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在中国画创作中必须要做到

“知行合一”本是明代王守仁提出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命题。可是用在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中也是异常之贴切。在清代王原祁的《麓台题画稿》中就有言:“六法之道,非惟习之为难,知之为最难;非惟知之为难,行之为尤难也。”这不就是说学习六法之道,需“知行合一”。

陈云鹏(陈立民)作品

“知行合一”之本意我们也是可以和中国画相连,“知”者为己心之良知;“行”是将良知付诸于自己的行动中。中国画中的“知”就是知六法之本意,“行”就是在运用时也是符合六法之法的。“良”者善也!知行亦是善行,善用。这不也是符合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思想吗!

陈云鹏(陈立民)作品

中国画学习与创作中“六法”学者、用者普及所有画者、画家。但是,习者可谓人人,知者,就以了了,行者,就成了凤毛麟角的存在,而达到知行合一者,几十年不见一人。可是,多数画者却不自知,皆认为自己对六法已经融会贯通,张口闭口骨法用笔,气韵生动。评价自己画作时无不是,其用笔是书法用笔,可是书法观之却不忍言之。其作品气韵生动,可画面只看到一团死气。为何会出现这种原因呢?又回到了“知行合一”的本意之中。因为其不“善”也!不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认为自己会读“六法”就已贯通!而不去“深读领会”不去“反复习之”不去“精研其质”也因而造成了现在书画市场中行画当道,艺术不存。所以建议从事绘画行业的群体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陈云鹏(陈立民)作品

(0)

相关推荐

  • 「书画大家」形之趣,为笔墨之纯熟,形之意,却来源于诗赋文章

    关于中国画的画面研究,对画品的评价以及创作方向和画面产生,都会围绕着"笔墨意趣"这四个字.故而"笔墨意趣"成为世人评价画作之句.可是如果如问之,何为笔墨意趣,却 ...

  • 书画大家:“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

    中国画的学习,临摹名画是画家一生都不能停的,因为每次的临摹都会为自己打开一扇崭新的门.但是临摹之意,古今画家能懂者无几人,而懂者皆成为了一个时代的领军人物. 陈云鹏作品 沈颢的<画塵>中临 ...

  • 「书画大家」知行合一,在中国画创作中必须要做到

    "知行合一"本是明代王守仁提出的唯心主义认识论命题.可是用在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中也是异常之贴切.在清代王原祁的<麓台题画稿>中就有言:"六法之道,非惟习之为难 ...

  • 文人画在中国画创作中的特殊地位

    中国的视觉艺术历史悠久,艺术样式层次多样并几经发展变化,针对于绘画的技法内容等,绘画的分类也很丰富. 文人画古已有之,早有萌芽,是中国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标志性特征,区别于民间画匠或者宫廷体的职业画 ...

  • “谨细”在中国画创作中,不仅不能剔除,反而应该提倡

    "谨细"本为谨严细微的意思,是标准的褒义词.可是被用到中国画的创作中,"谨细"的味道变了.认为谨细影响了中国画的意味.所以很多画家在教授学生或者自己创作时都会把 ...

  • 浅讲中国画创作中的“辅水”

    "辅水"是指一幅作品即将完成时,在画面上再轻轻地走一遍水,为的是更好的融合画面,使画面更加的协调.据说这是由黄宾虹先生提出的,没有去做详细的考究. 肖大平作品 "辅水&q ...

  • 中国画创作中,笔墨结构的两度神化

    赵孟頫  二羊图 中国画,浓缩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与哲理思考.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意象审美观(涵造型观)和写意的笔墨结构观(涵造型法则)为主魂的畅神载道的艺术语言体系和辉煌的绘画成就而显居于世界 ...

  • 国画创作中用笔用墨用色技法详解,中国画技法之写意画鱼步骤图解

    中国画讲堂2021-03-27 19:16:28 国画创作中用笔技法[技法] 1 白描:以不同浓淡的墨线画出物体的轮廓.2 双钩填彩:先以墨线勾出物体的轮廓,再在其中填上色彩.3 没骨:完全不用墨线, ...

  • 中国画创作的主旋律——意境

    中国画很注重表现画面意境,只有把思想感情充分体现,画面才会产生动人的境界.意境是画家的修养在画面上的综合反映.我们应该在各方面加强自我修养,创造出与别人不同的意境.注重意境,是中国画家用来拨动观者心弦 ...

  • 如何保持创作中的新鲜感

    来源    美术报 艺术的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因为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而艺术家的个性在艺术创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是其得以创新的内在原因.客观是千变万化的,是多样统一的,主观的目的就是让美的更美,独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