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安顺》乡人乡贤 安顺的“商山四皓” 2019年第33期 (总第388期)
编者注
“商山四皓”,典出《史记·留侯世家》,指秦末汉初商山的四个道家隐士: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名为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他们是秦始皇时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职掌通古今、辨然否、典教职。后来他们隐居于商山,曾经受张良之邀出山,向汉高祖刘邦讽谏不可废去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后人用"商山四皓"来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四皓庙碑上有句话:“先生避秦,知亡也;安刘,知存也;应孝惠王之聘知进也;拒高祖之命,知退也。四者俱备,而正在其中矣。先生危则助之,安则去之,其来也,致公于万民;其往也,无私乎一身。此所谓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者,千古四贤而已!”总结了“商山四皓”的一生与历史功绩、重要地位、高尚品德。
安顺的“商山四皓”
杜应国
清末民初,安顺有四位德高望重的文化老人,因学博行端、品性温仁而深为乡人推重,誉之为“商山四皓”,他们是郭石农、王玉笙、顾履坦、易悦山。四人交谊既厚,又时相过从,诗酒唱和,故有此誉。其中,郭石农大名鼎鼎,成就最大,声名最高,其生平事迹亦多为今人所熟知。其余三位,则知者不多,故对之做些介绍。
郭石农像 摄于1918年 图片来源《镜像安顺》
王玉笙,本名王琪琳,玉笙乃其字,亦别署玉森,号红崖山人。四人之中,当以其年齿最高,约生于道光十三年(1833)。其始迁祖自明时率军入黔,此后即世居安顺。
玉笙幼而敏慧,勤奋向学,年未及冠,即获游泮,时在咸丰之初。岂料此后因咸同战乱,科举暂停,至其同治丁卯(1867)中举,已是34岁。后虽五赴春闱,却皆不第,抱恨而归。然因学博行端,工书擅画,声名闻于乡里。后以大挑选授镇远县教谕。玉笙到任后,恭谨从事,尤重规章礼仪,举凡学宫内设施,从钟楼到祭品,莫不备置。教学上强调学以致用,重实务而轻空谈,以培养有用之才为要;教师则应言教身教并重,二者不可偏废。所居官署旁原有一井,水源清洁,惜已倾塌,王氏为之修葺,题名“本泉”,并勒石以记,致都中人士纷往摹拓。公余与诸生同乐,或莳花养竹,或挥墨抚琴,深得诸生爱戴。其斋室有自题联一副,云:“半日偶闲,不废琴书翰墨;一官虽小,却关名教纲常。”正是其真实写照。
不久提升都匀府教授。就任后一仍其旧,秉持谨严而宽和待人,师生和睦相处,融洽无间,卸任时诸生恋恋不舍,竟相送至十里长亭,并赠书一副:“公之诲人,循循谆谆;公之德行,璞玉浑金。金石其言,刻骨铭心。”
辛亥鼎革,王氏解职还乡,从此遁迹家园,优容林下。虽已八旬高龄,犹步履稳健,精神矍铄。更兼逸兴多多,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平日居家,或鼓琴弄墨,或吟诗作画,每有陶然忘机之快。曾自题斋名“红崖书屋”。暇时,则喜与郭石农、封蕴卿、易悦山等诸故老交,诗酒唱和,书画酬酢,不亦快哉。年九十而殁(约逝于1923年)。《续修安顺府志·人物志》将之归为“耆寿”,并录有其临终自撰联半副:“枉读诗书,几经乱世,九旬老犹存名节,还是前朝七品官。”
王氏以书画名世,然存世墨迹不多见。其画以写石闻名,传笔力苍古,形色兼备。闻曾为郭石农画有巨幅岩石一轴,“其形横侧,卧而翘足,颇似黄石公。”并题句云:“石起云奇,奇为石农老。此老何以奇,年耆笔墨好。须弥山上见须弥,品重圭璋是所宝。”郭亦题句奉和。2005年安顺市文联编《黔中墨韵》收有玉笙《水墨山石图》一幅,逸笔草草,苍劲简洁,可窥一斑。所著诗文,惜多散佚,难窥其貌。唯《续修安顺府志辑稿·艺文志》载有《将军炮》古风一首及与他人唱和诗一首,余未多见。甚憾。
王玉笙 《水墨山石图》 图片来源《黔中墨韵》
顾履坦,名吉人,号圣泉,字履坦,别字竹石。生于同治二年(1863)。世居安顺西郊龙井山麓,向赖种菜、酿酒、磨豆腐为业。虽家道不殷,操业亦不过引车卖浆,但自早年受业于华严洞宿儒赵璜门下,即发奋读书,而终以童生游泮,并得以在赵家庄设馆授徒。
