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你们聊聊远方——资深培训师对职场新人的八条忠告
文/ 鸟而已 图/ 金鱼JINYU
1
关于学习
如何学习,送给大家八个字:修学储能,先博后渊。
这是杨昌济先生教给毛主席的一句话,其实也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
所谓“修学储能”,就是要通过学习使自己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俗点说,要把自己变成粮库,每年定期的向其中填充新鲜粮食,处理陈粮。
决定这个“粮库”面积大小的,便是后面一句,“先博后渊”。
学习之初,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增长知识的广度。不要轻易地给自己定性,觉得我适合这个岗位、喜欢那份工作。
初进单位,切勿轻易定论,先不断地接触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论语》中说:君子不器,就是这个意思。
广度有了,接着就要开始追求深度,在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知识后,明确自己的兴趣点,在自己最擅长、最感兴趣的地方精钻细研、向下挖掘,充分掌握该技能的各项要求,力争达到最高的标准。
其实,博与渊是两个交替前进的环节,某些时候要适当地拓展,某些时候又要适度的深挖,不可荒废任一。
对未来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便是投资自己,不要吝惜给自己装配任何学习用品,不要因顾及钱财不愿购买图书或购买盗版,在学习上的开销,将会于不久的将来收获十倍甚至百倍的回报。
2
关于经验
经验是对过往的总结和投射,由于日常经验本身并不包含现实的全部可能,所以人们往往会忽略掉一些可能。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经验,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
我们既要坚持“祖宗不足法”,也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时代的变化会让某些经验一文不值,还有一些经验就应当奉为圭臬,比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同学总是过于相信自己的记忆力,不愿意做工作日志,不愿意写工作总结,进入单位后大家就会发现,可能上午发生的事情,下午就忘了一半,到第二天也许连三分之一都记不清楚,每天要处理的工作太多,在待人接物上花费的精力也很大,需要用笔记录的,就应当主动记在本子上,防止某天需要查找的时候却无从下手。
经验始终是一种历史,是来自过去的东西,而机会恰恰相反,它是未来的成功投射到现在的影子,经验太多,必然将会蒙蔽大家发现机会的眼睛。
经验不应该成为你们的束缚,不能单纯地通过听话与否判断是否让领导和长辈们满意,对待经验,要慎重。
或许,我们并没有太多时间和机会去验证经验的正确与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书本学习、通过与他人的接触了解经验可行的概率究竟有多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要保持足够的清醒,做好预案,即使最后经验被证伪,也不至于措手不及。
3
关于批评
很多同学对待“老人言”的态度就是批评、批判,恨不能把它批的体无完肤,这是我们在面对很多事情时的通病:好反对、爱指责,想法总比办法多。
往往因为这个原因,年轻人在单位经常碰得头破血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对一切都看不惯,自诩为正义的化身,就差“代表月亮消灭你”了。
正义感无可厚非,常批评常反对也无伤大雅,问题的关键在于,只会批评,却永远也提不出建设性意见,长久下去必将难以提高。
很多时候,我们的领导、同事都还是乐于接受批评的,即使这些批评来自于稚气未脱的你们。
但是,批评不是为了与众不同,也不是为了标新立异,更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批评,永远是为更好的解决问题服务的。你可以反驳、可以反对,但是必须要有站得住脚的理由和依据,胡搅蛮缠、生拉硬拽不仅无益于事情的推进,对单位氛围也是极大的破坏。反对过后,就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项工作该怎么推动,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要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观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如果不能,我的建议,“沉默是金”。
送给大家一句话:“鸡生蛋, 鸡也拉屎,但你肯定只吃蛋,不吃屎的。”对鸡如此,对人亦然:每个出色的人,都会生蛋,也会拉屎。
例如他很会开公司,那你就买他家股票来赚钱,至于他乱说话,你就不用学,甚至也不用质疑为什么他会拉屎。你最要紧是多吃鸡蛋,少理鸡屎,吸取营养,壮大自己。很多人放着蛋不吃,整天追究屎,难道你能靠吃屎发展壮大?
