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他县还好吗?---记1954年从平和划到南靖的葛竹、金竹、大岭、北坑诸村
你在他县还好吗?
---记1954年从平和划到南靖的葛竹、金竹、大岭、北坑诸村
黄 武 疆
南靖县南部与平和县北部地区多为崇山峻岭,是博平山脉向东南延伸的余脉,地理上是溪流的分水岭(平和芦溪注入韩江、南靖西溪注入九龙江),同时也是行政区划的天然分界处(平和地域古属南海郡、揭阳、义安、潮州,南靖地域古属晋安郡、兰水、龙溪)。
平和县、南靖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尤其是在元朝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析龙溪县西部(今南靖县东部)、漳浦县西南(今平和县全境、云霄大部分地区)、龙岩县东南(今南靖县和溪一带)地设南胜县,治所在今平和县南胜镇,后迁县治于今平和小溪镇旧县村,元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设县治于兰陵(今南靖县靖城),更名南靖县。明朝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析南靖县南部(即原漳浦县地)置平和县,属漳州府,治所河斗大洋陂(今属九峰镇),1949年迁小溪。
从元朝至治元年到明朝正德十二年近200年间,南靖与平和同属一个县,明至现代就互不隶属了。不过,在解放初期的1954年,平和与南靖的县境略有调整,即原属平和芦溪的葛竹、金竹、大岭、北坑等村划给南靖南坑管辖,六十多年过去了,这些村庄现状如何呢?
1954年从平和县划入南靖县的葛竹、金竹、大岭、北坑示意图
南坑镇位于南靖县西南部、船场溪中游。东与山城镇、龙山镇毗邻,西界书洋乡,北与船场镇接壤,南与平和县芦溪镇交界,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境内山峦重迭,山高林密,地势险峻。元、明、清时期,南坑大部分地域属南靖县永丰里南坑总,高港和新罗属施洋总(南部的葛竹、金竹、大岭、北坑属于平和县清宁里所辖,1954年划入南坑);民国初年属船场区;民国32年(1943年)属船南乡;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年为第七区。1958年为南坑人民公社。1984年7月改为南坑乡;1990年分为11个村民委员会,129个村民小组,共有3276户、15653人。
从历史地理看,葛竹、金竹、大岭、北坑处在芦溪镇与南坑镇之间,其闽南方言与芦溪东槐较为接近(应属于平和芦溪腔),但六十多年前划入南靖后,其行政管辖、贸易往来与南坑各村融为一体,年轻一代的方言口音逐渐向南靖山城靠拢。
葛竹、金竹、大岭、北坑四个行政村当中,葛竹是是人口最多,人文历史、自然景观最丰富的村落,以下逐一介绍(本文有部分文字资料、图片参考方志和、报刊和网络,感谢原作者)。
葛竹村位于南坑镇南部,与平和县芦溪镇东槐、山格镇双坑接壤。南宋时期即有赖姓前来开基创乡。村民居住地平均海拔826米,最高处海拔1486米,是九龙江西溪源头。冬天霜期40多天,雨量充沛。全村现有农耕地1400多亩,山地13600多亩,茶园5000多亩,主要种植金观音、铁观音、丹桂、毛蟹等品种。葛竹村还盛产宫城月柿、桃仔、梨子、杨梅、积实等农产品。全村分为:宫前、中村、下楼、大楼、大岭头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有2000多人口。葛竹村是解放战争时期是闽南地委机关和游击队的革命根据地。(以下部分图片来自“世外遗珠葛竹村”公众号)
看到这些土围楼的村庄,仿佛置身于平和某乡镇
葛竹土围楼具有明显的“平和风格”,与南靖的土楼有些差别。
有圆有方,自然和谐。
始建于明朝的“葛天隆峙”和“竹里辉华”两座土楼是葛竹的文化符号。两座土楼隔水相望,“葛天隆峙、竹里辉华”顾名思义名字以“葛竹”为提头名而取。
依山临水 “竹里辉华”土围楼风格与芦溪福峙楼很接近
“竹里辉华”牌匾
大岭头“兴隆寨”
葛竹村枳实花开(一)
葛竹村枳实花开(二)
葛竹仙境(张明山 摄)
葛竹交椅式土围楼
葛竹赖氏碑刻
葛竹赖氏宗祠
葛竹村流传着清朝年间三代总兵与三代翰林的故事。村里三座意味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下马碑,记录着葛竹的旧时荣光。源于明朝的两座土楼“葛天隆峙”与“竹里辉华”,同样是葛竹的文化符号。
葛竹赖氏族人为了方便与外界的接触和商贸往来开辟了五条以石头铺砌的通道。一是从去天岭往埔时治、小山城至山城;二是从科岭经东槐、芦溪至广东大埔;三是从霜坑仔岭经大坪、霞寨到九峰;四是从竹子崎岭通往北坑、象溪、小山城至山城;五是经九曲岭、大岭、象溪至山城。这五条石阶道,每条都有数十公里长,是当时相邻的平和、南靖、永定、广东大埔的交通要道,其长、弯、高、险令人惊叹!乾隆四十二年丁酉年(1777)八月十七日,平和知县举人蔡承烈及其随从为体察民情经北坑、大岭上“九曲岭”到葛竹,曾作诗把古道的九曲岭和霜坑仔岭的长、弯、高、仄、险倾注于笔端。平和县旧志里为这位为百姓不辞劳苦,长途奔波,翻山越岭到最偏远最穷苦的小山村体察民情的好县官立了传记。
