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柿子”的几则短医话
● 到了秋天,柿子上市了。中国人对于柿子情有独钟,因为它有着吉祥的寓意。“柿”谐音“事”,古人便将诸多种喜庆吉祥的内涵融入其中,如“事事如意”“事事安顺”“事事平安”等。秋风萧瑟,万物凋零,唯有柿子树红透天下!柿子圆硕丰厚,形似如意,历来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北宋诗人张仲殊曾赋诗这样称赞道:“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翘起手指,轻轻剥开那层透明如蝉翼的表皮,露出盈润而多汁的柿肉来,就这么吮上一口,不禁唇齿留香,满腔鲜甜。古人有云:“一个柿子十副药”,这当如何理解呢?中医认为,柿子甘寒,有清热润肺,去燥止咳之功,且常用来辅助治疗急性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我的理解是,秋天容易感伤燥气,燥伤肺,导致肺津不足,表现为干咳无痰或少痰。此时可适当吃点柿子,即有润肺止咳之功。若是阳虚体质者当忌食。● 从小我就喜欢吃柿子,柿子的甜是透心的甜,慢慢揭开柿子的蒂,就像是打开一个甜甜的蜜罐,然后慢慢掰开柿子,里面金灿灿、红澄澄的柿子芯就露了出来,慢慢地用嘴一吸,软软的柿子肉就融化在嘴里,那感觉好像秋天中午的阳光,金色的暖暖的香甜的!难怪连简文帝称它为“甘清玉露,味重金液”啊!中医认为,柿子如同橘子、桑树一样,全身都是宝。其中,柿果味甘涩、性平,无毒;柿蒂柿蒂,苦温,可降逆止呕,对于因受寒之呃逆,效果较好;柿饼性寒,入肺、脾、胃、大肠经,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柿叶有止血作用,用于治疗咳血、便血、出血、吐血;柿霜,为柿饼上所结之霜,甘寒轻清上扬,能够清热化痰。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柿子和柿叶有降压、利水、消炎、止血作用。
● 柿子不仅清甜可口,又具有药用价值,无论是鲜柿、柿饼、柿霜等都能入药。柿子药用价值的最早记载见于《名医别录》,“柿主通鼻耳气,肠澼不足。软熟柿解酒热毒,止口干,压胃间热。”柿子性寒,味甘而涩,入肺、胃、大肠经,具有润肺化痰、清热生津、涩肠止痢、健脾益胃、凉血止血等功效。具体来讲,柿肉,甘寒微涩,能够清胸中烦热、止渴生津、凉涩止热痢;柿霜,为柿饼上所结之霜,甘寒轻清上扬,能够清热化痰;柿蒂,苦温,可降逆止呕,对于因受寒之呃逆,效果较好。接下来,我重点说说柿蒂这味药!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柿子的蒂,中医称为“柿蒂”,是治疗呃逆的要药,术语称“止呃要药”。柿蒂,为柿树科植物柿的干燥宿萼。秋冬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或食用时收集,洗净,晒干用。柿蒂味苦涩,性平,归胃经,功在降气止呃,主要用于治疗胃气上逆所致的各种呃逆。柿蒂具有降逆止呃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柿蒂具有抗氧化、抗心律失常、镇静等作用。 柿蒂主要用于治疗呃逆、反胃、噫气等。“柿蒂乃柿之归束处,凡花皆散,凡子皆降,凡降先收,从生而散,从散而收,从收而降,皆一蒂为之也,治呃逆之能事毕也。”柿成于秋,得阳明燥金之主气,且其形多方,他果未之有也,故治肺卫之病有独效。言草木一身,芦与蒂为升降之门户,载生气上升者芦,受阴精归藏者蒂,格物者不可不于此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