4
关于规则
曾经有个牛人这样说过:规则,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但在我们国家,不论承认与否,规则、规矩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当你们还没有能力去打破或改变规则的时候,就要学会如何遵守和使用规则。
什么叫“规则”,有两种,一种是一群人在事件之初通过协商或指令的方式明确的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则,还有一种就是客观规律,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社会的客观规律等等。
先说第一种,如果是工作之初就了解到的纪律守则,明知违反将会付出代价,却还要试着去触碰,那就是傻。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每个单位总会有这么极少数的规则破坏者,对于他们,必然会有相应的惩罚,不要觉得他们这样做没事我也可以这样试试,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因为,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即使在遵守执行的过程中发现了规则的错误,也不要马上就奋起反抗,没必要反应过激,毕竟,规则是普遍适用的,它不是针对你个人,要将自己置于集体范围内,学会通过合理的途径和渠道去反映问题,问题解决之前,不能对抗最好冷眼旁观,“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第二种是客观规律,这个其实就是挂在我们头顶的天,踩在我们脚下的地,是每个社会人应当且必须遵守的,但是,有些时候,我们会狂妄到对抗规律,只因为它不符合我们的心理预期。
比如自然界的刮风下雨,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除了通过天气预报掌握更多信息以外无能为力,天冷了加衣,下雨了备伞,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我们就像个赌徒,与天斗与地斗,天冷不加衣,下雨不打伞,该吃饭时不吃饭,认为这样可以减肥,该睡觉时不睡觉,认为这是在充分利用时间,仔细想想,我们又有多少这样原本违背了客观规律却总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搪塞的事情呢。
反躬自省,不是我们懵懂无知,而是我们不愿面对。适当地放弃自由的选择,是为了给自己选择的自由。望你们铭记在心。
5
关于未知
不愿面对的除了“规律”以外,还有“未知”。
很多时候,让人感觉到恐惧的不是痛苦,而是未知,未知的事情仿佛被笼罩了一层迷雾,让人看不真切,无法捉摸。
因为无从掌握,所以,有人选择妥协,像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不愿面对,宁可放弃改变的可能,只重当下;有人选择对抗,毫无头绪、狂躁不安、愤然而起,或者试图用经验解决问题,对抗一切不能准确掌握的事情;还有些人,面对未知,并不是慌乱无章,而是强迫自己冷静,学习知识、积累经验,默默积累、蓄势待发,再试着找到面对未知的最正确的方法。智者的坚定不过是把焦虑深埋于心的艺术。
其实,未知给人的困惑,不是无路可走,而是不知该如何选择一条路并坚持走下去。面对未知,要做好随时清空自己的准备,让自己从低姿态做起,以新人面貌去做事情,因为,学会清零、“空杯心态”,会更容易找到准确的定位。
真正的理想绝不是某种居于个人之上的神秘力量,它是无条件肯定自我的一种有力表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记住:命运的轨迹始终在细节上得以体现。
除了面对的勇敢,还要有坚持的韧性。
面对未知,一旦选择了某种解决方案,再未能确定正确与否之前,不要轻言放弃。老话说: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掉泪。
实际上,到了黄河也不用死心,想想《明朝那些事儿》里的王保保,愣是抱着根浮木带着老婆孩子游过了黄河,见了棺材也未必就要掉泪,究竟谁躺里面还有未定之数。
