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的气节,都是大江大湖给的

对于九江,我们或许更熟悉它的两个古称,江州浔阳

在诗歌里,“江州司马”白居易于“浔阳江头夜送客”时,邂逅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

在小说里,“那堪配在江州”的宋江于酒醉后题诗浔阳楼,让长江边上的一座酒楼就此名扬天下。

还有宋代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选择了与九江的山水为伴,于是,荷花成了这座城无处不在的风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精神追求,深深烙印在了九江人的心底。

九江,早在不知不觉中,于我们心里留下了它的专属记忆。

灌婴筑城

九江这座城,北枕长江,南倚庐山,东连鄱阳湖,在大江大湖的环抱中,已经走过了2200多年的时光。

而九江的历史,还要从西汉车骑将军灌婴在这里选址筑城开始讲起。

西汉初年,刘邦手下大将英布,因战功卓著,被封为“淮南王”,管辖今天包括九江、南昌等地在内的大片区域。

不料,英布拥兵自重,成为刘邦心腹之患。

为此,大将灌婴奉旨南下选址筑城,布围防御。

当他来到九江所在地时,发现这里物产丰饶,北边有长江阻隔吴越,东面有鄱阳湖咽扼荆淮,是一处水路四通的绝佳战略之地,便决意在此建城驻防。

经过几年的经营部署,灌婴最终剿杀了英布,稳固了汉室江山。

现如今,在九江四码头附近有一条浪井巷,巷中有口古井,据说就是当年筑城时所挖。

两千多年过去,当年灌婴所筑之城早已换了新颜,只留下这口古井,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全民守城 宁折不弯

作为江西省北大门的九江,自古就被称为“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之地”。因独特的地理位置,每逢朝代更迭,这里都会燃起烽烟。

北宋开宝七年,宋太祖赵匡胤攻打南唐,在宋将曹翰的逼迫下,南唐后主李煜签下一道诏书,要求南唐全境所有军队停止抵抗。

但有一座城却誓死不降,那就是当时被称为江州的九江城。

镇守城中的指挥使胡则和全城百姓,以“吾历世受李氏恩,安可负之”为由,拒接降诏,誓死抵抗,共同守卫家园。

大江大湖哺育下的江州人自有一番宁折不弯的风骨和无畏,在苦苦坚守孤城五个多月后,江州沦陷。

随后宋军大肆屠城,城墙被拆七尺,曾经繁华一时的江州血流成河,哀鸿遍野。

古城虽然被毁,但江州人的气节却流芳千古。

两年后,宋太宗感于江州忠义,让当地官吏遍寻幸存者,将土地、钱财归还他们,江州城这才慢慢恢复了生机。

余虽不在位,当与国为存亡

南宋末年,江州又一次陷入战火,时任左丞相的江万里屡次请战,却遭遇了投降派屡次上书弹劾。

报国无门的江万里愤而辞官,回到江西老家,在自己的住所旁挖了一方水池,取名“止水”。

江万里的这方“止水”,并非心如止水,而是隐含着其决绝之志,国家将亡之时,就是我江万里生命终止之时。

1275年,元军逼近鄱阳湖,江万里率乡亲日夜坚守,但无奈守城将领弃城投降,全城沦陷。

元军企图用高官厚禄诱降江万里,但江万里坚决不肯投降,在留下“大势不可支,余虽不在位,当与国为存亡”的遗言后,带领家族180余人一起投入“止水”之中,以身殉国。

明知前路凶险,依然义无反顾

九江古城外,长江水滚滚而过,既带来了滋养,也带来了水患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九江是抗洪抢险的重要关口。

8月7日下午,九江大堤4号闸、5号闸决口,江堤瞬间被撕开一道近60米长的口子,凶猛的洪水向市区涌去。

当时,情况十分紧急,会聚在这里的数万名子弟兵与时间赛跑,要不惜一切代价,保住九江城。

最终,抗洪抢险指挥部决定用重载船堵决口,而这个重担落在了有着三十多年船舶驾驶经验的陈纪如身上。

接到任务的陈纪如,在简单交代女儿几句话后,就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了需要他的地方。

当时的江面形成了巨大的漩涡,水面落差近4米,在行船过程中,稍有不慎不但会船毁人亡,还有可能撞上堤坝,把决口撕得更大。

明知前路凶险,依然义无反顾。在抗洪官兵和九江百姓的注视下,陈纪如操作75米长的大船,横堵在了决口处。

在陈纪如之后,又有七条船陆续靠近,凿沉。随后,战士们纷纷跳入滔滔江水之中,用身体形成防洪墙,搭建铁架沙包。

经过五天五夜的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洪抢险战役的胜利,九江这座千年古城得以保全。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问起陈纪如当初冒那样的生命危险是否值得时,已是耄耋老人的他,坚定地说!就算当时牺牲了,也可以给后来的驾船人提供分析案例。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候不能贪生怕死,这是最起码的觉悟!

今晚20:00,去浔阳江头,在大江大湖中寻找属于九江的记忆。

《记住乡愁》第七季

播出内容:《九江——九水汇一城》(上)

播出时间:2021年2月4日(周四)20:00

播出频道:CCTV-4 中文国际频道

编辑 | 王琳艳 邵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