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记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研发处总经理肖燕
肖燕是吴江福华织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华织造”)研发处总经理、高级工程师。1994年,她从苏州丝绸工学院(今苏州大学)毕业,27年来,她一直从事纺织面料开发工作。
多年来,肖燕爱岗敬业、少说多做、吃苦耐劳,时时不忘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管理水平和专业素养,为企业进行产品开发及创新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指导。
每年开发新产品近500个
2003年3月,肖燕进入福华织造,任研发处总经理,从事研发管理、新品开发、人才培养、趋势研究、品类管理、科技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制订等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肖燕结合客户的需求、上游原材料的创新,每年带领团队开发新产品近500个。“我们的每个新产品都要进行工艺图纸审核,并安排人员跟踪产品进展,产品核对,对不符合设计的,或设计不利于生产的工艺设计,按照相应的变更条件进行了变更、调整和完善,做到生产顺利、质量稳定、客户满意。”肖燕说,福华织造每年的新产品开发,在当年度就会形成超过2000万米的订单。
多年来,肖燕作为第一发明人,成功申请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她在《上海纺织科技》《纺织导报》《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现代化工》等科技期刊和行业公开出版物上发表专业论文5篇;做为第一起草人,起草了《锦纶印染布》《化纤长丝免缝防钻绒织物》等2项行业标准,另有《锦纶轻薄型民用阻隔防护服机织物》为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团体标准,已发布实施;她设计的众多新产品中,有8个新产品获苏州市吴江区科技进步奖,有8个新产品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
另外,肖燕在2012年11月荣获“全国十佳纺织面料设计师”荣誉称号,2015年1月获评“苏州市姑苏高技能突出人才”,2017年获评“吴江工匠”,2018年7月获江苏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企业家”。
备受信赖的管理人员
入职福华织造以来,肖燕就亲自带教技术人员,并组织新员工、实习生和成熟的技术人员开展学技带徒活动,形成了技术人员边工作边学习的良好氛围。
多年来,肖燕一直着力培养年轻的产品开发技术人员、科技项目管理人员、产品推广服务人员,努力培养同事及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独立工作能力。“每次到现场解决问题,我都会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告诉相关人员,并提出改进方案。”肖燕说,福华织造每年规划的重要新产品开发项目,她都组织技术人员讨论实施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实施过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要求、以及完工后对于项目实施过程的思考和总结、完成项目试制总结和技术总结,并组织专家鉴定或验收。“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规划、学会工作、学会总结。”肖燕说,这种模式使得年轻的技术人员迅速成长,并已经在各相关的关键岗位上独挡一面。
近五年来,福华织造已有32位技术骨干获评助理工程师、15位技术骨干获评工程师、2位同事获评高级工程师。
在担任研发处工程师期间,肖燕始终把产品开发技术管理规范化当作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严格按照开发技术管理办法的要求执行。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为了激发研发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工作方法,她主持制定了《科技研发处薪酬办法》《福华新产品研发协作团队职责说明》《新产品研发协同模式及考核办法》等,全面实现了研发技术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工作质量管理有序可控。这一系列的举措,有效增长了研发技术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规范管理组织水平,严谨的管理,更为项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夯实了基础。
从源头寻找未来之路
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创新的核心动力来自于服务对象,即消费者。纺织企业要比消费者更了解他们的需求,进而开发产品,而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就是消费者的新需求。
肖燕说,近年来,面对更严格的环境法规的出台与消费理念的转变,福华将目光聚焦到产业链上游,瞄准纱线原材料,从源头入手,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致力于'绿色纤维’的研发。”肖燕说,“绿色纤维”是指原料来源于生物质或可循环再生材料,生产过程低碳环保,制成品弃后对环境无污染或可再生循环再利用的化学纤维,主要包括生物基化学纤维、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以及原液着色化学纤维三大类别。
“比如说,我们正在研发的尼龙56产品,其纤维构成有40%以上来自小麦、玉米的提取物,是生物基化学纤维。”肖燕说,经试验,他们发现,尼龙56具有良好的染色性和耐磨性,且阻燃性强、弹性好,吸湿性能比涤纶更好,可适用于运动服装、针织服装、家纺等多个领域。肖燕说,今后,福华织造将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双循环”良性互动,把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拟稿:姜 明
来源:《吾爱盛泽》公众号
202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