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天地】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备考A卷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未来故事:太阳急速老化,人类选择距地球4.2光年的比邻星系作为新家园。人类带地球逃离太阳系期间,暂居在距地面5千米的地下城,并计划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获得动力逃离太阳系。研究发现,宇宙中还有一颗“超级地球”——巨蟹座55e——距地球约40亿光年,围绕着某星系的类太阳恒星巨蟹座55A运行,该“超级地球”的直径是地球的2倍,质量是地球的10倍,没有自转运动,公转周期18小时。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2426.8摄氏度,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1300摄氏度。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流浪地球》的讨论合理的是(   )

A.木星是类地行星,由岩石组成

B.地下城位于地球圈层的地壳部分

C.流浪地球的新家园在河外星系

D.太阳活动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

2.据材料推测,该“超级地球”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距恒星近         B.没有大气层

C.公转周期短      D.质量庞大

【答案】

1.B 2.A

【解析】

1.木星体积和质量较大,属于巨行星,A错误。地下城位于据地面5千米深的地区,地壳最底部大约在距地面17千米的深度,所以地下城位于地壳部分,B正确。总星系包括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流浪地球的新家园距地球4.2光年,银河系直径为10万光年,新家园在银河系,C错误。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不是太阳活动,D错误。故选B。

2.该“超级地球”昼半球的最高温度将近2426.8摄氏度,昼夜半球的温差高达1300摄氏度。温度高的原因最可能是距恒星近,获得的光热较多,A正确。没有大气层,不能推出该恒星昼温度就高,有无大气层不是温度高的主要原因,B错误。公转周期18小时,质量是地球的10倍,公转周期短,质量庞大,但不是气温高的原因,C、D错误。故选A。

2020年1月6日出现了“金星西大距”的盛况(从地球上看金星距离太阳最远时的位置就是金星的大距),日出前见于东南方天空。这时间观察金星,可以看到金星呈现明亮的弦月状。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选项中符合“金星西大距”的是(   )

A.

B.

C.

D.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星西大距时,金星位于太阳的东面

B.在地球上看见金星从日面经过的场景

C.在地球上观察金星出现“盈亏”现象

D.金星西大距时,一般出现在清晨前后

【答案】

3.A 4.A

【解析】

3.根据材料,日出前观察“金星西大距”可以看到“金星呈现明亮的弦月状”,A图中地球、太阳、金星三者连线几乎呈直角关系,地球上观看到的金星轮廓呈现“弦月状”,A正确。BD两图中,地球、太阳、金星三者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上无法观察到“弦月状”金星,BD错误。相比A图,C图金星距太阳的距离较近,金星上的夜半球朝向地球,不能出现“金星西大距”现象,C错误。故选A。

4.“金星西大距”出现在日出时分,金星在太阳的西面,同时从地球上看去,金星和太阳的距离最远,故金星西大距时,金星位于太阳的西面,A错误。金星为地内行星,有“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见金星从日面经过的场景,B说法正确。在地球上观察金星因视角位置不同,会出现“盈亏”现象,C说法正确。金星西大距时,金星位于太阳西侧,一般出现在清晨前后,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读我国某地某日太阳直接辐射变化曲线图(虚线为理论数值,实线为当日实测数值),完成下面小题。

5.据图,当日9-10时间该地最有可能经历的是(   )

A.耀斑爆发   B.黑子增多

C.日食   D.磁暴

6.当日理论数值曲线和实测数值曲线都表明太阳直接辐射日落大于日出,推测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海陆

C.海拔      D.地形

【答案】

5.C 6.D

【解析】

5.磁暴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耀斑爆发、黑子增多等都是太阳活动,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而日食发生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太阳辐射的实测数值一定会明显小于理论数值。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6.该地在日出日落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同,该地的海拔高度也相同,所以A、B、C错误。当日理论数值曲线和实测数值曲线都表明太阳直接辐射日落大于日出,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是西侧有山地,在太阳还未真正到达地平线以下时就被山地阻挡,导致日落时太阳辐射大于日出。本题正确答案为D。

