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如何点题扣题

题目是文章之眼、篇章之魂。能否扣题,是考场作文成败的关键。许多考生作文最大的问题不是跑题,而是不扣题,不点题,让阅卷老师认为偏题。如果我们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且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点题扣题的方法,那么,我们不仅没有了偏题的后顾之忧,还能把精力用在构思、语言上,从而写出考场上人生得意之作。可以说,扣题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是追求作文高分的妙招,是挽救偏题作文的救命草。)[真题再现](2017·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位作家说,人要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注意】 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考场佳作]善读心灵之书浙江一考生人生有三本大书:“有字之书”,即最一般意义上的书;“无字之书”,代指生活中的经验;“心灵之书”,则是对生命对世界最本质的追求与省思。如我所言,三本书各有侧重,但首要的是读好“心灵之书”。“有字之书”是我们获取知识最主要和直接的来源。我们出生、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再一起进入学校让心灵得到教化。诚然,“有字之书”不可或缺,正如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所指出的:阅读,特别是经典的阅读,对人学识教养的获得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有字之书”相较于个体总是显得抽离,其中固然有醒世名言,但却难为人所获得。譬如前些年的“药家鑫案件”及“复旦投毒案”,他们的学识毋庸置疑,但他们却未将其内化为自己真正遵循的准则。③相较于“有字之书”对具体知识技能的侧重,“无字之书”则让人以亲身经历的方式懂得教训,正是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范雨素为代表的一批皮村文学爱好者便是其中典范,他们大多学历低,但这并不阻挡他们对文学的爱好,他们将亲身经历成文,这现实便是他们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无字之书”以其亲历性与直观性在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④然而,“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纵然有许多不同,但他们仍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便是仍桎梏于现实之中。两者都取决于现实,以现实的方法呈现,但真正重要的东西却是以抽象、以心灵呈现的。这“心灵之书”,某种程度上可以与哲学等价,即philosophy,爱智之学。遥想古希腊哲学三子,再回想中国思想大解放的诸子百家,他们生活在书籍与经验都匮乏的千年以前,但却以自己的头脑与心灵产生了多么伟大的思想!柏拉图的“理型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科圣墨子对自然各种规律的洞悉与理解——很难想象他们能在那样的年代达到那样的智慧,反观自己,不过是站在了他人的肩膀上,智慧比之他们不及分毫。⑤世界的发展与物质的积累,我们有时总过于沉浸于现成的“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以达到所谓的自身的发展和得到物质的积累,而忘却了对自己“心灵之书”的深度挖掘。其实从“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也是可以得到“心灵之书”的智慧的,但真正关键之处在于摒弃外物的纷扰,用自己的心灵去与那些伟大的灵魂产生共鸣。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斯宾诺莎到黑格尔,历代哲学家都大声呐喊,让人们以一种爱智的崭新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他们知道,真正的智慧只能来自每一个人的内心。善读“心灵之书”,是它让我们摆脱现实的奴役,在广阔而自由的宇宙中寻回人生最本初的价值。[方法品悟]①作文开头,引用材料,简要分析,提出观点,干净利落。②先论“有字之书”不可或缺,然后笔锋一转,指出“有字之书”的局限,其语中肯,说法辩证,显示考生深远的见识。③再论“无字之书”,用例新颖典型。这段文字十分简短,以避免喧宾夺主;实际是为写“心灵之书”作铺垫。④第四段转入对“心灵之书”的议论,认为“真正重要的东西却是以抽象、以心灵呈现的”。接着以中外思想家、哲学家给予人类的智慧,说明心灵之书的重要。⑤联系现实,强调读“心灵之书”的重要。【点评】这是一篇见解深刻,扣题严谨,有思想,有见识,有文采的考场佳作。面对材料中一切“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是否都要无条件地阅读的设疑,考生没有不分缘由的肯定还是否定,而是先分析这些书的价值和功用,然后从积累知识,开阔视野的角度肯定“有字之书”的重要,然后再分析“无字之书”的作用。作者没有将三者平均用力,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后面对“心灵之书”的论述上。心灵之书与学问高低,经验的丰富与否关系不甚密切,它是以抽象的、心灵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大智慧、是哲学。作者从古中国的百家诸子,从古希腊的先圣到近现代的哲人,来论证这种大智慧对人类的影响。本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条理清晰。我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破点一 议论文的点题扣题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就是是否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和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高考作文不能含蓄到让阅卷人不知所云的程度,应尽量显豁些,尤其是议论文,要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让阅卷人时时感到你紧扣材料和观点行文。