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汽车金融行业浪荡多年的风控老炮儿,对这个市场,也许既是失望透顶,同时又满怀憧憬的…(此处省略12863字)真实的交易场景、可控的获客通道、可知的车辆来源、严谨的资产管理。其中前两点在于控人,后两点在于控车,既然是以汽车为标的物的汽车金融行业,对于车辆的管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车控不好,或只是流于形式,很容易为广大欺诈爱好者提供致富良机。今天我想扯一扯的就是与控车相关的话题,范围不大,简单谈谈车辆评估。
先来看一看车辆价值管理在汽车金融领域的一些需求点:
|
资金方
|
市场方
|
新车
|
1. 合理估值,避免同品牌同型不同款的价格差异造成超额授信;
2. 贬值预估,合理设计金融产品,避免业务存续期内车辆残值与剩余本金倒挂;
……
|
为客户获得合理授信,提升成交率。
|
二手车
|
1. 前两点与新车相同
2. 合理估值,避免因品牌、年份、车况等差异及市场因素导致的车辆价值认知偏差;
3. 查询维保及出险记录,避免因大事故车、水淹车等问题,在资产处置环节资不抵债。
……
|
1. 收车、售车环节把握车况,避免损失;
2. 为客户获得合理授信,提升成交率。
……
|
基于这些或有的需求,在今天的市场上,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支持呢?首先,绝大多数机构,自己做估值这件事基本就不用想了,最fashion的做法必然是采购第三方数据机构提供的信息,我们看看都可以采集到的哪些主流相关数据:
项目
|
描述
|
效果
|
车型库
|
——
|
——
|
车价评估
|
基础评估
|
基于品牌、型号、年份、简要车况、应用场景等因素,给出9款价格参考(例如车商收购价-高位、终端销售价-中位等);
|
时效性高,秒回结果
|
线上验车
|
在上述评估的基础上,由需求方上传指定数量制定位置、角度的影像信息,由后台专业人员进行图片或视频验车
|
时效较低,10-30分钟左右返回结果。但准确度更高,可一定程度上把握车况,避免大事故车等问题车辆流入。
|
线下验车
|
专业验车员实地验车
|
时效差,出结果通常需要两小时以上或更高,如在集中性强的二手车市场内,或可有一定提升。但效果最好,对车况的把握最大。
|
维修保养记录
|
整合4S店、维修厂等机构的维保订单,查询车辆是否存在大修行为
|
覆盖范围广,查得率较高
|
出险记录
|
通过车险出险记录,查询车辆是否发生过重大事故
|
数据权威性强,参考价值大
|
行驶证核验
|
核验二手车持有人真实性
|
|
上述这些信息,目前市场上提供者众多,在此就不做赘述了,有老牌儿玩家,也有互联网大鳄,也有市场新贵,更有神秘的国家队,各领风骚一两年。在此只想讲一点,众多评估机构中该如何选择?该遵循怎样的逻辑?1. 海量交易样本,数据量足以支撑评估结果的可靠性;2. 数据获取渠道权威,交易价格真实,评估准确客观;3. 科技实力强大,算法精妙,确保各类因素都能够量化体现;诚然,这些点都很吸眼球,但日常工作中,我真正在意的从不是这些 ,在这个环节只有两个因素最值得关注:1. 评估机构背景:要关注该机构除了评估之外,是否参与本行业其他相关产业,例如其自身或背后股东方是否在汽车金融或从事相关金融业务,仅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质疑其评估效果是否客观,这与信任与否无关,背后的东西我们在外面永远看不到;2. 市场占有率:一家机构评估再准确,价格再合理,只要市场占有率达不到,实际上仍然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合理估值的目的是对抗风险,一旦走到资产处置环节,从来不是看谁车价评估的准,而是看市场上大家都用谁的产品在评估。换言之,谁占有市场,谁就是标准。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更实际些的,五花八门的信息中,其优劣高低,价值几何?我们从其数据来源、实际效果、应用体验几个角度再做一次描述:
项目
|
优
|
劣
|
车型库
|
价格普遍较低,实用性强
|
1. 各家机构提供的车型库记录逻辑存在差异,以致于后期更换,或与其他相关数据源对接时存在部分品牌型号不一致的问题;
2. 在更新时效性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
车价评估
|
基础评估
|
基于市场价格行为,以大数法则为依据,结合品牌车型特征,通过信息化算法进行快速评估,数据相对客观,结果相对客观。
|
1. 不同机构获取价格信息的渠道和评估逻辑、算法不同,各家评估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2. 实测同车不同区域估值无差异,对于不同市场或跨区域售情况无法准确估值。
|
线上验车
|
精准度高,可一定程度上把握车况,避免大事故车等问题车辆流入。
|
1. 受时效影响较大,自动化效率降低;
2. 受实操拍照角度、光线等影响,易产生判断偏差;
3. 局部照片无法确定源自标的车辆,无法规避前端偷换车辆拍照等道德风险;
