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篇: NSCLC中RET融合靶药大集合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RET归类于可扩展驱动突变列表,约1%~2%的NSCLC患者发生RET基因融合,其中在EGFR、KRAS及ALK均为野生型的NSCLC患者中发生比率为16%,在非吸烟者和腺癌患者中更常见。在EGFR突变NSCLC患者中,也有发现RET融合。其中,最常见的发生位点是在RET和KIF5B或CCDV6之间,另外还有NCOA4-RET,TRIM33-RET。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门卫突变通常显示出对治疗的耐药性,尤其是V804L和V804M,由于上游基因伴侣产生二聚体域,从而产生与配体无关的信号。促进蛋白下游生长通路活性的增加,最终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然而,目前为止,还尚未有获批的RET选择性抑制剂,尽管有为数不少的多靶点抑制剂可以覆盖RET基因,但效果并不出众。基于这一现状,根据ILCC联合主席David R. Gandara, MD,他咨询了FDA关于这个问题的意见,FDA表示,加速批准RET抑制剂和伴随诊断的基本要求是超过40%的ORR,并且有良好安全性。另外,FDA指出,其他终点(如无进展和总体生存率)也需要纳入验证性研究。今天,我们带大家了解一下三个RET选择性抑制剂的前沿进展以及多激酶抑制剂的既往研究汇总。

RET基因分子生物学与融合基因

RET(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原癌基因最初是在1985年通过NIH3T3细胞与人类淋巴瘤DNA的转染所证实。RET定位于10号染色体(10q11.2),有21个外显子染色体,可编码受体酪氨酸激酶,该激酶包含三个结构域,胞外结构域(含有四个钙粘蛋白 钙结合位点和富含半胱氨酸的区域),跨膜结构域和细胞内激酶结构域,与ALK激酶结构域具有37%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RET配体主要是神经营养因子 (GDNF)家族,包括GDNF,artemin,neurturin和persephin。配体结合后,RET激酶结构域变为同二聚体,自磷酸化激活RET,激活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有关的下游途径(RAS / MAPK / ERK,PI3K / AKT,JAK / STAT)。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在NSCLC中,至今已经鉴定了至少12个融合RET配偶体基因(KIF5B-RET11-13,CCDC6-RET,NCOA4-RET,MYO5C-RET,EPHA5-RET,TRIM33-RET,CLIP1-RET,ERC1- RET,PICALM-RET,FRMD4A-RET,RUFY2-RET,TRIM24-RET RET)。其中KIF5B-RET融合最为常见,如下图所示。

对于所有RET融合变体,染色体融合导致伴侣基因的卷曲螺旋结构域和RET细胞内激酶结构域之间的混合,尽管有断点,其功能保持不变。 RET伴侣基因的卷曲螺旋结构域诱导RET不依赖配体的同源二聚化并通过自动磷酸化激活RET酪氨酸激酶结构域。RET融合蛋白的激活机制类似于NSCLC中融合的ALK的致癌激活,但与ROS1明显不同。 在EML4-ALK融合基因中,EML4中的卷曲螺旋结构域与ALK激酶结构域融合,赋予寡聚化和组成型激酶活化,而卷曲螺旋结构域在NSCLC中的ROS1融合基因中并不一致地存在,并且它们不必驱动肿瘤发生。

分子诊断方法

虽然IHC是检测ALK和ROS1阳性NSCLC的有效检查工具,但其在RET检测中,由于频繁的假阳性(FP)或假阴性(FN)结果而令人失望。FISH原位荧光杂交,是高度灵敏的技术,并且代表了检测RET融合的金标准。 然而,它仍然相对昂贵,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此外,对于特定的RET融合伴侣基因,FISH可能检测不到,也没有任何定义RET阳性的标准cutoff值。RT-PCR已被纳入RET筛选研究的大部分,该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可能识别特定的已知RET融合伴侣。 此外,RT-PCR被成功应用于鉴定细胞标本中的RET融合。其主要限制是无法用预先选择的引物检测新的或未知的易位伴侣,可能低估了NSCLC中RET融合的真实发病率,同时从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的样品中获得的RNA因质量不好,也会影响结果。 因此,在大多数RET融合的筛选研究中,RT-PCR通常与其他检测方式(主要是FISH或IHC)结合使用。总之,IHC由于低灵敏度(55%-65%)和可变特异性(40%-85%),不足以检测RET融合,FISH高度敏感(100%),但特异性不理想(45% 60%),RT-PCR可以识别特定的已知RET融合伴侣,但是受到RNA质量的影响,不能检测到新的RET融合,从而低估了患病率。

RET的临床意义

最初以为在非吸烟者腺癌患者中, RET融合更常见。与ALK融合和EGFR突变的患者相比,RET阳性NSCLC患者肿瘤分化更差。在研究中,11例(64%)RET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7例为实性,4例为印戒细胞癌,印戒细胞。RET融合和其他驱动基因亚型在性别、年龄和吸烟史上没有区别,但RET融合NSCL更年轻(73% < 60 岁)、非吸烟比例更高(82%)。此外,与其他腺癌相比, RET融合基因患者原发病灶较小(<3 cm),N2病变更多(54%vs 23%)。165例RET阳性NSCLC患者的大型回顾性分析中发现了RET融合与转移性疾病之间的显着相关性。