地质学上的“金钉子”实际上是全球年代地层单位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的俗称。浙江长兴“金钉子”煤山含“牙形石化石”剖面是全球最完整的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下图为牙形石化石,牙形石可能是一类早在恐龙出现前就已经绝灭的海生动物的骨骼或器官所形成的微小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牙形石化石形成最可能发生于(   )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新生代后期

8.古生代出现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的原因主要是(   )

A.陆地的形成

B.环境变迁

C.有大气层

D.无火山地震

【答案】

7.B 8.B

【解析】

7.浙江长兴“金钉子”煤山含“牙形石化石”剖面是全球最完整的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根据地质年代历史,二叠纪为古生代最后一个纪,三叠纪为中生代第一个纪,所以牙形石化石形成最可能发生于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B正确。故选B。

8.古生代出现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的原因主要是环境变迁,如海水的温度、盐度、成分变化下,促进了生物的进化,B正确。陆地的形成、大气层的形成早于生命的形成,A、C错误。古生代跨度大,火山地震发生频率较高,古生代有火山地震发生。D错误。故选B。

北京时间2020年5月24日,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下图为震中所在区域图,●为震中。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本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软流层

10.本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波速变化是(   )

A.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小

B.纵波波速变大、横波波速变小

C.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大

D.纵波波速变小、横波波速变大

【答案】

9.B10.A

【解析】

9.“希腊克里特岛附近海域发生5.2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因为海洋的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所以本题地震的震源不在地壳,而是在地壳以下。软流层的深度大约为80-400千米,可见震源在软流层以上,地壳以下的上地幔,故B正确。故选B。

10.根据前面分析可知,本次地震震源在莫霍面之下,地震发生时,地震波自下而上传播至莫霍面,所以在传播过程中经过莫霍面时纵波、横波波速均变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下图为某企业生产的一种能互补性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智能化“风光路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下列城市中利用智能化“风光路灯”效果最佳的是(   )

A.贵阳   B.重庆

C.呼和浩特   D.杭州

12.下列城市的智能化“风光路灯”在夏半年中,太阳能板水平摆动幅度变化最小的是(   )

A.哈尔滨   B.拉萨

C.乌鲁木齐   D.海口

13.下列人类使用的能源,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是(   )

A.太阳能热水器

B.碳火烧烤

C.风力发电厂

D.地热发电站

【答案】

11.C12.D13.D

【解析】

11.四个城市中呼和浩特是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太阳能丰富;呼和浩特地处内蒙古高原,冬季风力强劲;冬夏互补明显。C正确。贵阳、重庆和杭州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阴雨天多,太阳能和风能资源较呼和浩特贫乏,A、B、D错。故选C。

12.太阳能电池板垂直于太阳光线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得,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板水平摆动幅度与该地昼长状况有关,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水平摆动幅度大,纬度低,昼长短,水平摆动幅度小,四地中海口在夏半年昼长较短,太阳能板水平摆动幅度最小,故选D。

13.太阳能热水器是直接利用太阳能,碳火烧烤是利用生物体固定的太阳能,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源动力,而地热是地球内能,与太阳辐射无关,故选D。

下图中左图为“1900~2000年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右图为“太阳及其大气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太阳黑子出现在(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太阳内部

15.下列年份中在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A.1957年      B.1975年

C.1985年      D.1995年

【答案】

14.A 15.A

【解析】

14.太阳大气层中由内到外的①②③分别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发暗的斑点,发生在①层。所以选A。

15.极光是太阳活动爆发时释放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两极地区稀薄大气摩擦所形成的一种现象,因此太阳活动强烈时更易出现极光现象,由图中可以看出,1957年太阳黑子数最多,是太阳活动极大年,最易出现极光现象。所以选A。

读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美国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的大气层厚度相当

②火星,地球的昼夜更替周期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比地球平均气温更高

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7.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进化的重要条件之一,与火星相比,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是(   )

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②地球自转周期比较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16.B 17.D

