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帕病毒实况报道(2018年更新)

果蝠在科特迪瓦阿比让市中心上空飞行(来源:N. Bothma)

重要事实

  • 人类中的尼帕病毒感染会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包括无症状(亚临床)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致命性脑炎等。

  • 病例死亡率估计为40%至75%。根据当地流行病学监测和临床管理能力,这一比率可能随疫情而异。

  • 尼帕病毒可以通过动物(如蝙蝠或猪)或者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类,也可以直接人传人。

  • 狐蝠科的果蝠是尼帕病毒的天然宿主。

  • 目前没有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疗法或疫苗。对人类的主要治疗是支持性护理。

  • 2018年对世卫组织研发蓝图重点疾病清单的年度审查表明,迫切需要加速尼帕病毒的研究和开发。

尼帕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即可从动物传播给人类的病毒),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食物传播给人类,或者直接人传人。尼帕病毒给感染者造成一系列病症,包括无症状(亚临床)感染,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和致命性脑炎等。尼帕病毒还可在猪等动物中导致严重疾病,给养殖者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虽然尼帕病毒只在亚洲导致过少数的已知疫情,但它可感染多种动物并在人群中造成严重疾病和死亡,使之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以往疫情

1999年,在马来西亚的养猪场暴发的一次疫情中首次确认了尼帕病毒。自1999年以来,马来西亚未再报告过新疫情。

2001年,孟加拉国也确认了尼帕病毒,自那时以来该国几乎每年都发生疫情。在印度东部也定期发现该疾病。

其它区域也可能存在尼帕病毒感染风险,因为有证据表明,在已知的天然宿主狐蝠属蝙蝠以及柬埔寨、加纳、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菲律宾和泰国等一些国家的其它若干蝙蝠种类中存在尼帕病毒。

传播

在马来西亚首次确认的疫情中(新加坡也受到影响),大多数人类感染是由于直接接触病猪或其受污染的组织而造成的。传播途径为无保护地接触猪的分泌物或患病动物的组织。

在随后的孟加拉国和印度的疫情中,食用被受感染果蝠的尿液或唾液污染的水果或水果制品(例如生椰枣汁)是最可能的感染渠道。

目前还没有研究病毒在体液或包括水果在内的环境中的存留状态问题。

据报告,在尼帕病毒感染者的家人和照护人员中还发现了人际传播。

在孟加拉国和印度后来的疫情期间,尼帕病毒通过与人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密切接触而直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2001年,在印度的西里古里,卫生保健机构内也报告存在病毒传播,其中75%的病例发生在医院工作人员或访客中。2001年至2008年,孟加拉国报告的约半数病例系源自为感染者提供护理而导致的人际传播。

体征和症状

人类感染包括无症状感染,(轻微或严重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和致命性脑炎。受感染者最初会出现发烧、头痛、肌痛(肌肉疼痛)、呕吐和喉咙痛等症状。随后可能出现头晕、嗜睡、意识混乱和表明急性脑炎的神经系统体征。有些人还可能出现非典型肺炎和严重呼吸系统问题,包括急性呼吸窘迫。严重病例会发生脑炎和癫痫,进而在24至48小时内陷入昏迷状态。

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之间的间隔)在4-14天之间。但是,曾有过潜伏期长达45天的报告。

大多数急性脑炎幸存者可以完全康复,但曾有关于幸存者罹患长期神经系统疾病的报告。大约20%的患者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如癫痫症和人格改变等。少数人康复后复发或罹患迟发性脑炎。

病例死亡率估计为40%至75%。根据当地流行病学监测和临床管理能力,这一比率可能随疫情而异。

诊断

尼帕病毒感染的最初体征和症状是非特异性的,刚出现时通常不会怀疑到是该病毒。这可能会妨碍做出准确的诊断,并给发现疫情和制定有效及时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及开展疫情应对活动带来挑战。

此外,临床样本的质量、数量、类型、收集时间以及从取样到送至实验室所需的时间都可能会影响实验室结果的准确性。

尼帕病毒感染可在疾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结合临床病史得到诊断。主要检测包括对体液的即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进行的抗体检测。

