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卡逊与DDT

米勒、卡逊与DDT

2009年12月(2019年6月修改)

作   者:许联瑛

主   播:孔俊杰

编   辑:付   丽

作者序:这是10年前所写的一篇科学时评,想不到今天读来仍无过时之感!利用微信,旧话重提,以彰科学思维之重要性。

2009年2月14日,中国央视《探索发现——杀虫剂,毒物还是仙丹》讲述了DDT的故事和现实。

从1939年发现DDT到今天,整整70年了。围绕着DDT、米勒与卡逊,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反复的、戏剧性的变化呢?

DDT又叫滴滴涕,化学名为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化学式(ClC₆H₄)₂CH(CCl₃),化学性质稳定,是一种不易分解的有机氯类广谱杀虫剂,用途很广泛。

保罗·米勒,瑞士科学家。1939年发现了DDT,1948年获诺贝尔奖。当时,DDT被誉为“上帝赐予人类的最好礼物”。1965年去世。

蕾切尔·卡逊,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先驱。1962年以发表《寂静的春天》引发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1964年去世。

央视这段记录片重新展示了我们这一代人幼年时的所经历的许多生活场景,那种加水后形成的乳白色液体,对于人们的记忆犹如昨天:人们在露天的餐桌上、伴着DDT浓雾中饮食,往人或牲畜身体上直接喷洒DDT以消灭蚊子、虱子、跳蚤等等。

是DDT在世界各地迅速有效的抑制了疟疾、伤寒等恶性疾病的传播;是DDT使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是DDT挽救了无数人被饿死、或者病死。在当时DDT的出现,不啻于福音。在1962 年以前,没有人对DDT提出质疑。

米勒没有想到,才过了不到30年,DDT作为救世主的地位就被人们推翻,甚至出现了完全相悖的变化:DDT 不再是拯救人类的天使,而是将人类生存推至一个难堪境地的魔鬼。

转折点是一本书的面世,即人所共知的《寂静的春天》。在书中,卡逊详述了滥用DDT等杀虫剂带来的严重的环境危害,向世界成功的描绘了DDT的狰狞:

“天空无飞鸟,河中无鱼虾,成群鸡鸭牛羊病倒和死亡,果树开花但不能结果,人们诉说着莫明其妙的疾病接踵袭而来。总之,生机勃勃的田野和农庄变得一片寂静,死亡之幽灵到处游荡。”

随后,这本书在在几位美国总统的干预下,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到了全世界每一个角落,一直至今天——

据说,当时(1962年)在任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读过此书之后,即刻责成“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验证卡逊的结论。后来“委员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报告“完全证实了卡逊论题正确”。

1994年,克林顿的副总统戈尔为《寂静的春天》作序。他认为,这本书所播下的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

在《寂静的春天》发表10年后,1972年,美国通过立法禁止使用DDT。此后, DDT几乎成为环境污染的代名词,上至总统、下至妇孺,普天之下莫不谈之色变。至于近几年来,连小学生都知道要以食叶虫为探雷器,而谨小慎微的选择着水果和蔬菜。

人们把许多莫须有的罪恶都归功于它。只恨没有能力把它重新塞回潘多拉盒子。

更加有意思的是,就在1997年,人们刚刚为姗姗来迟的、来自瑞典的、为诺贝尔奖授予DDT的发明者而感到羞耻的公开表示感到悻悻之后,不到10年的时光,2006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DDT的禁令。

“被判死刑的DDT又回来了”。

是非洲地区的疟疾卷土重来而令DDT获得赦免,并且人们发现它仍然是功高至伟。

2008年2月,乌干达政府在北部地区实施室内喷洒DDT计划,以抗击疟疾传播。当地农民与环境保护主义者以污染环境和影响农产品质量为由,向乌干达高等法院提起诉讼,但被驳回。

因为科学实验可以证明,安全剂量DDT不会使人们致癌。一位生物学家曾多次直接饮用DDT,居然活到85岁;几十年前参加实验的志愿者每天口服半毫克DDT,持续一年而无致病记录。

卡逊在《寂静的春天》所描绘的环境所蒙受灾难的真正元凶,不是DDT本身,而是人类的滥用。

经过重新的审视与分析,人们终于认识到了,是由于自己当时发现了好东西而高兴的忘乎所以,使用的剂量大大超过标准,有的竟然超过允许数值的25倍!人类使用13.5亿吨DDT的时间居然没有超过30年。

DDT确实是天使与魔鬼完美结合体。

它对于人类的贡献自不待说,对于它的恐怖,《寂静的春天》所描写的事实虽然有些夸大,但绝非杞人忧天。

米勒和卡逊,一个对于人类现实生活的伟大贡献,一个对于人类未来环境的深切担忧,他们都没有错,是后来人思维使然。多少年来,人类早已习惯于自说自话,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求把他们打扮成了天使或魔鬼。

从DDT产生使用——被禁用——被解禁的70年中,世界上演的是一场怎样的科学戏剧呢?花费了70年时间,交了无法估量的学费,全世界的人们为了这个并不复杂的结论所付出的代价,可谓大矣!

从1962到1965的三年间,围绕着DDT,先是卡逊由于客观上伤害了社会现实利益而遭遇到猛烈的攻击和污蔑,后是米勒的获奖被后人长期视为诺贝尔颁奖史上的悲哀。

所幸的是,这两位天之骄子分别在1964、1965年先后辞世。对于后来这么多年来剧情的演绎,他们只是注视而无言。米勒、卡逊和DDT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殊荣与悲哀让我们看到:科学思维对于社会科学技术进步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不是吗?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发现,如果在推广应用时缺少了科学思维,也会使真理走向谬误。有人曾在2006年DDT解禁之前,就这一传奇发出感慨:它们注定将作为人类对一科学技术产物的认知道路上的两个重要标志而被铭记,也将作为我们对自身生存的反思的重要教材而被反复咀嚼。

那么,再叠加今天发生的这一次变化呢?无论如何,能有今天变化,是我们又一次的进步!人类如斯,故科学如斯!

许联瑛梅花文化系列文章:

一、 梅花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

1.  梅花—中华大地的尤物奇葩

2.  清代以前梅花文化的基本脉络

3.  近代及现代梅花精神的发轫与发扬

4.  梅花精神是超越政治和时代的民族符号

5.  梅花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精神

三、对梅花精神的一些诠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