最初RET融合基因被认为与其他分子改变相互排斥。然而,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12例RET融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有4例(33%)伴有其他基因改变(EGFR,MAP2K1,CTNNB1,AKT1。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在22例RET阳性NSCLC患者中有10例(45%)伴有其他突变,其中8例携带TP53突变,一例携有MET扩增和CTNNB1突变,另一例携有EGFR基因的外显子21罕见突变。在最近的另一项回顾性分析中,28例RET融合切除腺癌中有6例(21%)伴有EGFR突变。最后,还报道了一些在使用EGFR-TKI后进展的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中发现了CCDC6-RET和NCOA4-RET 融合。表明EGFR突变和RET融合基因可能共存,RET融合可能是原发性或获得性EGFR抑制性耐药的机制。

RET抑制剂在NSCLC中的临床应用

RET融合最先是在甲状腺癌上发现,多靶点TKI如舒尼替尼、索拉非尼、卡博替尼、乐伐替尼、阿帕替尼在RET融合细胞系上进行了基础研究,但这些药物相关的随机或回顾性临床研究还是很少。RET融合与胸苷酸合成酶mRNA水平升高显着相关,以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的ORR是 40%,无进展生存期PFS是19个月。然而, RET融合的NSCLC患者是因为RET本身就是很好的预后因素还是因为RET融合提高患者对化疗敏感,目前还不明确。大多数回顾性研究显示,肺癌中RET融合与肺癌的总生存(OS)或无复发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另一方面,有关RET阳性患者化疗敏感性的数据是相互矛盾的。至今还没有批准的RET选择性抑制剂,但在临床前模型和临床试验中,已经评估了几种具有抗RET活性的多靶点药物。 下图就是评价中位抑制浓度(IC 50)的效力,以及具体说明这些抑制剂中的靶标。

凡德他尼

靶点是VEGFR 2-3, EGFR 和RET,IC50是100nM。在四项随机III期试验评估了vandetanib联合多西他赛(ZODIAC)和培美曲塞(ZEAL)或单药(ZEST和ZEPHYR)在NSCLC治疗中的作用。在未经筛选的人群中,无论是联合组还是标准化疗组都没有显著的OS获益。ORR范围从3%到20%。对这四项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在937例患者中FISH检测到7例(0.7%)RET融合的患者,其中有3例患者接受vandetanib治疗,无一例缓解。在日本进行的一项多中心的2期临床试验(LURET),筛选了1536例EGFR突变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纳入符合条件的17例RET融合的患者,31%为CCDC6-RET阳性,53%为KIF5B-RET融合,16%未知的RET状态。患者每天连续口服凡德他尼300 mg(每天一次)。客观缓解率ORR为5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7个月, OS是11.1个月。在CCDC6-RET亚型中ORR 83%而PFS 8.3个月;在KIF5B-RET亚型,ORR 20%而PFS 2.9个月。最常见的3或4级不良事件(AEs)包括高血压(58%),皮疹(16%),腹泻(11%)和延长QT校正间期(11%)。 停药率为21%,超过50%的患者需要减量。韩国II期临床试验纳入18例RET融合的NSCLC患者,KIF5B-RET占28%,CCDC6-RET占11%,RET状态未知占56%,。患者每天连续口服凡德他尼300 mg(每天一次)。ORR 15%、DCR 65%,PFS 4.5个月,OS 11.6个月。3~4级AEs高血压17%、QT间期延长11%,减量占22%,5例KIF5B-RET无一例客观缓解。

卡博替尼

靶点是VEGFR-2、MET、 AXL、 c-KIT和 RET(IC50 值 5~20 nM)。在II期临床试验中,使用FISH或NGS筛查26例RET融合NSCLC患者,评估卡唑替尼(60 mg / d)。其中62%有KIF5B-RET融合,15%的患者融合较少(CCDC6-RET,CLIP1-RET,TRIM33-RET,ERC1-RET),23%有未知的融合配偶基因。显示ORR为28%,中位PFS和OS分别为5.5个月和9.9个月。 KIF5B-RET融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ORR分别为20%和50%。 3级和4级治疗相关AE升高脂肪酶(15%),肝转氨酶升高(8%)和高血压(4%)。分别有8%和73%的患者出现药物停用和剂量减少。在这项试验中,19名患者的NGS未显示涉及已知的卡博替尼靶标(MET,AXL等)的同时激活性改变,突出显示了cabozantinib的治疗效果可能是由于RET靶点。

乐伐替尼

靶点是VEGFR 1-3, FGFR 1-4,PDGFRα, c-KIT 和RET, Lenvatinib在RET多激酶抑制剂中最低的IC50(1.5nM)。在II期临床试验中,对25例RET融合的NSCLC患者评估乐伐替尼的疗效,其中 28%的患者既往接受过抗RET治疗。基因检测发现患者中52%是KIF5B-RET融合,48%是其他已知RET融合基因。ORR 16%,DCR 76%和中位PFS是 7.3个月。接受过RET治疗的7名患者,使用Lenvatinib的ORR与未经RET-TKI治疗的使用Lenvatinib患者的ORR一样都是14%。 KIF5B-RET和其他融合类型ORR类似,但PFS时间较短3.6个月对比9.1个月。乐伐替尼相关3~4级AEs为92%(高血压58%,蛋白尿16%),减量和治疗中断发生率分别为64%和76%。

