗汤开始的。图/美食纪录片《食不厌精·流动的盛宴》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