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声桓、王得仁起兵反清,南明形势大好,一个酸腐文人却毁了一切

前言

1648年正月,局促于广西一隅的南明永历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朝廷上下一片人心惶惶,对于抗击清军的进攻,他们毫无信心,唯有企盼着清军不要前来攻击,让他们能够得以苟安。

突然间,一声惊雷乍响:清朝提督江西一省军务的总兵官金声桓、副将王得仁起兵反正,打起了南明的旗帜!

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南明小朝廷大喜过望,文武官员一片欢腾。

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起兵反清

金声桓是陕西榆林人,出身贫寒;在明末流民大起义爆发以后,金声桓自然而然地加入到了农民军当中。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有口饭吃而已。

1642年5月,李自成在朱仙镇大战中大败明朝大将左良玉。在这次大战中,左良玉部下的精锐基本上损伤殆尽,他本人侥幸逃到了武昌。为了保住自己的权位,左良玉大肆扩军,不仅把地方上的散兵游勇拉入军中,并且还招降纳叛,笼络来大批农民军中的动摇分子。就这样,在短时间内,左良玉就又拉起了一支号称八十万的军队。

而金声桓就是这个时候投到了左良玉的麾下,很快升任为总兵,成为了明朝官军中的一员将领。

李自成在朱仙镇大战中歼灭了左良玉的精锐部队

明朝灭亡以后,清军进攻江南;左良玉恰逢此时病死了,他的儿子左梦庚毫无主见,更无丝毫民族气节,竟然带着二十万大军投降了清军。

金声桓就跟着左梦庚投降了清军,他害怕失去兵权,就主动请求为清军去收复江西。随后,清廷就派遣金声桓带领所部及投降过来的一支大顺军部队,去攻取江西各地。

驻守江西的南明官员犹如惊弓之鸟,一哄而散;金声桓毫不费力地收复了江西全境。他还施展阴谋诡计,拉拢了大顺军的将领王得仁,暗杀了那支大顺军的统兵大将,成功地兼并了随他出征的大顺军部队。

金声桓自以为平定了江西,清廷会为他加官进爵的。谁知清廷对入关以后归降的将领极为歧视,仅仅册封金声桓为提督江西军务总兵官,而王得仁才勉强得到了一个副将的职位。而且,清廷明确规定:金声桓的一切行动要受到清朝任命的江西巡抚和江西巡按的节制,不得擅行其事。

清廷的任命已经让金声桓怒不可遏了,偏偏前来上任的巡抚章于天、巡按董学成还不知天高地厚,继续玩弄他们在明朝时期驾轻就熟的那一套把戏,对金声桓进行敲诈勒索。

清廷派来的江西巡抚和江西巡按敲诈金声桓

原来呀,金声桓在平定江西的过程中,大肆抢掠,缴获了大批金银财宝,很是发了一笔横财。这就惹得章于天和董学成这类贪官们垂涎三尺,眼红之极。他们不停地敲打金声桓,胁迫他老老实实地交出这笔财宝。

金声桓是“流贼”出身的将领,他哪会吃这些贪官们的这一套呢。何况此时南明各方势力都在派人秘密联络金声桓,希望他能反正,归附南明。这就使金声桓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有后路可退的。

随着金声桓与清廷派来的江西巡抚、巡按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金声桓再也不愿继续受这份窝囊气了。

忍无可忍的金声桓决意起兵反清

1648年正月底,金声桓、王得仁突然发难,一举擒杀了巡按董学成等清朝官员,迫降了巡抚章于天,宣布反正,加入到南明抗清的行列之中。

金声桓起兵反清以后,迅速出兵攻占了九江,准备进攻南京,此时,长江中游的湖北、安徽等地的反清势力乘势而动,群起响应,一时间,反清义兵四起,抗清形势极为乐观。

满清朝廷一时也慌了手脚,急忙抽调在湖南战场还没立稳脚跟的清军回来,防范金声桓可能对湖北的进攻;接着,清廷赶紧派遣满洲八旗精锐从北京赶往江西,进行增援;同时,清廷又调集江南兵马赶往安庆,准备阻击金声桓即将发动的攻击。