其它的检测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和通过细胞培养分离病毒。

治疗

尽管尼帕病毒感染是世卫组织研发蓝图中的重点疾病,但目前没有针对该疾病的药物或疫苗。建议采取强化的支持性护理来治疗严重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并发症。

天然宿主:果蝠

狐蝠科的果蝠,特别是狐蝠属下的蝙蝠,是尼帕病毒的天然宿主。在果蝠身上没有明显疾病。

据认为亨德拉尼帕病毒的地理分布与狐蝠属的地理分布重叠。这一假设得到来自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泰国和东帝汶的证据的支持,这些证据表明狐蝠属蝙蝠中存在亨德拉尼帕病毒感染。

据发现,非洲黄毛果蝠属(果蝠科)的果蝠对尼帕和亨德拉病毒抗体呈阳性反应,表明在非洲果蝠科蝙蝠的地理分布范围内可能存在这些病毒。

家养动物中的尼帕病毒

1999年马来西亚首次报告在猪和其它家养动物(如马,山羊,绵羊,猫和狗)中暴发尼帕疫情。

该病毒在猪中具有高度传染性。猪在潜伏期(持续4至14天)内有传染力。

受感染的猪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有些则会出现急性发热,呼吸困难和神经系统症状,如颤抖,抽搐和肌肉痉挛。一般来说,除猪仔外,死亡率很低。这些症状与猪的其它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没有显著不同。如果猪还伴有异常的沙哑咳嗽或如果出现人类脑炎病例,则应怀疑感染尼帕病毒。

欲进一步了解动物中尼帕病毒的情况,请分别查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有关尼帕病毒的网页。

预防

控制猪的尼帕病毒

目前,没有针对尼帕病毒的疫苗。 根据1999年养猪场暴发尼帕病毒疫情获得的经验, (使用合适的清洁剂)对养猪场进行常规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可有效预防感染。

如果怀疑有疫情,应立即将动物养殖场所隔离。可能有必要宰杀受感染的动物并密切监督埋葬或焚烧尸体,以减少向人类传播的风险。限制或禁止动物从受感染的农场移动到其它地区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由于尼帕病毒疫情涉及猪和/或果蝠,因此建立动物健康/野生动物监测系统并采用“一体化卫生”方法来发现尼帕病例至关重要,可为兽医和人类公共卫生部门提供预警。

降低人类感染的风险

在尚无疫苗的情况下,减少或预防人类感染的唯一方法是提高对风险因素的认识,并教育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接触尼帕病毒。

公共卫生教育信息应该注重以下内容:

降低蝙蝠向人类传播的风险:防止传播的努力应首先着重减少蝙蝠与椰枣树树汁和其它新鲜食品的接触。使用保护性覆盖物(例如竹子编的裙状物)防止蝙蝠靠近汁液采集点,可能会有所帮助。采集的新鲜椰枣汁应当煮沸,果实应该在食用前彻底清洗并去皮。 应将带有蝙蝠啃咬痕迹的水果扔掉。

减少动物向人传播的风险:在处理患病的动物或其组织时,以及在屠宰和剔除过程中应穿戴手套和其它防护服。尽可能避免与受感染的猪接触。在流行地区,建立新养猪场时应考虑到该地区是否存在果蝠,一般而言, 在可行的情况下应保护猪饲料和猪棚,以防蝙蝠。

降低人际传播风险:应避免与尼帕病毒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密切身体接触。在照顾或探望病人之后应常规洗手。

在医疗机构中控制感染

护理疑似或确诊的尼帕病毒感染者或处理其样本的卫生保健人员,应始终坚持实施标准的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由于已经有关于人际传播(尤其是医院内传播)的报告,因此,除标准预防措施外,还应采取防止接触和飞沫传播的措施。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采取空气预防措施。

从疑似感染尼帕病毒的人和动物身上采集的样本应由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在装备得当的实验室中进行处理。

世卫组织的应对

世卫组织对于受尼帕病毒影响的国家和存在感染风险的国家就如何管理尼帕病毒疫情以及如何预防疫情发生提供技术指导。

在食用水果或水果制品(如生椰枣汁)前彻底清洗并去皮,就可预防因其被受感染果蝠的尿液或唾液污染而带来的国际传播风险。应将带有蝙蝠啃咬痕迹的水果扔掉。

(来源:http://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nipah-virus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编辑部编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