【解析】

16.大气层的厚度与天体的质量有密切的关系,地球质量比火星大得多,引力大,大气层应该比火星厚得多,①错;从表中可知,火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比较接近,昼夜更替周期都比较适中,②对;两行星距太阳的距离悬殊,接近一倍,所以火星相对于地球而言,温度太低,并不适宜,③错;火星与地球的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之间的夹角也比较接近,并且公转周期分别是1年和1.9年,所以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的变化,④对,故B项正确。

17.与火星相比,地球上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是:地球上自转的周期比较适中、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使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保证了液态水的存在,故②④对;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使地球有大气层保护,火星也同样存在大气层,与液态水无关,①错;火星与地球所处的太阳系宇宙环境一样,与液态水无关,③错,故选D。

山东诸城是中生代地层较为发育的小型盆地,被古生物专家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下图是诸城发掘出土的角龙科恐龙化石。据研究,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化石所在岩层(   )

A.下部岩层年龄新

B.多气孔构造

C.层理结构不明显

D.属于沉积岩

19.推测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的气候特征为(   )

A.温暖湿润   B.炎热干燥

C.寒冷干燥   D.低温湿润

【答案】

18.D 19.A

【解析】

18.根据图示信息不能推知该岩层上下部的岩层年龄,A错;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多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气孔构造是喷出岩的特点,D正确,B、C错误。据此分析本题选D。

19.根据材料,该地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由此推之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森林茂密,且林木更新较快,据此进一步推知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的气候应该是温暖湿润,适宜林木生长更新,据此分析本题选A。

2016年3月9日,一场精彩绝伦的日全食现身天宇。本次全食带始于印度洋东北部,在太平洋东北部结束。下图为日全食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与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太阳的(   )

A.都是光球层      B.都是色球层

C.都是日冕层      D.光球层与色球层

21.发生在图中太阳被遮挡的部分的太阳活动有(   )

A.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黑子、耀斑

【答案】

20.D 21.A

【解析】

考查太阳大气分层和太阳活动的分布。

20.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太阳圆盘,是太阳的光球层。日全食时,太阳的光球层被月球遮挡,但不能遮挡住色球层及日冕层。但由于日冕层的可见光太少了,所以外围发亮的部分可能是色球层,D正确。故选D。

21.由上题分析可知,日全食时,太阳的光球层被月球遮挡,太阳黑子出现于光球层,A正确。耀斑和日珥出现于色球层,太阳风出现于日冕层,B、C、D错误。故选A。

据英国《太阳报》12月7日报道,近日,非洲南部地区正遭受毁灭性的干旱,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维多利亚瀑布已经逐渐变成了一条令人悲伤的涓涓细流,下图为12月4日拍摄的维多利亚瀑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2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答案】

22.C 23.C 24.B

【解析】

22.景观图中有河流,位于水圈;景观图中有大气,位于大气圈;景观图中的地表位于地壳,属于岩石圈;景观图中有生物,位于生物圈,所以,该图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4个,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3.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其中,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生物,对应的是树木花草,C正确。瀑布、岩石、大气均不属于生物,A、B、D错误。故选C。

24.图中各圈层中只有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A错误;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B正确;图中的各圈层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发展变化的,C错误;该瀑布景观的形成过程,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D错误。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5.下图是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区域是_______,该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高于赤道地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3分)

(2)C的值大约是__________,该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于B处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3分)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4)A、B的纬度大约为37°N,A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大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

(1)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而空气稀薄、云量少,从而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

(2)160—180°  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多。

(3)城市的热岛效应,多云雾;大气尘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4)A地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2分)且夏季时晴天多,少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2分)冬季时太阳高度角小,白昼时间短;(2分)且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2分)(任答3点)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太辐射分布的因素、等值线的判读、气候特点及原因分析。

(1)掌握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地势高低等。①位于我发过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同时,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雨天少,达到地面的抬眼辐射;加上该地区纬度较低,正午抬眼高度角大,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因此太阳辐射强。