点题扣题就是使作文行文紧凑,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的最好方法。我们先看2017年上海考生的一篇作文:预测,不一定成真上海一考生有人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滋味。”现代人大多都会有看天气预报的习惯,根据未来天气情况改变自己的计划。不过,天气预报也会有不准的时候。当一个不喜雨天的人,看了天气预报之后做好了全副武装,结果遇上的却是一个艳阳天,这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意外的惊喜了吧。其实,生活的最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你不知道你的未来,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但是,生活不是全然没有规律的,你完全可以根据现状和一些规律,推测出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从而做好充足的准备来面对未来。当然,预测,并不是现实,所以也不可全部依赖预测。毕竟,有些预测也许不会成真。然而,总是有人会选择性地不接受一些在他们看来不好的预测,并且自欺欺人地告诉自己,那只是预测,不一定成真。却经常会忽略,有些预测并非是空穴来风,假使他不以为然,那些目前还只是预测的结果将来很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就如蔡桓公不听名医扁鹊对于他身体情况的预测,没有在病症刚显露之时及时治疗,等到真正病入膏肓,连名医都无法救治之时,才有了后悔的意思,却再也无力回天。又如项羽不听范增对于留下刘邦必然留下后患的预测,没有及时免除后患,最后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因为不相信预测而最后使预测成真的例子远不止这些,却总还是会有人重蹈覆辙,不撞南墙不回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预测就一定会成为现实。任何预测的提出,大都只是建立在当时的情况下的。换句话说,只有当前的情况持续下去,预测才有可能实现。但是,任何的情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我们不希望成真的预测实现不了。试想一下,假如蔡桓公一开始就听取了扁鹊的话积极治疗,项羽听了范增的建议免除后患,那么,那些预测不就不会实现了吗?所以说,预测的最终实现与否,实际上都在于你自己。对于预测,应当接受,并不是说预测一定会成真,而是说要接受预测可能会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对其做好准备。假如预测到的结果是理想的,那就应该尽力而为;假如预测到的情况不是自己想要的,就更应该反思自己,从而使自己向好的方面转化。当然,也不要为预测所束缚,因为它不一定会实现,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点评】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文章观点鲜明,行文扣题紧密,“点题扣题”之笔比比皆是,尤其值得一说。全文除标题外,直接出现23处“预测”,该词分散于6个自然段中,段首、段尾,句内,事例后,分析中。文章紧扣该词,时时处处给人以严密扣题之感。除该词外,还有“预报”“预见性”“未来”“下一刻”“下一步”等与之相关、相似的词语,点缀篇中,如铆钉之于木板,严实细密;如暗夜之于繁星,烁人眼目。其实,不管何类作文题目,皆有一些关键词句。若行文中让关键词句反复出现,就会给人贴题之感。为此,我们总结以下点题扣题之法:1.词句重复点题法利用关键词强调是常用的扣题方法,让作文中不断出现文题词语或句子,文中点题扣题的字眼宜多不宜少,不断地告诉阅卷老师:我的作文没有偏题。学会在关键处或醒目处点题。何谓关键处或醒目处?标题、小标题、题记,开头、结尾肯定不能忘,中间几段最好能在段首或在段尾分别点题。议论文在事例论证后也别忘了点题,必要之时,要把点题的句子单独成段,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点题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2.似曾相识点题法若一味重复某个关键词或关键句点题,有时文章可能会显得呆板。因此机智的作者可以在行文过程中,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让符合命题要求的似曾相识的词句在文章的各处变化着反复出现,在变化中给人丰富生动的感受。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等)和修辞(比喻、排比、设问、引用、对比等)方面,使得文章重点突出,文采斐然。3.浓墨重彩点题法在考场作文中,为了避免前文点题不足的缺失,在结尾一段或几段文字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如一篇题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作文,开头段作者写道: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讲的是要成大器,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练。纵观古今成“珍珠”者,无一不是吃过不少苦的。李时珍采访四方历尽千难万险,齐白石练习刻字磨石成泥。吃苦是成功的先导,正如孟子所言:“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你也是一颗珍珠,但必须接受痛苦的磨练。结尾段作者进一步强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要你勇敢接受痛苦的挑战,只要你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你也是一颗美丽的珍珠!突破点二 记叙文的点题扣题从考场实际看,跑题、偏题的作文以记叙类文章居多,因为这类作文没有议论文那样明显的观点,段落中没有鲜明的“分论点”和“论据”,有的故事的情节和各种铺陈渲染的描写,这容易让阅卷老师误认为是偏题甚至是跑题。