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忠孝当两论,报本建高塔/张笃龙

发源于麟游山区的漆水河,流经麟游、永寿、乾县、扶风,一路款款北来,在武功境内白石滩入渭河。在漆水河畔稷山脚下滋养了一座千年古镇武功古城,史书记载:武功旧城崖峦高峭,漆水东绕,稷山镇后;香山左辅,华山右弼,稷山为历代祭祀姜嫄圣母和农神后稷的圣地。这里也是大汉忠臣苏武故里,唐高祖李渊曾经生活工作之地,漆水河见证了历史的风云际会、时代变迁、朝代更迭,稷山亲历了农业始祖后稷教稼、农耕文明发展的历程。武功古城依山傍水,钟灵毓秀,吸收了山的空灵,水的秀美,这里的报本寺相传是唐太宗李世民龙诞之地。

看微信朋友圈发的游览武功古城报本寺塔照片和简介,关于唐太宗李世民诞生于报本寺的传说,联想到我的家乡高陵县城西十四里地李观苏村龙跃宫遗址传为唐开国皇帝高祖李渊父亲李昞故宅李渊出生地,有“白云帝乡”之称,父子俩的出生地激发起我一探究竟的兴趣。

史载,李渊在关中主要有三处故宅,新旧唐书均载:“武德六年十二月,以奉义监为龙跃宫,武功宅为庆善宫。”高陵龙跃宫,为李虎、李昞、李渊祖孙三代世袭魏隋唐国公旧宅,遗址在今西安市高陵区出城西十四里之地的李观苏(现为吉利项目占用),相传李渊出生于此,有碑记“白云帝乡”为证,后改名修真观,成为皇家道院,供奉唐神尧真容,成为李氏祖祠。武功庆善宫,为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李渊由谯州刺史调任陇州刺史时临时居家之地。《新唐书.礼乐志》:“太宗生于庆善宫。”宋代学士宋敏求编《长安志》卷十四载:报本寺原为唐高祖李渊别宅,唐太宗李世民于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公元599年1月23日)生于此宅。《长安志》又载:“庆善宫在县南十八里,神尧(李渊)之旧第也,太宗降临之所,南临渭水。武德元年(618)建武功宫,六年(623)改庆善宫。贞观六年(632)太宗临幸,宴群臣赋诗,后废为慈德寺”。据康对山《武功县志》“庆善宫”条:“在川口东南,今没于渭(水)”。孙景烈注:慈德寺“在今城南立节村”。俗称恩义寺,实际是一室两名。此地现为杨凌示范区建子沟村,李世民在此求读,度幼生涯,至今建子沟村南恩义寺一窑洞曰唐王洞。而报本寺位于古城西街,与庆善宫相去十八里,不是一处地方,李世民不可能两个诞生地,《新唐书.礼乐志》应更确切。

武功古城,为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李渊任歧州刺史时治所所在之地,李世民母亲太穆皇后应该随夫举家迁居于此,此时李世民已经七八岁了,报本寺为李渊夫妇故宅,相传李世民登基后,为报其母(太穆皇后)恩,舍宅为寺,名曰:"报本"。由释家住持、掌管。寺内建浮屠(即寺塔),因寺名"报本",故取名"报本寺塔"。至于先住报本寺,还是先居庆善宫,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李渊居关中另有一旧宅,在长安城朱雀街西南隅,武德元年立为通义宫。在此不作赘述。

报本寺塔又称武功塔,位于武功古城北关。据《长安志》记载,报本寺建于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后焚于战乱。报本寺塔据传原为木塔,北宋时重建成砖塔。据发现塔下地宫所藏文物考证,报本寺塔建于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六月以前。后代多有修葺。

周日无事,我专程赴武功探访报本塔。沿104省道下来过漆水河大桥北折进入227县道,从古城南门楼进入,车子停在了东街口。下车步行从古镇东街口步入碾盘街,东西街贯通,一眼向上望过去,稷山横亘在西门外,挡住视线。相传碾盘街为宋代苏东坡任风翔府判官时建议修建,方便居民出行。沿漫坡缓步上行,东街中部北侧城隍庙门前牌楼巍然耸立,两旁还保存着古碾盘街的原样。穿过碾盘街,十字向北进入北关不远,报本寺塔半身就出现在街道中间左侧一座院子里。来到门前,登记进入院子,报本寺塔巍然矗立在面前,报本寺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仅剩这座高塔孤立其中。

报本寺塔为楼阁式砖塔,七级八面,面阔4.7米,占地面积50多平方米,高39.66米,一层高十余米,二层不足六米,往上各层的阔面与高度逐级递缩。每层上檐呈叠梁式,柱额上置砖雕转角,衬间排列斗拱。每层辟四门洞,圆形券式洞门,真假相间,变化有序,塔身中空,攀登旋木梯可登高远眺。明嘉靖34年12月20日(1556年1月23日),华县发生大地震,波及报本寺塔被震裂缝宽一尺余、长数尺,后神奇的复原如初。整个塔势挺拔俊秀,高耸云空。每年春季总会飞来一群胡燕,嬉戏于塔顶周围,人称"胡燕朝塔",为《武功八景》之一。

站在塔前,浮想联翩。相传李世民对故里热土情有独钟,经常率领大臣回到武功,或访民间情状,或察驿道工程,或游猎于田野,留下了贞元、凉马、咬(跃)马和观音堂、白兔寺等诸多村镇寺名。李世民的感恩怀德之举,以其历史名人的特有效应,对后世优秀传统和纯正民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但我同时又在想,玄武门事变,李世民杀了太子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逼父退位,是忠是孝自当别论,相传,李世民玄武门事变登上皇帝宝座后消失了段时间,却是跑到武功古城旧宅舍宅建寺,并建报本寺塔,以报母恩。历史证明,在权利面前,有时人格的分裂是多么可怕。

作 者 简 介

张笃龙,男,汉族,1966年9月出生,西安市高陵区人,现供职于区财政局,喜好文字,散文、言论散见报纸杂志。现为陕西省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区作协常务理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