其他RET抑制剂

大多数关于舒尼替尼,索拉非尼,艾乐替尼、ponatinib、dovitinib、阿帕替尼治疗RET融合肺癌中的活性的证据来自临床前研究,病例报告和患者回顾系列。 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具有相似的靶点谱,与其他多激酶抑制剂相比,它们在抑制RET方面似乎不太有效。

舒尼替尼靶向VEGFR 1-3,PDGFRβ,c-KIT,FLT-3和RET,但IC50高(200-1300 nM81),索拉非尼抑制VEGFR 1-3,PDGFRβ,c-KIT,FLT-3,RET,BRAF和c-RAF,(IC50,15-150nM),抑制RET的作用有限。舒尼替尼针对非吸烟者腺癌肿瘤的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这些肿瘤不包含EGFR,KRAS或ALK分子改变。

Alectinib靶点是ALK, LTK, CHEK2, FLT3, RET (IC50  4.8 nM).,不作用于VEGFR -2,可避免抗血管成长药物毒性。值得注意的是艾乐替尼对两种常见的RET融合突变有效(V804L和 V804M)。在日本和美国艾乐替尼治疗RET融合Ⅰ/Ⅱ期研究正在进行。

Ponatinib靶点是BCR-ABL, FLT-3, SRC, c-KIT, FGFR, VEGFR, PDGFR和 RET,IC50是25.8nM,一些临床前数据支持Ponatinib在带有RET-突变体(V840L,V840M,G810A)融合变体的RET-TKI抗性癌细胞模型中的潜在作用 。目前,ponatinib治疗RET融合NSCLC的Ⅱ期研究正在进行。

Dovitinib靶点是PDGFRβ, c-KIT, FGFRs, VEGFRs, FLT3, RET,IC50:20nM, dovitinib在含有不同分子改变(包括RET融合癌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试验已经完成,预计结果即将出台。

阿帕替尼靶点是VEGFR-2, PDGFRβ, SRC, c-KIT和RET,IC50是13 nM。阿帕替尼治疗RET融合的NSCLC患者的Ⅱ期研究正在进行。此外,还有一些RET抑制剂AD80,luminespib治疗RET融合的临床试验还在进展中。

2018年新出的RET新药,有效率创新高

LOXO-292

LOXO-292,选择性RET抑制剂,由于该药展现的对于RET融合非常高的反应水平,对于门卫突变同样有效,同时,展现出了良好可控的毒理作用,而备受瞩目。在第一期LIBRTTO-001实验中,纳入RET融合实体瘤患者,包括NSCLC和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剂量爬坡遵循经典3+3模型设计,主要研究终点选取MTD(最大耐受剂量),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和ORR。实验结果表明至2018年1月,57名受试者(20 mg QD→160 mg BID)均为观察到出现剂量限制毒性(DLT),在NSCLC患者中(n=38),达到了惊人的77%的ORR,对于KIF5B和非TIF5B位点发生的突变没有疗效差异性,其中又包括了具有可测量颅内病灶的脑转移患者。在这些反应的病人中,20名患者达到了PR另外还有3名患者可能在后续实验的影像学检查达到PR。安全性上,常见的AE包括乏力(16%),腹泻(16%)以及呼吸困难症(12%),尚未出现3级副反应。

BLU-667

BLU-667同样作为选择性RET抑制剂,在I期ARROW临床研究中,展现出了广谱抗肿瘤疗效在多种RET基因类型中。在2018年2月份汇报的数据中,在NSCLC患者(n=15)中,KIF5B为7名,CCDV6为4名,剩余为其他类型,ORR达到50%,包括5名经确认的PR以及2名还未确认的PR。36%的受试者疾病稳定,在脑转移以及之前接受过多激酶抑制剂的患者中同样展现出了疗效。从安全性上来看,该实验中大部门不良反应为1级不良反应,3级不良反应事件该率为16%,最常见的3级不良反应为高血压(8%)以及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4%),该实验的招募还在进行中,预计最终招募人数为115例患者。

RXDX-105

第三个药物RXDX-105,数据来自于Ib期LBA19临床研究。在总共91例受试者中,21名患者通过NGS测序为REF融合的NSCLC,且全部病人为REF初治,13名患者为KIF5B-REF,剩余8名为非KIF5B融合的其他类型,在这8名患者中,6人确认为PR,ORR为75%;然而有趣的是,REF融合常见类型KIF5B-REF的患者中,没有出现反应,4名患者SD持续超过6个月。从安全性角度上来看,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包括皮疹(10%)以及腹泻(4%)。

参考见文末

福利到!

我司目前在开展肺癌等多种临床试验,有需求的患者朋友可扫码入群参加筛选。

临床招募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