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十胃九病,你的胃还好吗?专家提醒你,它才是胃病的罪魁祸首
人类真正了解幽门螺旋杆菌,也就是最近这不到四十年的功夫。在那之前,大家都一致认为,胃酸的酸性那么强,微生物在胃里长期生存的几率实在太小了。
偏见导致了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无视。这也使得医学界普遍认知的胃病成因,与幽门螺旋杆菌擦肩而过,而对应的治疗则通常采用中和胃酸和抑制分泌的方法,但这一治疗方案,因治标不治本,临床疗效欠佳且容易复发。
其实早在1875年,德国科学家就在人体的胃中发现了一种螺旋细菌,不过,因为无法在体外成功培育,这一研究成果在科学界并没有泛起太大的水花。在此后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类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十分缓慢,没有任何值得炫耀的建树。虽然世界各地的科研和医学工作者也曾发现抗生素对胃炎的治疗作用,但这些散在的研究并没有改变医学界对胃部疾病的认知。
直到1982年,这一局面才得以改观。这一年,两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科学家 —— 华伦和米歇尔,体外培养幽门螺旋杆菌成功,并指出,人体的胃溃疡、胃炎等疾病是因该细菌在胃部繁殖所致。他们的研究报告刊发在1984年的《柳叶刀》杂志上,由此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幽门螺旋杆菌研究的热潮。
不过,医学界对于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部疾病关系的认知已僵死固化多年,两位后浪的发现虽然惊世骇俗,但并不足以改变医学界的成见。许多医生不相信这个发现,包括米歇尔的导师,公开表示不赞同其观点。
但真正的大神永远不会屈服于世俗!
为了证实自己的研究成果,证明胃病的发病机理,米歇尔“效仿”神农,喝下了含有病菌的溶液。他很快感染了严重的胃溃疡,通过给予抗生素,治疗迅速获得了成功。这个为科学献身的活生生的例子,货真价实的人体试验,使得医学界对于流行多年的胃病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得到了里程碑式的改观。
华伦和米歇尔改写了医学界对于大多数常见胃炎疾病的治疗方案,他们也因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是消化性溃疡的最初成因而荣获200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在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之前的数年里,此类疾病一直采用胃酸控制疗法,之所以能获得部分疗效,是因为抑制胃液的酸度可令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但停药易于复发。
今天,医学界已普遍接受幽门螺旋杆菌是造成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亦提出大多数常见的胃炎疾病均由幽门螺旋杆菌造成,在对应的治疗方案中应加入抗生素。
幽门螺旋杆菌最初进入我的认知,是在2006年,那一年我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我所在的分析实验室,气氛通常是比较沉闷的,因为工作细致繁琐,且面对仪器的时间比与人交流的时间要多得多,工作性质使然。但有一天,实验室的菇凉们突然兴奋得不同寻常,大家交头接耳地商量要分批去帮正在做尿素呼气试验(幽门螺旋杆菌的一种检测方法)的同事。我的好奇心也上来了,凑上去不想错过好东西。原来那边实验室的伙伴在做呼气试验的人群里发现了王菲,为了一睹天后芳容,大家都想以帮忙的名义去那边实验室蹭一蹭。
我是不大追星的,不过因为这件事,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印象深刻了许多。这小小的细菌,究竟是何德何能,能如此兴师动众。
细究起来,这小细菌的能量还真不小!
幽门螺旋杆菌是迄今为止唯一已知的胃部细菌。我们在前文中已经多次提到,它是大多数常见胃炎、胃溃疡的元凶。由于长期的溃疡,会导致癌症,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胃幽门螺旋杆菌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质,它是第一个被确认为可对人类致癌的原核生物。
但幽门螺旋杆菌的能量并不止于此。除了上述两个吸睛的唯一和第一,其巨大的威慑力还表现在谜一般的传播途径和人群中的超高感染率。世界上有超过50%的人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发展中国家,感染比例会更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感染比例上升迅速。如:一份来自台湾消化内科医学会的初步研究报告显示,该地区年龄四十岁以上的人群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比例超过75%,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感染率则更高。
按照这个比例,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身边,包括我们自己,都极有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者。也许你会说,切断传播途径,感染率不就下来了吗?但事实是,到目前为止,幽门螺旋杆菌的部分传播途径仍是个谜!
