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翠婷丨我不是太阳,但我可以用太阳来激励自己
“我不是太阳,但我可以用太阳来勉励自己 。”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只是当时教室的外面阳光明媚,光影摇曳,我便信手拈来,作为我讲话的结束语。
有一个学生因为夜晚玩手机到深夜,白天上课时趴在课桌上睡觉受到了我的批评,做课间操时便杵在操场上一动不动。等所有学生都回到班里坐定之后,我把他叫起来,面对全班同学的眼睛,一字一顿地问道:“我想问问大家,我为什么要批评他?”
因为手机!
因为手机,很多学生夜晚不睡,白天不醒。甚至有家长来向我求助说,孩子逼着他们为他买手机,因为没有手机他晚上睡不着。虽然手机不是烟酒,也不是毒药,不会在短期内造成伤害,但它却在精神上直接控制了某些学生,使他们深陷其中。网络像菌丝一样伸展到了他们的每一处神经,渗透了每一个细胞,牢牢地掌控了他们,在学校没有精力学习,走上社会也没有心思做事情。作为班主任,我多次强调不要带手机到学校,却依然有些学生充耳不闻,偷偷携带。每次发现带手机的学生,我都会严厉批评、讲清利害,并和家长取得联系,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可是有一些家长并不能发挥作用。他们要么管不了孩子,要么不能充分认识手机的危害,要么干脆就不在家,孩子独自留守,经济完全自主。把手机交给家长或者由老师保管也不奏效。市场上一般的手机价格很便宜,孩子在校住读,每周从生活费里省出一部分钱来,很快就能重新购买一部。迄今为止,学校及其他教育主管部门对于中学生带手机进校门现象也没有一个明确可行的管理制度。于是,学生藏手机,老师查手机,猫捉老鼠的游戏在老师和学生之间以一种新的形式上演。
没有制度的约束,完全靠老师的力量来与无孔不入的网络相抗,这是相当艰难的一场战役。等到家长知道孩子痴迷手机往往为时已晚。我们班有一个情况特殊的孩子。他的家庭成员鳏、寡、孤、独俱全,五口人里除了一个七十多岁的奶奶之外都是男性。他的妈妈是云南人,在他六岁时一去不返,留下他和奶奶、爸爸及两个单身汉伯父相依为命。他的爸爸患有甲亢,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没有经济来源,他上学的费用只能由他的大伯父卖苦力和年迈的奶奶采茶提供。这样的一个孩子却迷上了网络,省吃俭用偷买手机,想方设法翻墙上网。反复多次之后,他的大伯一怒之下让他退了学。考虑到这孩子的家庭情况,我很担心他的未来,就把他介绍到一个汽车修理厂去学习修车。在亲自把他送到修理厂的时候,我的心里满怀着热切地希望,满以为他会努力学习技术,改变他一家人的命运。可是不到一个月,他就被师傅赶了回来。
在那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每天夜晚出去上网,第二天凌晨三、四点回来,然后一直睡到八、九点。别人两天能学会的东西他一周还不会,别人忙着干活他偷着看手机,就连洗碗的时候,他都会把手机掏出来看几次,嘿嘿地笑上一阵。师傅说,这样的人留在那儿别说学技术了,连安全都没有保障。如果他在网吧出了事,谁来负责?就这样,他又回到了家里。
我知道他被赶回来是在两天之后。我是在街上遇到他的,当时他正边走边看手机。看着那孩子,我痛心不已。
网上流传着一封信,是一位美国妈妈给儿子订下的使用手机的家规,很值得我们中国的父母学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职责是把你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益的年轻人,从而能够适应新技术且不被其左右。网络本是为我们服务的,可我们却成了它的俘虏,我们还怎么能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有人说:一百年前西方人发明了鸦片,让中国人上瘾;一百年后,西方人又发明了网络,让中国人上瘾。这是一种可怕的对比,想想一百年前的“东亚病夫”,难道我们甘心再次成为精神上的病夫吗?我相信这是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不能接受的,也是我们的家长不能接受的。
我把那封信印发给了学生,也给了他们的家长。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也为了帮助他们找到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法,我从网上,杂志上找来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每周印发一篇,由学生带回家和家长一起品读,如:《尊师的十个理由》、《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6句话》、《父母20个坏习惯误导孩子》等。为此,我专门订阅了一份现代家长版的《妇女生活》。有时候我也和他们分享自己的教子经验与心得,将自己的一些感悟写成文字,印发给他们。美国总统奥巴马说过一句话: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做总统,而是当爸爸。我的文章虽然不能唤醒所有的“糊涂家长”,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人从中受益。
经常有家长在我印发的文章旁边留言,并让孩子带回学校给我。在《别把孩子养得不知感恩》这篇文章的后面,有一位家长写道:“其实父母是孩子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看到以上的内容,我真的很心痛,我希望我们的孩子将来能做一个知恩图报,对社会有用的人。” 家长们的留言让我看到了希望!
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就像太阳,无论它怎么转,它都会有照不到的地方,可是,没有了它,万物就不能生长,整个世界都会失去生机。身为教师,我们不是太阳,但我们可以用太阳来激励自己,让自己的心里每天都充满阳光,照亮我们自己的胸膛,给我们以前进的方向和继续战斗的力量。
作 者 简 介
刘翠婷,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谭家河中心学校英语教师。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