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大院》~黄土高坡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地下三千年看陕西,地上三千年看山西'。山西一个并不遥远的地方,但一直没有涉足,只因对它向往太久,不想轻易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但前些时候,还是在一个不经意的日子与山西的《王家大院》不期而遇。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乃黄土高坡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清代建筑的集大成者,素有'王家归来不看院'之称。
走近《王家大院》,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高高的院墙。不!这哪里是院墙?分明是一段万里长城!同样的砖灰、同样的高耸入云、同样的让人望而生畏……抬头仰望,只是让人感慨万千,'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王家大院尚完好,修院之人在何方?
《王家大院》由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经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它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的总称。规模宏大,气势恢宏,依山建堡,层楼叠院,是我国古代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被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称为'华夏民居第一宅'。有人感叹!'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个城'。
山西有不少著名的大院,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我参观过,宅院的无数飞檐指向着无边无际的云天……不像荣国府那样靠着先祖庇荫而碌碌无为地寄生,而是靠着不断的创业实现着巨大的资金积累和财富滚动。因此,宅院没有传递给人们避世感、腐朽感或诡秘感,而是处处呈现出一种心态从容的中国一代巨商的人生风采。《乔家大院》尚且如此,而《王家大院》比《乔家大院》更具有代表性,它不仅是《乔家大院》的4倍大,而且又是亦官亦商宅院的极致。
据王家史料记载,当年王家在修建红门堡、高家崖堡、西堡子、东南堡和下南堡五座堡群时,分别以'龙、凤、虎、龟、麟'五种灵瑞之象建造,以图迎合天机。
今只对外开放了红门堡和高家崖。红门堡与高家崖由一座高桥相连,桥下当初一定是一条护院河,但现在已经干枯。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
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
王家大院被人们称誉为“天上取样人间造,雕艺精湛世上绝”,以其规模宏大,气势壮观,装饰精微,构思巧妙,散发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对海内外游客开放。
整体建筑斜倚高坡,负阴抱阳,堡墙高耸,院落参差,古朴粗犷,近于明代风格。
我们绕周边堡墙走了一圈,站在高高的周边堡墙上,大院错落有致的全貌、远处连绵的群山、缭绕的雾霭尽收眼底,风景如画,美不胜收!而且堡墙上就是一条路,能走三匹马的宽度,它同时也是一个抵御盗匪、兵匪的工事。
到王家大院游览过的人,都认为王家大院很大,很气派。其实现在向游人开放的红门堡、高家崖堡及王氏宗祠三组建筑群,尚不足王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走进书院,又仿佛有朗朗的读书声跃入耳中,划破天空。院内双手捂耳的小猴石雕,寓意着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遥想着王家几百年来,培养出了多少有品级的官员,又有多少巨商大儒。据统计仅康熙、乾隆、嘉庆三朝年间,取得二品至五品官员101人,身列儒林名登仕籍者130余人,还有300余人为贡生、监生及生员。
走进《王家大院》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豪华的背后,在这贫瘠的黄土高坡上,王家的祖先们是怎样的不屈不挠、怎样的艰苦奋斗、怎样的在官海商海里摸爬滚打、怎样的苦读圣贤书、怎样的家国意识、怎样的兼济天下……才有了今天让后人依然仰慕的《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的建筑,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漫步在王家大院中,充分感受封建时代豪门大家的雄壮气魄。
同历史上的其他家族一样,王家大院也没有避免最终没落的局面。留给后人的只有当时辉煌的家族庭苑。我们从王家大院里还能想象得到,当时王家大院的盛世,也不免惋惜这样大家族的没落。
影视文化很多影视的拍摄都在王家大院取景,例如:《榆阳秋》、《刀客家族的女人》、《铁梨花》、《吕梁英雄传》、《杀虎口》、《古镇大河》、《沧海桑田一百年》等影视作品。
从这些影视作品中不难看出王家大院的历史价值,它不像是一座院落,它更像是一座城,长城一般的石头砌成的长廊,包围着整个大院,保护着这座大院。
谢谢您的分享!
发布于 02-09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