战局的急剧变化,对于南明的抗清大势来说,可谓是非常有利的。

这个时候,王得仁率领的前锋部队已经接连攻取了广济、黄梅、湖口、彭泽等地,控制住了九江的东西航道。而江西各地的清军都处于观望状态,没有对反正军队发动攻击。

王得仁攻占九江,控制了长江航道

此时,南明永历朝廷派来特使,册封金声桓为豫国公,册封王得仁为建武侯;江西各府县的复明势力闻风而动,纷纷公开地树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

在这种情况下,金声桓召集亲信官员及幕僚,共同商议下一步的进军方案。

大家纷纷发言,认为金声桓应该率领主力部队接应王得仁所部,扼守广济一带,狙击湖南过来的清兵,顺长江东下,攻取安徽、江苏;或者扼守彭泽的险要之处,阻击从南京调来的清兵,攻占湖北。

这样一来,占领了武汉,再得郧阳、襄阳,与南明湖南总督何腾蛟所部联合,恢复湖广之地,也可立于不败之地。

金声桓召集军事会议

这些意见都不错,就在金声桓即将拍板决策之际,向来被金声桓倚重的幕僚黄人龙发言了。

黄人龙没啥出众的才能,只是读过一些史书,就自以为很了不起。此时的他,刚刚被金声桓委任为总督四川、陕西、山东、山西、河南五省的兵部侍郎,正是踌躇满志之时。

黄人龙一开口,就否决了大家的正确意见。他说:“你们大家的主意都错了。难道你们忘了以前宁王造反失败的事了吗!不知道赣州现在还在清军的控制之下吗!”

金声桓不读书,不明白黄人龙说话的意思,就问他是啥意思。

于是,黄人龙开始摇头晃脑地卖弄起他的历史知识来。

他说,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举兵造反,情况和我们现在差不多。宁王朱宸濠为啥失败了呢?就是因为他虽然在江西弄得声势虽大,可是没有攻取赣州。结果赣南巡抚王守仁在朱宸濠进攻南京的时候,乘机从赣州出兵,攻占了南昌,抄了朱宸濠的老窝。

王守仁平定宁王之乱

经过黄人龙的一番讲解,金声桓听明白了。哦,往别处进攻是不行的,必须得把赣州打下来!

就这样,食古不化的黄人龙一番危言耸听,使金声桓改变了进军方略。

其实,此时的赣州守军一直处于观望之中,只要金声桓把反清事业做大了,这些人就会自动投诚过来的。可是,金声桓也没有啥精明的头脑,脑子一晕,就亲自率二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去攻打赣州了。

赣州城中正在观望的守军一下子也晕了。这咋回事呀,老金放着安庆、南京不攻打,还有武昌、襄阳不去占领,却把全部兵马投到咱们这边来了。

赣州城中的清军将领们一合计,看来这金声桓也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他的失败是早晚的事儿。那么,咱就凭借赣州城的险要地势,跟他死磕到底吧,看谁笑到最后!

金声桓采取了错误的战略,就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在赣州城下,连番苦战,虽然也扫清了不少赣州的外围阵地,但是,赣州即使成了一座孤城,可它三面环水,地势险要,城池异常坚固,真真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军事重镇。金声桓督率重兵,连番猛攻,却还是不得不望城兴叹。

金声桓错误地去攻打赣州

攻不下赣州,金声桓觉得太失面子了;尽管他已经坐拥二十万攻城大军了,但是他又把扼守九江要地的十余万大军也调到赣州参战了,还要求大将王得仁亲自带队。这一来,就等于金声桓拱手把九江重镇和长江航道送给了清军。