我们来看2017年广东考生的一篇优秀记叙文作文:月河镇的一天广东一考生五月的月河镇已进入暖春,依旧是白墙青瓦老房子在晨光中透露着岁月抹不去的韵味,石板桥下的小河向东流去,像一条丝带环绕着月河镇。市集上传来的叫卖声,声声入耳,各类早餐的香味牵动着早起赶集者那疲惫的胃。“滋滋”,食物在油锅里翻身,发出阵阵声响,那是杂菜香煎包,早餐的必备。“咕噜咕噜”,文火上的瓷煲里是滚着新鲜鱼片的白粥。加入几撮姜丝,洒上几粒细盐,入口满满是鱼香味。镇上的人谁都认识谁,生得俊秀的小孩儿总被相识的阿姨们塞给各类早餐,“拿着吧,小心别饿着。”这是月河镇日常的交流,人情在早上的晨光中尽情地表现出和谐友爱。中午,太阳渐渐高升。每家每户的厨房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食材,自家后院种的各种蔬菜都会在这里变样。切片,切丝,腌制,下锅,翻炒,调味,收汁,上盘。每到这时候,香气又再一次散满整个小镇。门前的大黄狗都张开了口,馋得深深吸一口。嗯,有宫保鸡丁,清蒸鲈鱼,鱼香茄子,啊,还有那甜酸猪蹄。家里的小孩这时都会帮忙摆碗筷,等着菜肴上桌,迫不及待地对家里的长辈说一句“起筷吧”,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吃着碗里的还望着锅里的,满脑子都在想怎样吃得最多最好吃的。下午,烈日当空。镇里的人们躲在家里凉快。有些老人坐在树下的藤椅上,听着那收音机里咿呀咿呀的京剧,不成调地跟着哼唱,不时点点头,挥挥手,想象自己便是那剧中的人物,收复江山,气若江河。小孙子尚不懂事,摇着老人的手臂问道:“姥爷,这是什么调子?”老人笑嘻嘻地道:“小滑头,这是京剧,咱们国家的国粹。”小孙子又问:“什么是国粹,可以吃吗?”天真烂漫的样子引得老人大笑,“国粹是国家的宝贝,不能吃。”“但能听对不对?那我以后去学,学了唱给姥爷听好不好?”小孙子的一番话让老人十分暖心,抱在怀里连声称好。晚饭后,作为娱乐活动的广场舞在小镇的中心广场开展了起来。相识的人们聚成一片跟着节拍舞动了起来。无论男女老少,都在展示着自己的舞姿,引得他人喝彩。刚好是十五,天空中挂着一轮满月,有人家在院子里摆上一张桌子,拿出自家酿的米酒,扇着蒲扇,赏着月色。有文化的人脱口而出一句诗,十分应景。夜色渐深,小镇又将恢复宁静,月河镇的人们在睡梦中等待着新的一天。亲爱的外国朋友,你愿意来月河镇一游吗?它,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点评】 这是一篇少见的记叙文佳作。考生以月河镇的一天为题,用时间线索,巧妙串起了“中华美食”“京剧”“广场舞”三个关键词,并由此展示了中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京剧的深入人心。考生虽然是“选点组篇”的结构思路,由于有明确的线索,又都围绕月河镇这一特定地点来写,故而没有凌乱之感。文中时不时隐现的“美食”“京剧”“广场舞”更让阅卷人明白考生选用的关键词。文章结尾用“亲爱的外国朋友,你愿意来月河镇一游吗?”的问句结尾,不失为智慧之举。最值得一提的是,能把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写的这样诗意盎然,给人以齿颊留芳之感,考生应该是一个地地道道深爱中华美食的“吃货”。由此看来,一篇优秀的考场记叙文,在点题扣题上需要注意两点:1.记叙类文章的立意要明白、清楚,必须做到几个“明明白白”:一个明明白白的立意,一个明明白白的内容,一个明明白白的开头和结尾。宁可清新如小溪,不可混沌如幽潭。2.行文过程中必须扣题见“料”。即使明引做不到,暗扣还是能做到的,哪怕出现“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也是可以的。记叙类文章可以在开头甚至中间不点题见“料”,但必须在结尾处点题扣题;点题不要“惊鸿一瞥”,而是要浓墨重彩,大张旗鼓。1.阅读下面的材料与例文,请就其点题扣题方式作点评。材料一:2013年,我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老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啊。小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久违的诗意啊,挺美的。小丁:都信息时代了,现在过日子谁还看二十四节气?材料二: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作文,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例文]点亮老智慧的新光彩近日,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工作引起了热议,在信息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传统文明不断消亡,因而,余存的这些老智慧也就显得弥足珍贵。可是,正如时代的铁蹄将踏破残旧的世界,这些传统文化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我认为,应点亮老智慧的新光彩,用创新寻找它们蕴于深处的历久弥新的时代光辉。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是属于老祖宗的智慧,应全盘接受,以不忘前人之心;也有人认为,在信息时代的技术之下,节气的农业指导作用减弱,不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无需继承发扬。这两种观点,均是认同了老智慧就该安守于“老”,无法在现今社会发挥出生机。然而,二十四节气绝不该是被扔进博物馆中珍藏的东西。我不反对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内涵属于老旧的文化,也认同其中包含的实践指导意味在现如今已经跟不上科学发展的速度,在生产中颇显“鸡肋之味”,然而,这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着古人对自然之道的认识和掌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法以及总结前人经验,不断创新的精神内涵,却是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更重要的是,这些闪耀着智慧的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正是当下浮躁,难以沉静的科研工作乃至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吗?