据《葛竹村赖氏族谱》记载,梁公派下在清朝科举时中举人的有赖上进、赖敏桓、赖光诰、赖鸿施,进士庶吉士翰林赖翰颙。武官有监纪将军赖继谨,骁骑大将军赖玉,南澳总兵赖启照等。七品以上文武官员十多人,真可谓人文荟萃、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清朝漳州府出过12个翰林。翰林院编修、特派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兼国史馆撰修官赖翰颙享有盛名。清朝《漳州府志》(人物志)乾隆版将他列入“九翰林合传”,清·《平和县志》儒林志专门为他立传。
葛竹清澈溪流
九龙江西溪源头
葛竹"翰林府派第九代传人"赖玉春继承祖辈衣钵潜心制茶
位于葛竹村的漳州市高竹茶叶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基地
金竹村位于南坑镇西南部,与平和县芦溪镇东槐交界。明朝末年,平和县大坪王厝王姓(王审知第十八世裔孙宣庄)三子德清开基芦溪金竹社。今日的金竹村民以王姓为主,茶叶种植成为本村的主要产业。
金竹村有家著名茶业公司叫“泓净茶业”,其泓净茶叶专业合作社拥有数千亩生态茶园,在闽南地区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2016年由陈淑丹、王淼晶、王静辉、林煌等4位返乡创业青年通过众筹方式打造的“高竹点乡村公益图书馆”,成了孩子们暑假生活的好去处。7月23日当天,50多名孩子到图书馆看书借书。图书馆还设立了书法学习角,漳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的王淼晶手把手教授孩子写毛笔字。
通过众筹方式,“高竹点乡村公益图书馆”共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赠的书籍、报纸杂志等近1万册。
山乡,散发浓浓的书香味
高竹点乡村公益图书馆
金竹生态茶园(一)
金竹生态茶园(二)
金竹生态茶园(三)
金竹村枳实花开
金竹也有许多竹林
大岭村,名副其实,因处在大山岭内而得名,与葛竹村相邻,村民以赖姓为主,系平和葛竹赖姓分支。村民以种植茶叶、竹子为主,九十年代后,年轻人多往城里发展,部分人在村里从事农业耕种。位于本村的“中共闽南地委旧址”是著名的革命教育基地。
水尾忠诚寨内宗祠位于大岭村境内,由葛竹开基始祖六十二郎公的第十代孙赖以政开基大岭水尾忠诚寨所建。据当地族谱记载,以政公早年家贫,四十八岁开始发财置业,建筑楼屋书齐,宗祠建于明末宗祯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历史上曾出过武秀才中文举人等名人,宗祠正厅挂有“文魁”牌匾一面,祠门口竖有“旗杆”。该宗祠曾经在1949年,被当时设在大岭的中共闽南地委机关作为干训班教室,为共产党培养了一大批接管城市的党政管理人才, 2005年12月,该宗祠被省委列为《南靖树海中共闽南地委旧址纪念馆》的一部分。2008年,通过发动宗亲集资8万多元对该宗祠进行重修,并配套建设公路、停车场、戏台、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2010年被南靖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岭村白咏自然村“中共闽南地委旧址”
参观、学习
“中共闽南地委旧址”碑刻
附:中共闽南地委旧址介绍
(摘自“中共漳州历史网”)
1946年初,中共闽粤边临委书记魏金水、王涛支队司令员刘永生和闽南特委领导卢叨等到大岭、北坑等新区指导工作。登高远眺,万顷林涛,魏金水欣然命名为“树海”。从此,以大岭、北坑、象溪为中心,跨越山城、南坑、船场、书洋、梅林、奎洋等镇的70多个行政村,方圆数百里的树海根据地成为闽南游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4月,中共闽南特委在树海召开扩大会议,传达边委指示,调整、加强力量,发展白区工作。同年11月,中共闽南特委改为地委,机关转移到树海,随后相继组建中共树海支部、树海武装工团、中共永和靖边区县工委、中共南靖县工委。
1949年6月,为迎接解放大军南下,中共闽南地委机关整体迁进树海大岭白咏,成为领导闽南各地革命斗争的中心。2005年6月,中共南靖县委、南靖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南坑镇大岭村白咏建立南靖树海中共闽南地委旧址纪念馆。纪念馆为单层土木结构,建筑面积100平方米,占地面积160平方米,共设6间展示厅。
中共闽南地委旧址于2005年6月被南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南靖县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7月被漳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漳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6月被中共南靖县委、南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南靖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12月被中共漳州市委、漳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坑村是革命老区村,全村人口600人左右,多为赖姓,为葛竹赖姓分支。北坑村地处偏远山区,耕地资源稀少,村集体经济发展落后,年轻人多外出发展,村常住人口不足200人,多为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