(2)考查等值线的判断,根据闭合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判断,C区域的太阳辐射应为160-180°之间;C地与B地相比,C地纬度低于B地,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厚度薄,受到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单位面积的太阳辐射较多。

(3)掌握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是解答该题的关键。城市与郊区相比,纬度无差异,但是由于城市工厂、交通等大量排放废热,形成热岛效应,使城市大气尘埃、云雾天比郊区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使得城市的太阳辐射量低于郊区。

(4)知道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一个地区不同季节太阳辐射差异较大,只能从不同季节该地太阳高度角大小、昼长、天气变化等角度分析原因。A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冬季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受西风带影响,多阴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太阳辐射弱。

26.读“太阳系部分结构”图,完成以下问题。(12分)

(1)将图II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天体名称填在下列横线上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3分)

(2)太阳活动最强烈显示的标志是______,该标志主要发生在图I中的______层(填字母)。(2分)

(3)图Ⅲ中,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是______(晨线/昏线),如图中的地球公转方向,是站在______(南极/北极)上空俯视的结果。(2分)

(4)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______,而影响地表获得热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______。(2分)

(5)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列举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3分)

【答案】

(1)木星  水星  金星

(2)耀斑  A

(3)昏线  北极

(4)太阳辐射  纬度

(5)稳定的光照  安全的宇宙环境   适宜的温度   适宜的大气   液态水的存在

【解析】

本大题以太阳系部分构成示意图、太阳结构示意图、地球光照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行星名称、太阳活动及出现位置、昼昏线判断、公转方向、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生命存在的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判断,①位于地球轨道之外第二颗行星,应为木星,②为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应为水星,③位于水星与地球之间,应为金星。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强烈显示的标志。图I中太阳大气层的A、B、C层分别是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耀斑主要发生在色球层,即A层。

(3)图Ⅲ中,地球自左向右自转,图中昼半球与夜半球的界线上各地即将进入黑夜,因此应是昏线。图中的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由此判断,这是站在北极上空俯视的结果。

(4)地球表面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维持地表地理环境物质循环,因此地球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地球上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不同,获得的能量也不同,因此影响地表获得热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5)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应从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进行列举。从外界条件来看,地球所处的太阳系非常稳定,使得地球可以获得稳定的光照;太阳系中八大行星几乎位于同一平面,各行其道,具有安全的宇宙环境。从内部条件来看,由于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由于体积质量适中,地球上具有适宜的大气;由于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和水,使得地球上具有液态水的存在,从而导致地球上具有生命存在。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4158万千瓦,同比增长67.3%,约占全球的1/5,超过德国成为世界光伏第一大国。有专家预测,今后3—5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相当广阔。下图示意我国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亿焦耳/平方米)分布。

(1)简述图中P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Q地多的主要原因。(6分)

(2)分析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广阔的原因。(6分)

【答案】

(1)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2分)地势高,空气稀薄;(2分)晴天多,太阳辐射强。(2分)

(2)我国能源需求量大;(2分)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2分)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以及资源开发条件的分析,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

(1)考查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可从纬度、地形以及天气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据图可知,Q地位于我国内蒙古地区,P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内蒙古地区相比纬度更低,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更大,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且P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同时P地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因此抬眼高辐射强。

(2)考查资源的开发条件,从市场、资源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速度快,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太阳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清洁无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小;同时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范围大。

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12分)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知识上、物质上的准备工作,如搜集该区岩层等资料,带上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分)

(2)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回答。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代。(4分)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___________。(3分)

(3)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环境向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3分)

【答案】

(1)(古)生物化石

(2)①沉积    古生    ②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3)①海洋    陆地    ②抬升

【解析】

本题以青藏高原地区考查活动为背景,考查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据材料分析,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说明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古)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①沉积岩层中含有化石,根据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可知,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沉积岩;根据化石的种类可知,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古生代。

②三叶虫具有底栖、游泳、漂浮等各种生活能力,所以它们能够生活在各种海洋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陆地环境,该地气候湿润温暖,植被茂盛,有利于恐龙的生存。

(3)根据化石的分布顺序可知,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根据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抬升运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