赣州城下旷日持久的恶战,改变了整个天下大势。

虽然在金声桓、王得仁的猛攻之下,赣州城已经就要被攻破了,可是,此时清朝派来的援军已经大批进入江西。来援的清军很快就攻取了兵力薄弱的九江等地,兵峰直抵南昌。

消息传到赣州前线,和以前的宁王朱宸濠一样,为保老巢南昌,金声桓、王得仁不得不撤围而归,全力保卫南昌。

南昌城下的明军士兵

这年5月,主战场转移到了南昌城下。

清军在城外击败了王得仁出击的精兵,把南昌团团包围起来;清军分兵切断了南昌与附近州府各县的联系,驱使城外的农夫挖掘几丈深的壕沟,意图借此困死南昌城中的反正军队。

在此险境之中,金声桓一面派人杀出重围,去向广西的永历朝廷和湖南的何腾蛟求救,一面与王得仁一起率部出城,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杀。

金声桓、王得仁的军队也确实能战。尽管清方以八旗精兵为主的大批清军蜂拥而来,但是,清军在南昌城下却也丝毫没占到什么便宜,不但伤亡惨重,而且还折损了一等梅勒章京觉罗顾纳岱等重要将领。

无可奈何之下,清军只得依靠深沟壕垒,作长期围困的打算。在此期间,城中守军在金声桓、王得仁的指挥下,还英勇出击,对围城的清军发起多次进攻,沉重打击了清军的气焰。

南昌城下明军浴血奋战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南明永历朝廷毫无作为,湖南总督何腾蛟昏庸无能,除了内耗之外,未能对江西战局起到一点儿帮助作用。外援是指望不上了,金声桓他们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同清军拼力死战了。

但是,在坚持了将近一年的战斗之后,南昌城中的粮草物资已经消耗光了,城中军民的处境极端困难,许多人都饿死了。一些老百姓为了活命,从围城中逃出去,野蛮的清军统帅下令把他们统统杀死,一个活口也不留。

到了1649年正月中旬,南昌城中已经断粮半个多月了。清军侦知了这一情况,就在18日发动了总攻。城中的明军虽然因饥饿而丧失了大半战斗力,但他们仍然在最后的抗争。

直到第二天中午过后,明军的抵抗渐渐减弱了,一批蒙古兵才竖起云梯,爬上城墙,攻入了南昌。

明军主帅金声桓率领残部在城中与清军展开了巷战。战斗中,金声桓被清兵射中了两箭,失去了战斗力。于是,金声桓为了不被清兵俘虏,他退回自己的帅府,投入府中的荷花池自尽了。

南昌城破,金声桓重伤自尽

另一位明军统帅王得仁本就是李自成大顺军中的勇将,作战向来骁勇;他冲杀突围,在城门口被拥挤而来的清兵堵住,不能脱身。于是,王得仁大显神威,在清兵群中杀了个三进三出,斩杀清兵几百人;直到王得仁力竭被俘,才算是结束了战斗。在清军将领审讯他的时候,王得仁保持住了武将的尊严,应答之中尽显豪爽之气。最终,清廷下令把王得仁凌迟处死了。

王得仁力竭被俘,倒也不失豪爽之气

结语

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起兵反清,这是南明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大事件。他们起兵之时,南明永历朝廷本来已是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而金声桓、王得仁的反清归明,又影响到广东军阀李成栋随后紧跟着反正投明,这一来,南明永历朝廷似乎是柳暗花明、复兴有望了。

但是,由于南明官僚集团的腐朽堕落,不仅不思进取,还在反清斗争中互相拆台、勾心斗角。结果导致金声桓、王得仁率部同清军血战了一年之久,却没有得到南明永历朝廷一兵一卒的支援,最后悲壮地失败了。

当然,咱们这篇文章主要是想表述金声桓在举兵反清之后,在战略决策上出现了重大错误,这才是他反清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而金声桓之所以在战略决策上出现了重大错误,竟然是因为一个名叫黄人龙的半吊子文人;这个人根本没有全局意识,硬是拿着王守仁平定宁王造反的例子,死搬硬套到江西明军的身上,坚决要求金声桓全力去攻打次要战略目标——赣州,放弃了主要的战略目标南京、武汉。

这个愚蠢的提议被金声桓采纳以后,这次声势颇大的反清斗争就已经走上了败亡之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