由于交通闭塞,北坑村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生态保持较为原始。北坑村主任赖原龙探索如何引导村民转产转业,找到一条致富道路----引领村民种植竹荪,并取得初步成效。
赖原龙在采摘成熟的竹荪(资料来自《闽南日报》)
北坑村的竹荪种植
北坑村的竹荪成品
附:北坑村“孝老爱亲”的模范----赖喷花女士
(摘自“福建宣传教育网”)
赖喷花,南靖县南坑镇一个传统的普通女性,她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把孝顺父母,孝敬公婆作为一件心头大事,记在心里,并付诸于行动。成为北坑村孝老爱亲的代表。
她总是竭尽所能,为老人送去温馨和舒适,让老人能尽情地安享晚年。在物质上,她从不缺老人的吃穿用住,甚至置办得比自己的还要好。作为一个农村妇女,每天都要按时回家煮饭给老人吃。当天气突变时,她都会尽早提醒老人多加衣服,让其倍感温暖。当老人有些头痛感冒时,她总能第一时间到老人身边问寒问暖,端水递药。老人现已102岁,同吃同住三十余年,她总是悉心照顾,常年陪伴在老人身旁。一次,老人因病住进了医院,她跑上跑下,挂号,交费,给老人喂饭,服侍老人上厕所,惹得同病房的老年病友羡慕不已。
在精神上,她也会时时关注老人情绪,让老人尽享天伦之乐。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些琐事,都会有一些不快乐,而她应对这些困难却也是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每个人都有一些个性和脾气,有时老人会唠唠叨叨,有时老人也会发火,每到这时,她都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从不和老人争辩,等事情过后,她就细心的了解老人生气的原因,并对老人进行安慰和劝解。就是这样,她从点滴中关爱着老人,从琐碎中牵记着老人,用言行感染着老人,从困境中扶助着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炽热的思想、无私的行动、坚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质支撑、生活挚友和坚实后盾,从平凡中体现了真诚,从细节中倾注了关爱,写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孝顺篇,奏响了一曲曲令人钦佩的敬老乐章。
行政区划的调整自古有之,南靖与平和两县在历史上有着重合与交叉,但长时间同属一个州府管辖,两县关系情同手足,可以说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官方、百姓往来密切。六十多年前,葛竹等四村划入南靖县,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讲归属哪个县并无太大差别,百姓最需要的是“安居乐业”,这与政府需要的“长治久安”是一致的。
如今见到葛竹一带的村民,他们仍会与平和称“老乡”,特别是他们的宗祠、族谱,满满是“平和”的记忆,毕竟是“亲兄弟,一家人”。
另外,南靖也被称“和半县”,这说明南靖县境内平和人所占比例相当高,这有特殊的历史原因。清末民初以来,人多地少的平和县遭受各种灾害,迫使许多乡民沿河流迁移到山城、漳州、石码、厦门、广东一带。尤其是毗邻平和的南靖山城,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社会又相对安定,这里成为平和人跨过“洪濑口”外出“赚吃”的首选地。据笔者了解,民国至解放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单单平和大坪(黄氏)就有数百户(至少两千人)迁居南靖,至今山城的麦子街、和平村、三卞都聚居着很多大坪人。另外,南坑、船场、靖城、金山、龙山也有很多来自平和霞寨、九峰、安厚、芦溪一带的移民。今天在山城随机访问居民,若是黄姓可得知他的父亲或祖父来自大坪,叶姓则来自芦溪,朱姓来自九峰,周姓来自霞寨,李姓来自小溪......
每逢平和县举行节庆大会,官方都会将一部分来宾安排在离平和县城20公里外南靖酒店、宾馆,一方面是因为平和县城人口密集,床位有限,而南靖人口较少、街道清幽,很适合接待;一方面是平和县已将山城列为无缝对接的跨县城区,许多方面已融为一体。
据说,南靖山城的房产多半为平和人买走,说明两地的再次融合迎来新的历史时期。
交通的便捷将加速平和与南靖的再次融合
平和与南靖的关系
黄武疆 从事文创策划、品牌设计、旅游规划、书画创作多年
文博旅游规划工作者
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
中华乡土人文探索者
长按关注“平和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