二十四节气饱含着古人对天象的认识,对自然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自身水平的超越,只有在现今的科学研究中有着超越自我的决心以及创新的意念,科学才会进步。只有在浮躁的社会中建立起和谐的共处之道,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美好。也有人认可,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着诗意的美感,认为节气中的诗意是文化该被保留下来的一份文艺气息。我认为这恰恰说明了二十四节气乃至在其他存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复制也不可代替的东西——人文气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早已将节气融了进去,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在诗中,在画里,在祖祖辈辈的口耳相传里,直到现在,生活中也常出现节气的影子,不同的节气,要吃不同的东西,这样的观念不也正被“以食为天”的中国人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下来吗?在节气中,早已包含了人文精神,成了民族性格中的小小的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诗情画意,却又日常琐碎,非常得优雅动人。这种人文气息,不正是在一切越来越数字化的生活中所迫切需要的吗?但是,尽管二十四节气中具有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和文化底蕴,它的老旧的形式却仍然存活保留,即使申遗成功,也难保不会成为橱窗中的展览品,为了使文化遗产真正发挥新光彩,应该用创新手法对其进行改造,二十四节气可以与数字化相结合,例如创造出其独有的节目,更可以“以食为面”,打造出独有的既有商业又有文化气息的产业。这样,才能让节气真正复活,让老智慧散发出新光彩。【提示】本文一开始便提出了一个极为富有思辨性的命题:拥有“老智慧”的二十四节气“在信息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应该选择何种姿态才能重新焕发新的意义?从这样的角度切入材料,就意味着该学生准确地捕捉到了材料中的一组关键矛盾,并从而引出对其的思考:传统与现代,真的水火不容吗?二、三段中,该学生没有立即对该问题进行探讨,而是先从老孟和小丁二人的观点入手,先肯定两人观点背后的合理性的同时,又指出了其不足的一面,这体现了辩证的思考,又让文章充满了驳论文的味道。如果说老智慧的“老”主要指的是其实用功利的价值,这方面的价值的确在当下社会已经慢慢失去实际的功用,但其在审美价值层面,不断进取,总结经验的科学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节气中的人文气息,这一切,对当下的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指导价值。这样的论述,不仅扣住了材料的核心矛盾,又抓准了二十四节气本身的特性,不至于让主题变成空泛地探讨传统文化,非常之出色。最后一段中,最重要的是强调了申遗的成功,不是文化传承的终点,而恰恰是起点,如何让老智慧焕发新生机,恰恰是申遗之后我们要有所思考的,让文章的高度达到了新的层次。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配角综合征”为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的心理。近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同时,50.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配角综合征”人群,其中9.5%的受访者坦言非常多。“我知道我有能力去做一名领导者,但不想承担那么多。”山东某村庄任职的大学生村官小林说,“在我看来当配角是一件挺开心的事情,担子没那么重,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做好,也是一种成就”。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提示】这是一道富有思辨色彩的作文题,要求考生运用辩证的思维,以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进行理性分析,思考蕴含其中的哲理,进而确立最佳立意角度。材料的内容为“配角综合征”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含意为面对此种现象的态度和思考。可就配角综合征表明自己的态度,如批评或肯定或理性看待等,也可探究配角综合征普遍存在的原因。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一场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作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甲: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乙: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丙: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提示】该作文题设置思路是,限定在思考人生价值观的范畴。材料是针对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三位嘉宾提出了不同的建议。综合材料内容中的甲乙丙的三种说法,立意参考大致为:①人生的目标要高远,人要有远大的理想;②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或者是做好“眼前”,不要奢谈“大而空”的东西;③清晰地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清楚自己想要的“目标”,人生才有正确的方向。文章来源:本文由凌云语文编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