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成群》:女人这辈子,千万不能丢的3样东西

中国的文学世界里,从来不缺“疯女人”。

前有《祝福》里的祥林嫂、《雷雨》里的蘩漪;后有《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城南往事》里的秀贞……

在难以逃脱的命运牢笼里,她们面孔各异,行状癫狂,生死疲劳之间,为一代代读者唱着婉转的哀歌。

与“前辈”们相比,当代作家苏童的《妻妾成群》,在塑造“颂莲”这一疯女人形象上,不遑多让。

而张艺谋借此改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更是让人记住了幽暗灯影里,颂莲那张禁欲哀伤的脸。

作为一名新式大学生,颂莲在人生的选择上,展现出了更多的主动性。

她主动嫁入高墙深院为人小妾,任性、盲目又慌张地放纵自我,凭由情绪失控,最终荒废了青春,成为封建家族的牺牲品。

当“疯癫”的意象被打捞上来,颂莲的故事给了我们全面而又深刻的启示。

作为女人,这辈子绝对不能放弃独立与成长,不能放弃对情绪的管控。

1

丢掉经济独立 难有尊严

在一个普通的傍晚,颂莲被四个乡下轿夫抬进了陈府大门。

没有想象中的张灯结彩,也没有新郎官的跨马相迎,19岁的颂莲带着一个简陋的藤箱正式成为陈佐千的四太太。

在仆人们不怀好意的掩面而笑中,颂莲不甘示弱地说:“你们早晚会知道我是谁!”

初入陈府,她尚有自尊和骄傲,因为这条路,是她苦心经营而来。

颂莲本是个大学生,可家逢变故,父亲经商失败,割腕自杀。

继母不再支持她的学业,指明了两条出路——做工或者嫁人。

颂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嫁人,且要嫁入豪门。

她不在乎名份,只求富贵傍身,平步青云,给自己出口恶气。

可现实马上给了她一个“下马威”。

且不说陈府的丫鬟仆人不把她放在眼里,连爱慕她的陈老爷也将她视作玩物。

颂莲收起了学生服,换上粉绸旗袍,趿着绣花拖鞋,整日待在后花园的南厢房,等待陈老爷的光临。

渡过了新婚的蜜月期,陈佐千渐渐丧失了热情和兴致。

即使颂莲使劲浑身解数,也免不了独守空房,她曾经想要的幸福,变得遥不可及。

卡耐基在 《女人的格局决定结局》一书中说:

“经济独立的女性, 自身带着创造幸福的能力, 她们不需要取悦和依赖男人。婚姻对于她们来说, 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独立,尤其是经济独立,永远是女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心气高,有梦想,这本没有错,错的是攀附和依附。

一旦丧失了独立,坚守自我个性就显得愚不可及,不自重的人生,也很难获得别人的尊重。

如果当初颂莲选择去做工,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人生或许会更加宽阔高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苟活。

其实,生活里的轻视和鄙夷随着她入府的那一刻就如影随形。

大太太毓如从不拿正眼看她,连掉落在地上的佛珠,都不许她碰;

二太太卓云,对她虚情假意,曲意迎合;三太太梅珊更是在新婚之夜,抢走陈老爷,之后对她闭门不见。

就连小丫鬟雁儿,仗着几分姿色,也对她怒目以待。

这座梅雨季节里的江南旧宅,让颂莲觉得凄冷阴森,孤独绝望。

她年轻的心迅速腐朽,在自视甚高和不被尊重之间,像一只竖起刺儿的刺猬,扎伤别人也刺痛自己。

作家苏岑说:“独立,是自我尊重。”

学会独立,摆脱任何人的掣肘,才具备了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底气。

成为自己的主人,独立完成成长里的蜕变,先自重,再爱人。

惟其如此,才能获得真诚的尊重和善意。

2

 丢掉自我成长 难懂人心

嫁入豪门后的锦衣玉食,不足以化解颂莲内心的郁结。

她矜持着一份单纯,拒绝融入深宅大院里的人情往来。她幼稚地以为,特立独行和率真任性,是她身为女学生的魅力。

在众人的轻视中,她同样轻视着别人。

毓如的肥硕身体、卓云的年老色衰、梅珊的戏子出身,在颂莲这里都是笑谈,她从不忌讳隔墙有耳或者听着有意,直言不讳地说:“她们算什么东西?我根本不在乎!”