生机往往就在绝境的转弯处,于是人们常说,黎明前的黑暗永远是最让人绝望的,很多人死在了日出前一刻。太阳就快升起,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谈论之前的黑暗,否则只能被吞噬埋葬。
面临任何困境,都还要有再尝试一下、再努力一下的勇气和毅力。更何况,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不会遇到关乎生死的重大决策,也不可能碰到爬珠峰的真正绝境,只要还有希望、只要还有可能,总要再尝试一下,也算是给自己持之以恒的一个交代。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哭泣,因为,明天生活还会继续欺骗你,因为,被骗了都还没学会总结归纳,也难怪你会帮人数钱呢。
6
关于菜鸟
帮人数钱并不可怕,毕竟生活中也常常被骗,但是,野百合都有春天,小菜鸟也会有明天,有成为老鸟的可能。
作为一名新人,失败是必然选项,再优秀的人,都曾有过头破血流的时候。走弯路是难免的,有挫败感实属正常,成就感如果那么容易得到,那就不叫成就了。
首先是充满正能量。这个词越传越邪乎,就像“老师”、“教授”等词语,硬生生变了味儿,九零后们也羞于开口,仿佛鸡汤喝多了就不愿再补。
但是,试问有谁愿意整天陪着一个阴沉的人,有谁会喜欢跟轻言放弃的人在一起共事,又有几个人会喜欢工作中天天“葬花吟”?所以,做个积极正能量的自己,多说几句“我试试”,少说几句“我不行”,多笑多问,多想多做,少生气少打听。
其次是老鸟们没有手把手教你的义务,他并不是你的父母。
前辈们为了让你做的事情能多快好省,可能会交代你一些流程或者经验,但是,接受之后如何消化吸收,如何成长提高,怎样让自己的师傅能教自己更多的内容,取决于自己的工作态度,因为,他实在是没有这个义务和责任去手把手的教你学会所有内容,耳提面命会变得越来越少,言传身教反倒会越来越多。
第三,和领导做朋友,但是请在内心保持距离。
每个领导都会比较喜欢和下属亲近,尤其是年轻人,因为你们身上有活力、有朝气、有闯劲,甚至,有时他们还能看到自己年轻的影子。
但是,每位领导内心都很清楚的保留了界限,这条线,一般只有相同层次的人,年龄、职务、级别等类似,才有可能跨越。
你可以和领导亲近,但是请在内心时刻记住他是你的上司。这并不是官僚,也不是老传统,而是人与人交往的本分。
另外,只有我们去适应领导的份儿,他们没有义务去适应我们。因此,要去适应领导的做事风格,弥补他的不足才是我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比如,帮性子急的领导把控细节,提醒慢性子的领导日程安排,这都将会是与领导贴心的好方式。
好朋友之间可以互相损、可以毫无顾忌、可以搂肩搭背,但是对于领导,请当他是你的师长,以尊重的方式去亲近他,或许彼此都会更舒服一些。
第四,多做有准备的发言,不要信口开河。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购买土豆的故事,派出去两个人,同样的时间得到的答复天差地别,领导自然会在内心有个判断。
因为,只有当你真心实意的站在单位的角度、站在领导的角度去考虑了,给出了好几种方案,才有可能得到幸运女神的青睐。不要相信所谓的灵光乍现,还是多想想胸有成竹。
7
关于因果
一个人面对未知的性格和态度可以基本看出他的命运轨迹,因为,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认因果。
很多人常犯两种错误,你们也在其中,一种是只看到结果,却没有看到原因;一种是总认为一个原因只会造就一个结果,一个结果只能有一个原因,却不知道“蝴蝶效应”的风暴如何来临。
我曾经这样跟你们说:现在做的每件事情,都将决定你的未来走向,不论它现在多么微小,在将来的某一天或多或少的总会有所体现。
因为,没有人能未卜先知,我们能够做得仅仅是在有限的时间中尽可能避免将会出现的糟糕结果,尽可能去努力和付出,而这,就是所谓的因果。
“因果论”更多源自佛家,其实,严格意义上说,它是融合了儒释道三家之后的结论,不仅对出世有影响,更能深切地影响到入世。掌握因果的前提是认清客观规律、勇敢面对未知,唯有尽可能的去学习、去了解,才能从不同渠道、不同层面发现原因,并通过不断地训练,厘清其中的因果关系。