流行病学的统计表明,胃幽门螺旋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与社会经济、家庭卫生环境、教育水准以及个人卫生习惯颇有关联,故而一些发达国家的感染率的确低于发展中国家。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居住环境和卫生习惯有了很大改善,理论上应显著降低的胃幽门螺旋杆菌自然感染率,当前却并没有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显然,我们对于这小小的细菌,了解的还只是皮毛。幸运的是,大部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不会有任何症状,感染者中有10% - 20%的风险发展为消化性溃疡,这其中又有1% - 2%的风险进而发展为胃癌。
但是,胃幽门螺旋杆菌对于健康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以它在人群中的超高感染率,庞大基数下的10% - 20%,不会是个小数目。而且,研究显示99%的胃癌发生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所以,大家对它的警惕性需要拉高不止一个档位!
那么,对于这传播途径尚不完全明确,在人群中具有超高感染率,作为消化道炎症主要成因和胃癌基础的胃幽门螺旋杆菌,我们该如何在现有知识体系的指导下有效预防?如何判断是否感染了该细菌?以及该如何对应治疗呢?
预防:
当前来说,好的卫生习惯仍是防止感染的首要方法。幽门螺杆菌被发现存在于粪便、唾液和牙菌斑中,因此,便后彻底洗手、避免接触被感染粪便污染的物品(如毛巾)、避免与感染者亲吻或其他亲密接触,以及有效的口腔清洁等等,都是阻断传播的重要和必要手段。
判断:
判断是否感染了胃幽门螺旋杆菌,需要在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以下检测:① 检测抗体(血液);② 检测抗原(粪便);③ 尿素呼气试验(口服同位素标记的专用尿素片,对呼气中含有的成分进行分析检测);④ 胃镜取出胃黏液标本,检验活菌体。
对于上述主流的检测方法,我们要理解,由于每一种检测都不可能百分百精准,所以有时候一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可能不足以成为判断的依据,有可能会需要通过几种检测方法来印证判断。所以,请不要因为多一张检验单而心绪不宁,开单的人绝大部分是出于专业的考虑。这里再次提醒大家,实施检测和判断时均需在专业医务工作者的指导下完成。
治疗:
日本幽门螺旋杆菌学会对所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者,不论有没有消化不良、疼痛或上腹不适等胃炎症状,均强烈建议进行除菌治疗,以助于胃癌为首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根除胃幽门螺旋杆菌一般要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的方法,代表性方案为抗生素联合胃酸抑制剂,以创造一个不利于该细菌生长的环境,并令抗生素更好的发挥作用。
通常,治疗需要两种抗生素与质子泵抑制剂联合,如: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联合胃酸抑制剂等。在治疗结束2个月以上的时间后,需对除菌治疗是否成功进行评估。联合治疗的成功率一般在90%以上,如果失败则需进行二次除菌。
除菌治疗成功后,仍需保持警惕,定期进行胃镜检查。99%的胃癌发生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通过除菌治疗后的几率可以减少三分之一。但是,即使是除菌治疗成功的人与未感染者相比,发生胃癌的风险仍有约50倍之多。所以,为了能够早期发现,定期的胃镜检查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科普了解疾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并不意味着可以脱离医生专业的指导自行处理。我们一定要谨记,科普是为了让我们在疾病和不适面前不迷惑、不耽误,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并做出正确的选择,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并不是了解几篇科普之后,人人都可自行上阵,行医用药。必须及时纠正这样的思想偏差,谨记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