起初,颂莲恃宠而骄,之后又郁郁寡欢,但无论何时,她都沉浸在自己的小情绪里,无法跳出来反观生存的处境。

几个月后,大少爷飞浦经商归来。

他是年轻有为的少东家,又是大太太毓如的嫡子,身份之尊不言而喻。

当阖府上下紧张地迎候时,颂莲却认为“他应该先来见我”,并慢悠悠地踱步回屋。

毫无城府的颂莲,完全不懂大家族里复杂深邃的人情世故。

她洞察不到陈家的主心骨在发生偏移,看不准这个家族的权力核心在哪,更不屑和卓云、梅珊一样,放下长辈身份,自轻自贱。

结果可想而知,颂莲的不识时务和不懂规矩为她引来了众怒。

陈老爷对她失去了包容和耐心,大太太当面斥责,而其他人见风使舵,更不把她放在眼里。

作家于丹曾说:“成长的关键在于,自己给自己建立的生命格局。”

成长,是一步步拓宽认知和眼界。

在这个过程中,切忌固步自封,局限在眼下的格局里不思进取。

颂莲把自己禁锢在“四太太”的身份里,并盲目地高估了这个身份的能量。

她拒绝成长,奢望躲在陈佐千的“安全港”里,但事实却是,她活得越来越心慌和紧张。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她即将爆发出的狠心与疯狂。

当发现丫鬟雁儿与卓云用“小白人”咒她时,颂莲先是狠狠打了雁儿,后又拿剪刀剪伤了卓云的耳朵;

闻到仆人在院子里烧树叶,她愤怒地斥责和制止,并为此和太太吵了一架;

更大的“闹剧”出现在陈佐千的五十大寿上。

这天,颂莲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坐到了陈佐千身上,且举止暧昧。

毫无疑问,她再次弄巧成拙。

当被众人嘲笑,被陈佐千厌弃后,颂莲哭着跑了出去,她始终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其实,她最大的错,就是放弃了成长,拒绝成熟。

成长,的确有苦涩,也有烦恼,对谁而言都是一段痛苦先行的经历。

但人为什么还要保持成长?

因为,不成长,就失去了向上的力量,进而参不透世道人心,让自己一条道走到黑。

与成长的辛劳比起来,不成长更可怕。

3

丢掉情绪控制 难养心智

古语云:“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

心不宁,情绪不稳,我们在生活中,就很难保持理性和智慧。

就像颂莲,她长期生活在惶恐中,心神恍惚,心智迷乱。

所以,当大少爷飞浦主动靠近她,给她带来一丝关怀和温暖的时候,她竟存有一丝幻想,幻想着与他有个结果。

他们初遇在重阳节的菊花园,之后又频频“偶遇”,一来二去,渐生情愫。

但是,未等颂莲抓住这份朦胧的爱,飞浦就被太太抓了回去。

几个月后,飞浦远去云南收账,颂莲心情愤懑,将怨气一股脑儿地发泄到了雁儿身上。

她在马桶里看到一张画着小人的厕纸,怀疑又是燕儿搞鬼,就逼她吃下去。

雁儿又羞又气,几天后死在了医院。

没有人关心事情的原委,大家只知道,四太太阴损毒辣,苛待下人。

连陈佐千都指着她鼻子说:“疼你还不如疼条狗!”

彻底跌落深渊的颂莲,更加放纵,任由悲伤、失落、绝望、愤怒……在她生活里卷起一圈圈迷雾。

她丧失心智,不仅学会了抽烟,还无所顾忌地喝酒,买醉。

颂莲,再也不是当初的知识女性了,如今的她,像落在枯井旁的树叶,了无生趣。

荀子云:“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有的人可以降服内心,控制情绪,实现物我和谐;但也有的人却始终被情绪左右,受制于外界。

所以,聪明的人,永远明白越是不顺的时候,越要沉得住气。

只可惜,颂莲在困境里永远沉不住气。

她先是没有控制对飞浦的感情,后又肆无忌惮地发泄情绪,最后自暴自弃,自我蚕食。

她那根紧绷在“突出重围”和“回天乏术”之间的心弦,只消一点刺激,就会顷刻断裂。

一个晚上,三太太梅珊因偷情被抓,投进了后院的那口深井。

目睹全过程的颂莲,心里的那根弦终于断了,她疯了。

从此,她在井边徘徊,和水下的幽魂说话,还时不时惊恐万分地喊“杀人了,杀人了!”

她,活成了另一个幽魂,徘徊在死气沉沉的大红灯笼之下。

百病生于气,养生先养心。

不管是身病还是心病,往往源自对命运的怨恨和不满,是对情绪不加控制的结果。

正因此,想要增长心智,守护身心,就要及时关照内在,将各种情绪合理地疏散掉。

心绪稳定,智慧才会增长。

4

次年春天,伴随着五太太文竹的入府,故事落下帷幕。

苏童,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写尽了对颂莲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比起旧社会的很多女性,颂莲的出身并非最惨,她起码还有求学的机会。但在命运的岔路口上,她选了最不该走的那条路。

从攀附他人求得富贵开始,颂莲的人生就整个儿跑偏。她拒绝成长,生存能力原地踏步,之后又不懂得控制情绪,任由内心的阴暗把自我吞噬。

女人,只有独立了,才能在复杂的世界里气定神闲;

只有成长了,才能在光怪陆离的生活中披荆斩棘;

只有控制住情绪,才能在起伏不定的命运里善始善终。

共勉之。

作者简介:

瑾山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