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流口水?先别笑,分清虚实对症补脾】...
【总是流口水?先别笑,分清虚实对症补脾】
当初我在跟随老前辈学习时,他对我讲起针对流口水这类病症的调理之道:你们都知道,五液分属五脏,其中口角流涎就是脾之液。对于中医调理来说,光知道脏腑还不够,还要懂得八纲。
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就是八纲。病有虚实药有攻补,即使知道哪个脏腑出问题,如果不能辨明虚实寒热,用药也会出错。
前辈向我们讲起一个小孩的案例,三岁的一个小男孩,得过脑炎,治好后,说话就不太清楚,经常口角流涎水,严重时整个枕头都湿了,连衣服也一大片。
经过询问啊,发现这孩子之前用过很多抗生 素来消 炎,结果伤了脾胃,所以面色苍白,神疲力乏,舌体淡胖,苔薄白,这就属于脾虚气弱,当用四君子汤,稍加一点黄芪。
当时我问:为什么加黄芪?补虚?
前辈笑着说:黄芪主小儿体虚百病,当然要加!
那之后孩子的情况也就慢慢好转了。
其实在那之后,我也曾遇到过一个案例,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小伙子,近半个月来老容易流口水,常常睡醒后,枕头一边全湿了,而且衣物被口水浸渍后,臭浊发硬。
我想起前辈对我的教导,脾胃疾病也分寒热,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清之,寒则温之。
再看这个小伙子流口水只有半个月,加上口水臭浊,《黄帝内经》讲,诸病水液浑浊,皆属于热。再看他总是容易口苦,而舌尖红,明显是脾胃有郁热。
所以这个就不能再轻易用补法了,根据实则泄之的道理,我就给他用了三剂泻黄 散。
这方子顾名思义,就是泻脾胃土中湿热,里面有防风、栀子、石膏、藿香、甘草之类的药。
用了也就一个星期左右,小伙子口角流涎消失,口中吞咽不再有苦浊味,口臭也没有了。
由此其实我们不难看出,同样一个流口水的毛病,也要分清寒热虚实,用药必须补泻有别。这也是我一直强调中医辨证的原因所在。#健康# #清风计划# #健康真相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