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梅丨香浓醇美二月花(散文)
二月二是个很有意思的民间节日。
阴历正月二月二,民间叫它春龙节。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小孩都剃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虽然它不是盛大的节日,但老百姓并没有忽视它,冷略它,反而对它情有独钟,过得比较热闹。
民间传说,农历二月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雨水就逐渐多起来,所以叫春龙节。龙抬头。万物复苏,百虫惊动,人们也都想吐出一冬的沉闷之气,也想抬抬头,于是大人孩子都去剃头。二月二去剃头,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风俗,在我们家乡淮北地区流行这么一个习俗:正月里剃头死舅舅,所以必须熬过了正月,到了二月二,大家才不约而同地都涌去剃头,城里乡下都是如此。
家乡人过二月二,除了去剃头,还有更隆重的节目,就是炸花子和喝龙汤。
炸花子,就是炸玉米花。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炸玉米花,即便是不炸玉米花,至少也要吃玉米花,所以我们又俗称它叫花子节。
二月二为什么要炸花子,这来自民间一个美丽而忧伤的传说:相传一条小白龙为了给受旱灾的老百姓降雨,犯了天规,被玉帝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并且玉帝还立碑文说“: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登凌霄阁,金豆开花方可归。”百姓们有心想救小白龙,但哪里弄来金豆并让它开花呢?可巧二月二这天,有个老人背一袋包谷去卖,不料包谷撒了一地,看到点点金黄洒落一地,老者灵机一动,这不是金豆吗?炸开了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家家户户都炸爆米花,放在院子里,玉帝看到下界金豆真的开花了,只好放了小白龙。于是每逢二月二家家户户炸花子,成了习俗,也成了人们美好的祈愿,祈愿人间永远有好心的小白龙,祈愿年年风调雨顺。“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谚语就是来自如此的美好祈愿。在家乡我亲眼目睹人们对这美好祈愿具体展开来,细细地描画,浓浓地着色,那就是炸花子,撒青灰。
二月二这一天,乡村的孩子最盼望的是炸花子的老人扛着炸花机来村里炸爆米花,但那一天,偏偏见不到炸花人,据说都被城里人留住了。我们乡村的孩子只好吃自己家炸的爆米花了。记得童年时,姐姐特选了几棒小粒而精致的玉米,搓掉玉米粒,放进地锅里炒,锅底烧的是豆秸或麦秸,那红红的火苗又温和又均匀,姐姐均匀地炒着玉米,突然有一颗玉米爆开了,像芭蕾舞领舞演员一般率先高高地跳起,而后其余的玉米花都跟着次第爆开跳起来,噼噼啪啪地爆裂开花的声音就像鞭炮一般,热烈地炸响一串小小美妙的曲子,一股玉米花的浓香飘进人们的鼻孔,风儿吹来了,又吹去了,带走了这浓香,整个村庄里的香味交汇一起,氤氲成一片浓浓的活色生香的云彩。那时,人们除了炸玉米花,还炸黄豆粒,麦粒,高粱粒。炸黄豆粒时,在豆粒炸开皮的一刹那,及时地泼上几滴盐水,炒出的豆粒又脆又香,味道比玉米花又多了一层多滋多味的醇香。
村里的女人们炸花子的同时,每家的男主人就用柴灰——就是青灰撒在门口,撒出一个大大的同心圆,米花炸出来刚刚好,就首先抓起爆米花、豆花撒进这同心圆里,这就是大仓满,小仓流。
凄美的传说也好,美好的祝愿也罢,都反映人们的一种哲思与睿智,你不能不信,凡是大智慧大创作都是来自民间,民间才是艺术产生的源泉。炸花子也好,撒青灰也罢,都能体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的追求,纵使生活千般艰辛万般曲折,但依然要怀揣着希冀让生活向着越来越美好的一面推进,继往开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一直闪烁着朴实而智慧的光芒,渊源而流长。
炸花子节日,最受惠泽的当然是我们这些嘴馋的孩子。临上学时,每个人拿一张纸卷成一个喇叭筒,往里面盛放好多爆米花、炸豆子、炸麦仁等,到了学校,大家三五个,七八个不等聚在一块,咔哧咔哧,嘎嘣嘎嘣地吃,大家比赛着吃,交换着吃,教室内外地面上,课桌上到处洒落一地金黄的豆花,空气里到处飘散着香浓的爆米花的香味儿,引得小鸟儿飞到窗棂羡慕地来探勘,甚至连老鼠都探出头来贼眉鼠眼地窥视。白天美美地吃一顿炸花子,晚上就回家去喝龙汤。
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蛰龙开始活动。我们淮北乡下老百姓家家拿出正月十五蒸的面龙灯——两条龙,一条火龙,一条钱龙,一说一条是乾龙,一条是坤龙。把它们切成一寸长的薄片儿,放进锅里,这就是龙肉;同时再放进几根面条,这叫龙须;再放进米粒,叫龙子;再放进几颗丸子,这叫龙眼。略煮一煮,再放些菠菜,野荠菜等青菜,再洒进些佐料、盐巴,滴几滴香油,啊,一锅醇香醇美的龙汤就熬制好了,喝了一口龙汤,噢,好美的味道哇!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人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对龙都有崇拜的情结,自古及今从来不变,我们的家乡每逢二月二都吃龙肉喝龙汤,母亲熬了给我喝,我又熬了给我的女儿喝,以后还会代代一脉相承下去。但一次,我们一家正在美美地围桌吃龙肉喝龙汤的时候八岁的女儿突然睁着大而黑的眼睛提问:妈妈,中国人那么崇拜龙,为什么把龙吃进去啊?祖祖辈辈就留下的风俗传统,谁也没有想过为什么。当时,我竟然没有答出来。喝过龙汤后,才顿悟:中国人吃龙肉喝龙汤,大概就是要把龙的精神注入体内,然后再一脉相承下去吧。
龙,是我们的祖先臆造出来的,它也是出自民间。龙,有着柔若无骨的躯体,但更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它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蜿蜒行进,百折不挠;它不畏艰难与淫威,高山压不垮,深渊淹不死,迂回曲折,依然在曲折中向前进。正如我们的祖国,正如我们的炎黄子孙,几经危亡但几度死而不僵,凤凰涅槃,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始终高昂着头颅,叱咤于天地风云之间。这就是龙的精神,这就是中国人吃龙肉喝龙汤的原因。
吃过龙肉喝过龙汤,放眼一望,不远处堤柳如烟,柳色已青;杏花闹于枝头,粉红若霞;草色遥看近却无,人们在枯草丛里寻觅荠菜、婆婆丁之类的野菜。因此,二月二又叫踏青节,挑菜节。
二月二,龙抬头,抬起的不仅仅是龙的头,抬起的是人们新的希望,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所以,二月二,是个比较有意思的节日,是个香浓醇美的节日,意味深长的节日。
作者简介:
张淑梅,笔名梅一舒,安徽省淮北市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有散文诗词等屡见省内外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