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江云:采蒲台,雄安新区一个等待巨变的地方
采蒲台是雄安新区的一个淀中村。三面环水,只有从任丘西大务的一条旱路进入。总面积0.6平方公里,全村三千多人。 据安新县志记载,有一郭姓人家嘉靖年间迁至淀中小岛落户,因为生活在高台上,以采蒲草为生,就取名采蒲台, 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水域辽阔,烟波浩淼,水势连天,以盛产高质量的苇子而闻名。它特殊地理位置,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著名文学家孙犁的避难所。如今,雄安新区的宏图已经家喻户晓,新区的各项规划和相关政策也陆续出台,人们已经感觉到一个历史性时刻到来了。
从白洋淀千里堤顺着这条红砖砌就的小路,就能到采蒲台了。
路两旁的景色很美。
因为是周末,孩子们没有上学,可以尽情的玩耍了。
孩子们是幸福的,他们可以见证到那辉煌的时刻。也许多少年后,他们看到这些老片会嫣然一笑。
老人们正享受着初冬的暖阳
依旧还迈着自己原有的步伐。
这位大嫂见了我们打招呼。她说: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村里的自来水也很方便,但因陋就简。
勤劳的淀边人趁着阳光正好,在家门口加工苇席。
这编织苇席看起来简单,实际要多道工序,从介苇开始,裂皮,碾苇,投尾到织席;再从踩角子,使苇,递抄,摆边,撬席等到成席,不是利落人,一年半载是学不会的。
这是其中的一道工序,手法不熟练极易划破手。
这是村里的馒头房,生意挺好的。
淀边人还是以水产养殖为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
猫星人在这里永远不缺少食物。
养鸭也是这里的主业。
玉米除了调剂生活外,大都作为饲料用。
这是典型的水乡房屋建筑风格。
很多房屋都空无一人了。也许除外出打工,也许盖了新的房屋。
什么时候还能看到挥镰割麦的场景?
什么时候还能听到隆隆的机器声?
庭院虽陋,但鲜花依旧鲜艳。采蒲台村,这个雄安新区的淀中村,虽然发展的脚步赶不上周边的城市,但雄安新区隆隆的脚步声,已经震撼到了这里
杜江云 :(网名:漂浮不定的云) 机关工作人员。 业余爱好户外活动和摄影,个人户外游记和摄影作品曾多次在绿野户外网上发表和获奖。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