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叫乌桕的树(散文)
今年的秋天才叫秋天,天天蓝天白云,阳光和煦。但秋天毕竟是秋天,微微的秋风里,树叶该黄的黄,该红的红。小公园里的那一棵乌桕树,一改平时默默无闻的模样,满树斑斓的色彩,吸引了众多的目光。
几乎每天,我都要在小公园里散散步,与那棵乌桕树朝夕相见,终于成了朋友。我了解它的每时每刻,每枝每叶。
见我拿出手机对着树拍照,常有人问我这是什么树。我告诉他们,这棵树叫乌桕,但它太普通了,记住的人并不多,到了下一次,还是会问同一个问题。
乌桕这个名字,传说是因乌鸦喜食而得名。乌桕树的籽,外面裹着一层油脂,富含蛋白质,鸟类把它当作果腹之食。《本草纲目》里则说得更明白,“乌桕,乌喜食其子,因以名之。或云其木老则根下黑烂成臼,故得此名。”但过去民间还常用乌桕叶染布,以色彩命名一棵树,也有一定的道理。现在恐怕少有人还会用一种植物去染布,它的价值,还在于它独特的姿态和绚丽的色彩。
我时常想,童年记忆里的乌桕树在哪里?但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记忆中,每个村上会有那么一两棵,并不普遍。属于故乡蝴蝶湾的那一棵,在河对面的社场旁,村民家的房前屋后,并不见它的踪影。乌桕树不算高大,也不挺拔,枝蔓丛生,遒劲曲折,再加上材质坚韧,不好加工,并不是村民眼中的好木料,不受人待见。俗语形容一个人素质差、不成器,就有“乌桕树、破料作”之说。这或可解释种植不广的原因,星散的几棵,或许也是自然之作。
而今的乌桕树,更多的是作为公园的景观树和马路的行道树,不复以往“山家星散栽乌桕”的随意。远的不说,高新路往东,就有一大排。整个城市里,更是随处可见。小公园里其实也有那么一排,就在小池塘的西侧,只不过,我最喜欢的那一棵,就在拐角处,站了个C位,要不令人注目也难。
乌桕树的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只是到了秋天,斑斓的色彩,更加引人瞩目。春风一吹,嫩绿的叶芽从光秃秃的枝头冒出来,悄无声息,很快长成一枚枚圆卵形的叶片,碧绿圆润,不久枝条上还会抽出穗状花絮,开出一朵朵小花。在夏天的烈日下,叶片长得更加深绿浓密了,遮挡着阳光和风雨。秋风一吹,树叶就慢慢地变成淡黄、橙黄,秋越深,叶片的颜色就更加多变,更加生动,特别是霜一打,整棵树就像着了浓妆、添了重彩,玫红、浅紫、深红、赤紫,成就了诗人笔下的“九月尽头处处红”。但那些叶片,也不是完全步调一致听指挥的,在各不相同、深深浅浅的红色之中,仍会有绿、有黄相杂其间,真正的五彩斑斓。有一年,我就拍下了这样的一张照片,就以五彩斑斓命名,像极了一幅用尽各种色彩的油画。“乌桕赤于枫,园林九月中”,是最为恰当的描述。等到叶子渐渐飘落,乌桕籽也正好成熟。它的蒴果是黑色的,阳光一晒,悄然开裂,暴出三颗洁白的乌桕籽。当繁华落尽,色彩逝去之后,一树的乌桕籽停留在枝头。那些洁白的树籽,就如繁星一样,映衬在冬季碧蓝的天空里,银光闪闪。这满天星般的绚丽,在诗人的眼里就有了“前村乌桕熟,疑是早梅花”的错觉。
这种天气,秋高气爽,阳光温暖,正是出行赏秋的好时节。我就推荐去看那一棵叫做乌桕的树。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