4. 受评估人员经验、认知上的主观因素较多,对验车结果影响大。
|
线下验车
|
专业验车员实地验车,一定程度上规避前端道德风险。
|
1. 时效性太差,通常需等待两小时以上,甚至更久,客户感受度低;
2. 价格高昂,性价比过低;
3. 受评估人员经验、认知上的主观因素影响依然存在,易产生标准一致性的问题。
|
维修保养记录
|
数据来源于整合机构收集的4S店、维修厂等机构,覆盖范围广,查得率较高。
|
1. 因各家机构的覆盖范围不同,且统计存在差异,后期数据清洗效果差;
2. 实际应用中发现查得大量无效信息,影响审核效率;
3. 数据获取的规范性较差,受维修人员记录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错记、漏记、恶意记录或主观篡改实际故障等情况;
4. 更新效率无法掌握。
|
出险记录
|
数据权威性强,参考价值大
|
1. 绝大部分机构仅依靠部分渠道获得部分出险信息,覆盖度过低;
2. 目前除中银保信对合规机构输出的数据外,其他机构出售此类数据时都存在严重的合规合法隐患,对应用企业易造成法律及声誉上的影响。
|
从上述的表内可以看到,虽然此类数据已经发展并沉淀多年,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不少弊端,如何有效利用自身风控特点去规避或减少相关问题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前端风控人员需要关注的要点。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仅仅了解到这些产品的优劣是无法做到更进一步的风险防范的,除了这些,还要看一看背后见不得人的勾当,才能了解到我们面对的到底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再讲讲这个领域里的一些负面问题。1. 部分评估机构配合需求方篡改评估逻辑,压低或提高评估结果展示;2. 线下部分评估人员收受贿赂,隐瞒真实车况,或配合高评;3. 维修记录多为线下收集后拼库,部分机构为体现数据规模价值,虚构维修保养信息,数据注水严重;4. 部分大机构主观营造数据壁垒,对同业合作方提供的数据设置限制,例如主流品牌限制查询量等等,而与其合作的机构或是不知,或是刻意隐瞒,并继续向需求方提供相关服务,其价值和效果严重打折。
讲到这里,也许会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甚至是不敢相信。我只能说,人家不想让你看到的东西,你如果没机会去深挖,那就永远看不到。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我们很难拥有一双慧眼去雾里看花,又该如何取舍呢?这个困惑曾经一直困扰过我,直到长城金融的黄山总点醒我……一次闲谈中我向他抛出这个困惑,他告诉我,你去查一查,你们有多少笔业务,是因为未查出大事故车或水淹车,且客户逾期或引发纠纷,且收车后处置中资不抵债,且无法继续追偿,最终造成损失的情况,然后再看一看这类数据在你风控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就很容易选择了。听了黄总的建议,我回去进行了测算,在历史的数万笔业务中,符合这类条件的情况为零,而与车相关的各类外部数据,在风控成本中占比超过了75%。随后我们调取了一定量的样本,对比基础评估、线上精评与维保、出险记录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性的取消了大量的车类数据查询,仅保留了必须的车型库和基础估值服务,在连续三个季度的表现期后发现,整体通过率略有提升,而风险指标并无明显变化,涉及到因车况产生的损失或纠纷也依然不存在。有了这样一次尝试,也让我在后来的工作中对于所谓的精评、线下验车、维保出险查得大事故这类噱头唬人,贵得离谱的服务不再迷信,而是把精力放到其他更需要关注的环节中。相信不少从事此项服务的朋友看到这里肯定会不忿,通常劝导资金方的一套说辞是,如果一旦损失了一台车,你付出的成本太大了,我们的价格虽然贵,但是你们终究是划算的呀。起初我也被这样的言论所左右,可实际考量下来,难道我们付出的只是查询数据的成本么?技术人员对接口的开发维护不是成本么?大家在看那些99%的无效维保信息时消耗的时间不是成本么?因数据不够精准或错误而被错误拒绝的客户不是成本么?服务类机构总想揣摩需求方的需求。但需求也分真假,有些需求,看上去合理,大家也确实用得到,但实际上价值有限,这类需求,就属于假需求。就好比吃一顿饭要200元,你问我要不要再来盘水果,我想我会有需要,但你要为这个水果再多收我1000元,我可能就觉得没必要了。金融科技盛行其道的今天,大数据的应用早已深入人心,而到底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又该如何去应用,并没有个准确的界定,但不论如何,都不该只是盲目的采买数据服务来支撑自己的风控体系,下次如有机会,再与大家继续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