诸葛亮为什么能够在隆中得出三分天下的结论,不仅是因为他看清楚了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主动参与到会在将来带来无限后果的原因中去了,如果没有他自己的鞠躬尽瘁,何来蜀国的偏安一隅。
所以,只看清了原因还不行,那是第一步,还要有实际行动,积极投入,用自己的力量,借助规律,完善你想要造就这个结果的原因,促使这个结果能够实现并尽快实现。
如果只是顺应规律而不加以改变,那是道家老庄的观点,“无为而无不为”确实让人欣羡,却鲜有人至,也不应当是我们年轻人追求的终极目标。与其虚无缥缈,不如坚定不移,与其高高在上,不如脚踏实地。
也许你们心中有惑:我看清了原因,并努力践行改变,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又因为其它种种不可预知的原因对结果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又该怎么办?对待这类事情,一般我选择“凉拌”,也就是“冷处理”,“尽人事知天命”。
努力之后仍原地踏步,就要尽早从中跳脱出来,不能因为前期的完美计划就忽视了失败的可能性,不能因为沉没成本忽视了收益比。做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毕竟,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在我们的掌控范围之内。
但这绝不是鼓励大家认命,“命运”,除了天注定的“命”,还有“运筹帷幄”的“运”。没有人的命运是一定的,未知就代表着无限的可能性,种种原因将会造就这些可能性。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只要遵循了内心的选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尽可能的认清了原因,“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才是大丈夫所为。
对此,我的态度一直都是:如果一分耕耘换不来一分收获,那就三分耕耘、五分耕耘,当十分耕耘还是没有任何收获时,毫不留恋,扭头离开。
8
关于未来
离开了当时的选择,却离不开生活,暂时偏离轨道,始终还要走向未来。絮絮叨叨的聊了这么多,可能只是了了自己的心愿,未能合所有人的心意,毕竟,你的人生,与他人无关。
但仍想告诉你们:未来这种东西,本质上,是对“现在”的我们而言的,无论有多少符合逻辑的因果关系,也只是一种可能性,这意味着它并不唯一,除了一种已经被人们看到或者证实的结果,还有其他没有被看到的结果。
可能很多人都曾幻想,自己能够成为天才,我也曾如此,直到幻灭,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普通人。自己的未来自己创造,自己的机会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控。
与其说要看到遥不可及的未来,倒不如看看自己能否有所成长,若无成长,获得再大的成就,也不过是风光一时、昙花一现。
我们都曾羡慕过天才,羡慕那些能够在各自领域叱咤风云的人物,其实,所谓的天才,不过是某些人靠着常人难以坚持的长期训练,再加上合适的表现机会,最后被人们认可并崇拜之后贴上的标签,而这些标签,往往是对那些真正的天才的侮辱而已。
人们通常看不到天才的轨迹,以为他们有命运的眷顾,其实,只是因为他们走的路在一般人眼中根本不存在或根本不可能而已。
最后,送给你们一句话:一个人以受到他人肯定为目标,往往难以达到,而当他受到肯定的时候,如果这份肯定不是因为虚假的表演而获得,那么,他真正的能力往往会比实际做出的成就高出许多,而他的目标,也比获得的肯定要高出许多。
孤月悬空,柏翠苍松,俯仰世间。念峥嵘往昔,苍茫之地,青葱岁月,了却等闲。笑傲书山,畅游学海,三断还需续韦编。朱颜改,奈初心未变,暂放尘缘。
先贤恁祭苍天,又岂料空枝独望莲。有笔锋千字,胸中万卷;铺陈黄纸,毋敢虚言。欲拒浮微,长夜难眠,且避涟漪香草湾。身长健,或煮茗侧畔,晨露初寒。
作者简介:
鸟而已,资深培训师,涉猎众多、爱好广泛。虽身体协调性不好却喜爱运动,虽理解能力较差却喜好读书,虽智商不高却热衷考证,虽底蕴不深却热衷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