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为何那么乱?看看到底真正原因是什么

来源: 墨有余温

五代十国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混乱的一个时期,事实上正史在记录这一段历史的时候也都采取比较简略的方式。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那个年代的混乱情况已经不能进行宣传,这已经违反了伦理常情,具有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所以不能拿来宣传。那么这个时代为何会出现这么混乱的情况呢?

其实,在五代之前,是我国有名的朝代大唐,唐朝因为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而闻名于后世,而且即使是在今天,我们也把海外的华人聚集区叫做唐人街,可见当时唐朝的影响有多大。但在唐朝衰落之后,中原大地上战火四起,朝代如走马换灯式的更换,依次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由于这几个朝代的时间都非常短,而且依次发生,我们统称它们为五代。

而在这一时期,除了中原以外的地区,还有很多小国家,包括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后来人们把这些国家统称为十国。虽然我国历史上也有很多乱世,但是像五代十国这样混乱,不遵守礼法的时代还是没有的,这一时期对于中原的破坏程度也是比较大的。而产生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源自于唐朝的一个制度,那就是藩镇制度。当时设立藩镇的时候是为了防止外族的入侵。节度使拥有很大的权力,几乎掌握着所辖区域的全部军政大权,这就很容易产生割据势力。虽然节度使制度在起初为唐朝抵御外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一制度也为大唐的覆灭埋下了祸根。由于中央的实力不足以控制节度使,使得节度使们开始目无法纪,不把朝廷放在眼里,还出现了叛乱情况。中唐时期的安史之乱就使得大唐一蹶不振,对唐帝国造成了严重的损伤。

虽然皇帝也有心平乱,但藩镇割据已经成势,尾大不掉,导致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了唐朝后期。在唐后期,由于各个节度使都拥兵自重,虽然不曾公然叛乱,但由于在自己的地盘俨然已是土皇帝的样子,中央政府已经回天乏术,这也就是五代十国割据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而唐末的黄巢起义则直接导致了这一现象。在黄巢起义之前,虽然各个藩镇都是拥兵自重,但在表面上还归顺于大唐,唐朝还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可自从黄巢起义之后,藩镇地区则都开始自立为王。宣武节度使朱温废掉了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自己称帝,建立了后梁。之后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建立了后唐,就这样混乱的五代十国拉开了序幕。

而五代十国的混乱还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来自于异族势力的干涉。当时强盛的大唐分崩离析后,周边的其他外族政权也开始对大唐的土地虎视眈眈。像这时的契丹就开始对唐朝进行掠夺,虽然在唐朝时有幽州也就是燕云十六州相隔,把契丹阻挡在外,但此时出现了卖国贼将此地割让给了契丹,这让契丹能轻松进入中原,使得能随时在中原劫掠。而这一时期还有很多少数民族参与到了政治斗争中,像匈奴、鲜卑、柔然、沙坨等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当中。而这些少数民族在进来之后,对于中原文化的破坏无疑是巨大的,也造成了这一时期的历史和传统的中原文化相背离的情况。其实在我国历史千年的封建王朝时期,真正起主导作用的便是礼仪道德这些传统观念,虽然每个朝代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但其实都是建立在这些传统观念基础之上的。而老百姓也信奉的是这些礼仪道德。对于法律条文大多数人是并不熟知的。

虽然君王们也并非真的信奉这些观念,但儒家的这些思想对于维护王朝的统治却非常管用。所以这些三纲五常、君权神授的思想被传扬开来,用来控制人民的思想,便于统治。让更多的老百姓守规矩,为上层阶级更好的服务。而历史上那些有名的盛世,也都是建立在这种思想统一的基础之上的。

而出现道德崩坏、思想多元的情况时则成了乱世的重要成因之一。周朝末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礼乐崩坏,宗法不复的时期。而汉末之时,佛学、玄学兴起,传统儒学受到挑战,这也导致魏晋南北朝纷乱数百年。五代十国时期,是文化完全衰弱,武力崇拜成风的年代。这也导致这一时期的统治者们没有任何的束缚,对文化极度轻蔑,而在唐朝时创造的文化也在这一时期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而五代十国时期信奉的治国理念也就是武力,而其他的礼仪教化则被认为毫无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混乱不堪的情况,战乱不决。后代的宋朝吸取了这个经验,只偏向于文不尚武,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导致宋朝被蒙古所灭。

由于五代十国的历史混乱不堪,即使是生在当时的人,都不一定能记得谁是皇帝,因为这一时期的皇帝走马灯式的更换,而且在位时间都比较短,所以后人将这一时期都进行统称。但是由于这一时期的混乱情况,史学家们都很少研究,也只是将其附在隋唐史之后,一点而过并没有展开研究,这也导致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很多细节并不熟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