顾氏人如其名,体清秀,性纯良,品端方。待人接物,霭然有度,温婉和睦,有醇儒风。赵家庄有武举名赵亮才者,常恃强凌弱,欺压善良。顾以理法开导,使之感化。家中庶母不贤,凶狠躁辣,生母柔弱。顾为避悍妒而迁居花山脚下,与生母同居朽屋,泰然自处。后以教读之资,迁居城内府后街刘宅,旋再迁潘家巷。终日授徒而外,尝与城内名宿如凤仪书院山长罗灿武等衡文论学,渐有声名。安顺府学以贤良方正荐考廪生,年谷八担,慕其人品,特邀顾负责核查入考童生。至戚刘文煃出仕山东县任,召顾随行,出掌书启并兼教读师爷。此为顾氏公门差事之始。三年之后,复经刘文煃与御使黄桂鋆(安顺人)举荐,得实授贵州兴义府学教谕,随后再升训导,并兼兴义府文案。其间,常获省学札调办贵筑、大定等各府考差。凡接差委,无不慎言谨行,殚精以赴。尤其考务一项,事关拔识人才,非公正廉明者难膺此任。顾氏诚笃好学,敦品励行;秉公执事,清誉四起,愈孚人望。后赖薪俸薄有积蓄,乃购得此后供数代人长居之新安街老屋数间。家虽稍裕而俭朴依旧,老母贤妻,纺线织布,犹夜绩不辍。及至清季,有部院大员庞专折奏保顾氏学博行端,得实授浙江桐庐县知县。但因缺盘资,踌躇未前之际,又得提督李义援贷白银三千,方得上路。然甫到任所,即闻慈母向背,猝然仙逝,旋丁忧回籍。待三年守制期满,已是辛亥鼎革,清廷覆亡,民国肇兴。自此,顾氏再未离乡,而以服务桑梓为乐。
郭临江(1838——1919),贵州安顺人。又名春帆、石农,别号砚石山农、逸叟等。清同治九年副榜举人。曾任思南训导、印江教谕。善诗文,工书画。著有《浓花野馆诗抄》《思南吟草》《黎峨吟草》等。(左六为郭石农)
民国初立,政局淆乱。迨南北和议成功,袁世凯取孙中山而代之,就总统位。随之各地奉命统一政令,依府院分治法成立参议院,以组织正式国会。民国二年(1913)初,安顺县参议会成立,顾吉人获选为议长。嗣后,在其主持下,选出首届国会议员(参议员)三名:黄元操、张金鉴、周学源;省议员三名:黄仲芳、封蔚林、黄用益。同年9月,安顺发起组建共和党分部(其党首为黎元洪、孙武),顾氏被举为分部长。此后,因党派纷争,军阀混战,地方官衙及乡绅成为过往军旅勒索、殴辱对象,百姓不堪其苦,官员难胜其任。顾氏自此闭门谢客,无心公事。但以桑梓为念,凡涉及地方公益之事,莫不热情参与,如偕李石卿创立经费局、扩建冬济堂、培修文庙、修葺被损坏的西秀山石塔宝顶、加固城垣、疏浚贯城河、修建熙春公园等等。安顺成立续修府志局,时顾已年高,仍慨然出任“采访”之职。抗战军兴,教育部有动用中英庚款在贵阳办学,以供流亡学生就读之举,顾与诸多安顺乡贤联名致函,敦请将此校办于安顺,此即黔江中学之来历。
顾氏晚年以德高望重,品正博学而为乡人推重。虽耄耋高龄,犹清朗矍铄,腰直腿健,尝为敬老会迎为首席。更兼心性豁达,临事从容,言出有章,行必有矩,故常为人排忧解难。虽善豪饮,却秉持“居家从俭,待客从丰”之礼仪,每以“常将有时思无时,莫待无时思有时”“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和气致祥,乖气致戾”等作庭训。其风范品格,深为掌一方之官吏及地方乡绅所钦服。抗战时期,戴安澜将军率200师将士驻节安顺,曾书“耆年硕德”以赠。
1944年黔南事变,顾氏避居赵家庄,有述怀诗云:“天时人事逼迫多,河山回首怅云何。河北至今无寸土,黔南何日止干戈?伊谁能挽狂澜倒,愧我空将宝剑磨。但愿太空速厌乱,苍生托命起讴歌。”同年12月,顾氏因病去世,享年81岁。家人遵其遗言,丧事从简,卜葬于西郊洞口流之阳。
位于金钟山麓的郭石农墓。上书“郭公临江之墓”,隶体,未知出于何人之手。
易悦山,名震寰,生卒年不详。其生平事迹亦鲜见记载,惟民国《续修安顺府志辑稿》载有轶事一桩:民国元年,有提督苏霭庭者,曾于安顺华严洞设宴,邀请城绅雅集吟咏。与其事者有王玉森(琪琳)、王海帆(学渊)、管肇基(甫卿)、陈凤岗、陈凤仪、黄元操(尧承)、黄原操(志澄)、顾履坦(吉人)、易悦山(震寰)、舒俊臣(万选)等12人。霭庭本名元瑞,广西蒙山人,早年随堂兄苏元春投军,光绪二年(1876)入黔参加镇压苗民起义。十年(1884)随已升任广西提督的苏元春在镇南关外抗击法军,因功补授贵州威宁镇总兵,记名提督。光绪二十八年(1902)离职归里,宣统二年(1910)起用为贵州镇远镇总兵。民国元年(1912)总兵、提督皆已废裁,不知霭庭何以到安。但因其雅好吟咏(民国元年12月有诗作《鹤荔堂诗草》由贵阳文通书局印行),故有此雅集之举。是日,座中诸人皆有诗作,其中易悦山有诗二首,并录如下:
其一:一年好景是重阳,欣遇元戎盛馔张。击钵相催今已醉,愧无佳句入诗囊。
其二:森森玉笋簇清班,方丈蓬莱想象间。过去风云随变幻,到来花鸟自间关。壮怀直欲探星海,醉眠何妨小泰山?马上吟情鞭上策,归途今见镇南还。
此外,《续修安顺府志辑稿·艺文志》收有易悦山著《陈小五夜袭云山屯》一文。余皆未见。惜哉!
2019年1月15日草于蜗庐
· 作者简介
杜应国:贵州省文史馆特聘研究员。主要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和思想评论。著有《山崖上的守望》《故乡道上》等。参编或主编出版的有《贵州读本》《神秀黔中》《安顺人物》及其《续编》《苍茫岁月——来自知青群体的历史记忆》《赏石安顺》等文史、艺术类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