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敏丨将军与船工
故乡嘉陵江畔有一处“红军渡”。每每驻足,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那年秋天,一位德高望重的将军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乡,来探望当年冒着枪林弹雨送他过河的那个小船工。人很快就找到了,不过已成了古稀老人。他仍然摇着那只多加了一层铁皮的旧船,每天把南来北往的船客安全地送往对岸。
这条木船大修了好几次,早该"退休”了。可老头偏不让。他说,别看船旧,它送过"开国元勋”过河哩!
老船工原本有个彪彪正正的儿子,那年在自卫反击战中“光荣”了。年轻的媳妇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丢下嗷嗷待哺的幼儿一去不返。多病的老伴不久也撒手人寰。老船工屎一把尿一把将孙儿拉扯大。孩子初中刚毕业,就嚷着要进城打工挣钱,好给爷爷买机动船。爷爷年纪大了,撑船越来越吃力。老船工说,我身子骨满硬朗哩!即使撑不动也还有帮手。你无论如何得念书,哪怕是砸锅卖铁。这不,爷孙俩正为这事闹矛盾呢。
望着面容干癯、穿着破旧衣服的“战友”,将军眼里饱含着泪水。有好多话他实在难以出口。临走时,他掏出兜里所有的“伟人头”,一股脑儿往老船工怀里塞。可老头坚持不收。他说,“这钱我哪能要,有您这份心就足够了。”
将军走了。不久,红军渡新添了一只漂亮的机动船,是将军资助的。他还在来信中再三叮嘱当地官员,〝老区百姓对我们有再生之恩,是你我的衣食父母。请多多关注他们。拜托了。……〞
打那以后,人们过河快捷多了。“将军与船工"自然也成了船客们的热门话题。
人们在赞扬将军时也常常抱怨,有的红军后代变得一点不像红军了;有些自称为将军"学生”的人,把老师的“那份心”全交给自己和亲属享用了。可他们嘴上说的,却完全可以当将军的老师。
这些事,一向廉政亲民的将军知道么?
家乡的亲人眼巴巴地盼望将军再次荣归故里,当然不是希望他又买一条船。但将军还能回来吗?
作 者 简 介
刘大敏,笔名艾华,达明,鹤鸣春晓。大学文化。四川省南充市人。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本人属老三届,参加过文革,当过知青,在一大型国企工作三十余年,曾被多家报社聘为特约记者。从八十年代以来,已在国内200多家报刊发表新闻、通讯、特写、散文、论文、科普等各类文章100多万字,图片200多幅,有多篇文章获奖。1999年至2015年因故停笔。2015年7月至今在网络平台发表文章300多篇。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