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青铜面具的“纵目”之谜——兼论“绝地天通”的真正意义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一个很特殊的青铜面具。这个面具最大的特点就是两只眼睛呈圆柱形向外凸出,所以人们把这种面具叫做“纵目面具”。

笔者更倾向于把这种向外凸出的眼睛称为“榫sǔn目”,“榫”就是“凸出”的意思。

不过,到底应该称为“纵目”还是应该称为“榫目”并不是重要问题,重要的问题是:这个面具到底是什么人?或者是表达什么意思?

笔者认为,这个面具是夏朝最早的开创者——颛顼,就是高阳(鱼昜)。

为什么是颛顼呢?

颛顼——北斗猪神

笔者发现,“颛顼”一词是古突厥语Ton-uz的音译,其他的译法还有“端玉”和“淳维”。因为“颛”、“端”、“淳”三个字的古音都近似dun音,而“顼”、“玉”、“维”三个字都可以对应uz。

在某些突厥语中,Ton-uz演变成了Ton-guz(多了一个g),所以汉朝时期常被译为“东胡”,近代常被译为“通古斯”。

突厥语Ton-uz的意思是“北斗猪神”,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纵目面具和陶猪就是颛顼(Ton-uz)。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猪代表北斗星。

在很多考古遗址都出土过北斗猪神的形象:

很多考古遗址都是按照北斗星的布局排列的:

可以看出,我们中国文化和北斗星有着密切的关系。

《史记·五帝本纪》说:“瑶光如虹贯月,正白,感女枢于幽房之宫,生颛顼,首戴干戈,有德文也”。

“颛顼首戴干戈,有德文”,就是说颛顼头上戴着干戈形状的装饰物,而且还有代表“德”的标志。

先看“德文”

“德”字的甲骨文是一个双人旁加一个凸出的眼睛(直),就是前面提到的“榫目”:

“德”字:

可以看出,这种凸出的眼睛正是“德”字的最早雏形。也就是说,三星堆出土的这个面具上面那种凸出的眼睛就是“德”字的标志,也就是历史文献中所说的“德文”。

再看“干戈”

古代兵器——干戈:

“颛顼首戴干戈”也叫“颛顼戴午”,午就是杵:

三星堆纵目面具头上的装饰物就是干戈,就是午(杵)。

有些人因为“干戈”是一种武器,代表战争,所以就认为颛顼是一个暴君,经常使用武力。

而《白虎通》说出了颛顼头上这个“午(干戈)”的真正含义。《白虎通》中说:“颛顼戴午,是谓清明,发节移度,盖象招摇”。

意思是说:“颛顼头上戴的的午,是用来划分节气的,随着季节而转动,就是招摇(北斗星的最后一颗星)”。

“招摇”就是北斗星的最后一颗星,也叫“瑶光”:

北斗星的最后一颗星(招摇)的指向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

下面这个符号很可能就是代表北斗星的最后一颗星“招摇(瑶光)”,同时也是“斗”字的最早雏形:

“斗”字:

由此可见,颛顼头上的“干戈”并不是代表武力,而是代表指示季节变化的北斗星。

在中国古代文化里,北斗星就是猪,就是颛顼。

颛顼帝的名号

“颛顼(北斗猪神)”只是一个称呼(昵称),并不是真正的名字,颛顼帝的真正名字叫“乾荒”,“乾荒”就是“乾坤(乾巛)”,《山海经》和《路史》里误写为“韩流”。

颛顼帝号“高阳”,笔者认为,“高阳”的早期写法是“鱼昜”。《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误写为“鱼凫”,《山海经》中误写为鱼帚(鱼妇)。

古代的“鱼”发音是gu,“高”的发音也是gu。“昜”和“阳”是同一个字,发音是yang。古代的“鱼昜”和“高阳”的发音都是gu yang,也就是说,“鱼昜”就是“高阳”,高阳就是颛顼。

“阳(昜)”字:

《蜀王本纪》里有“鱼凫”,《太平御览》引用时则是“鱼易”。

实际上,“鱼凫”和“鱼易”都是“鱼昜”的误认,也就是说,历史上根本没有“鱼凫”这个人,只有“鱼昜”。

《山海经》说颛顼死后化作鱼妇,“妇”的古代写法是“帚”,这个“妇(帚)”实际上也是“昜”的误认,很可能是抄写过程中出现的误认。也就是说,《山海经》里的“鱼妇”实际上是“鱼昜”,就是高阳。

“妇(帚)”字:

由此可见,不论是《蜀王本纪》里的“鱼凫(鱼鳧)”还是《山海经》里的“鱼妇(鱼帚)”,实际上都是“鱼昜”的误认,历史上根本没有鱼凫,也没有鱼妇,只有鱼昜(高阳),就是颛顼帝。

颛顼帝的父母

颛顼帝的父亲,是黄帝的儿子昌意,也叫蚕玉。“昌意”和“蚕玉”很可能都是西羌语mtshan-yul(mchan-yul)མཚན་ཡུལ的音译。

mtshan(昌)代表永生、永恒、羽化再生,用蝉(蚕)或甲壳虫来表示。yul(意)代表区域、意境。所以“单于”的意思类似“永恒的意境”,恒久之相。

匈奴首领“单于”,也是mtshan-yul(མཚན་ཡུལ)的音译。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甲壳虫: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尧帝)衣服上的蝉纹:

古埃及象征转世再生的甲壳虫:

颛顼帝的母亲叫“昌仆”,古代“昌”和“蚕”可以互通(互相代替),所以“昌仆”也可以是“蚕仆”。《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里的“蚕丛(蠶叢)”,实际是“蚕仆(蠶菐)”的误认。

也就是说,历史上根本没有“蚕丛”这个人,只有蚕仆(昌仆),就是颛顼帝的母亲。

蚕仆(昌仆),是西羌语mtshan-'brug(མཚན་འབྲུག)的音译,mtshan除了出了表示永恒之外,也可以是蚕,'brug是龙。在古代“昌仆”与“蟾蜍”同音,“娲”和“蛙”同音。所以三星堆出土的蟾蜍(蛙)就是代表颛顼帝的母亲昌仆(娲女)。

下面,就涉及到了本文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颛顼绝地天通

关于颛顼帝的事迹,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叫做“绝地天通”。

但是,一直没有人能说清“绝地天通”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说远古时期的天和地是不分开的,人和神也混合在一起。是颛顼帝命令自己的两个孙子把天和地分开,人和神混合在一起的局面也就结束了。

还有人解释说是颛顼帝把政治和宗教分开,进行了一次政教分离的改革。

所有这些说法都有一个漏洞,就是只看见了“绝地天通”的“绝”,没看到“绝地天通”的“通”。

既然把天地或政教分开了,为什么又“通”了呢?

所以,那些牵强附会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笔者认为“绝地天通”这个词来源于“绝坤乾通”,乾坤代表天地,“扭转乾坤”就是“扭转天地”。所以,“绝地天通”就是“绝坤乾通”。

“坤”就是“盲”,“乾”就是“眼”。所以,“绝坤乾通”就是“绝盲眼通”,就是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类似传说中的“千里眼”。

所以,“颛顼绝地天通”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颛顼拥有一双千里眼”。

附:《易经》起源于夏朝(三星堆)

乾=眼

“眼”字和“乾”字的古音都是ngan(ŋan),所以“乾”其实是“眼”的通假字(也就是用同音字代替)。

所以我们认为那个眼睛符号就是“乾”。

坤=盲

三星堆铜像之所以是“瞽目(盲人)”形象,就是因为“瞽目”代表坤(盲)☷,是《归藏易》的第一卦。

夏朝文化属于“归藏文化”,注重内敛,隐藏锋芒。这也是道家以柔克刚、以无为战胜有为的思想内涵。

乾坤太阳轮:

“坤”其实是“盲”的通假字。

盲,现代音是mang,在古代可以是多音,可以有wang(khung)的音,所以可以用“坤”和“荒”代替。

“荒”字还有一个简体形式“川(巛)”,就是“荒”的下半部分,所以“乾坤”也可以写成“乾川(乾荒)”。

荒(khung)就是坤(khun),代表大地。《山海经》里经常提到“大荒”,就是大地。

眼形器物与易经符号:

被误认为是“蜀”字的“乾(见)”:

(0)

相关推荐

  • 七绝·晨练偶得73:三星堆纵目面具

    七绝·晨练偶得73:三星堆纵目面具今来纵目三千载,望尽沧桑四海深.奉命辨清孙大圣,改天换地有新人.注:纵目面具有千里眼之称谓. 

  • 有一种浪漫叫“三星堆”

    花开时节 遇见你 SPRING 中国文化遗址的名字很多听着就很浪漫.比如--三星堆文化遗址. 三星堆,其实就是那个地方有三个土堆,其北面有个月亮形.比较高的台地,所以当地人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称为&qu ...

  • 三星堆谜团被李白一句诗解开了?科学家的最新发现,说明了什么?

    华夏文明已经绵延数千年之久,先辈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科学家挖掘出了许多的奇珍异宝,如果要说最具神秘色彩的莫过于三星堆遗址,无论是太阳轮盘还是青铜面具,乃至于青铜神树和鱼鸟金杖,这些都没有定论.然 ...

  •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和人像,为何眼球凸出?专家学者:古蜀缺碘

    三星堆考古的每一次"上新",都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2021年,三星堆新挖的六个坑中,就出土过100多斤的象牙.在此之前,三星堆还出土过青铜人面具.青铜树,青铜大立人等旷世神品. ...

  • 三星堆“青铜纵目人像”到底是谁?专家终于讲出了真相

    三星堆遗址自从被人类社会发现后,无数人都对它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在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先例且造型奇特的青铜器,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譬如青铜大面具为什么会有一双夸张凸出的"纵目", ...

  • 三星堆长相怪异的青铜头像,被文玩市场做成各种饰品,还挺好看

    三星堆在今年又火了起来,这些文明之谜依然没有解开,里面各种奇特的物件儿都可以在中国史前文化里看到. 或许!这三星堆中的面具并不是神像,而是想象中的人处于通神状态下,表现出的法相或者变幻的样子.可是这样 ...

  • 华夏简史(5):蜀山之谜:修仙不是传说,而是科学!

    [卷5] 蜀山氏治世,生而不杀,予而不夺,天下之人,无不服其威而怀其德.当是时也,阴阳和平,万物无争.蜚鸟之巢,可俯而探也:丛林巨兽,可系而走也.盖执中涵和,无内而无外者,天府之始也! 蜀地之南,有山 ...

  • 三星堆文明与古地理环境

    成都理工大学教授 刘兴诗 关键词: 亚北方期灾变气候环境,广汉期阶地与遗址,纵目与缺碘,石室与板岩,龙门山意识 摘要 三星堆文明内容广泛,必须展开多学科研究,方能接触实质.从其所在的三四千年前的古气候 ...

  • 蜀地密码:蚕丛氏朔源及早期古蜀国的兴起

    导语: 太白曰: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古蜀国何时开始,经历了什么,结局如何,自古以来就像谜一样萦绕在人们的心中.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句"开国何茫然 ...

  • 三星堆文明

    夸张又奇特的造型,神秘又威严的表情,谁能读懂它的内心,谁就可以揭开埋藏了数千年的谜底. 在三星堆博物馆展厅中,有一副来自3000年前的"半人半神"面具:它,身高66厘米,体宽138 ...

  • 突破!三星堆纵目面具之谜破解:蚕丛实为蚕蟌之误,纵目实为蟌目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最奇特的就是那三件眼睛凸出来的青铜大面具了.这几个面具据说和蜀王蚕丛纵目有关.纵,意思是竖的,这个小学生都知道.为何没见到竖着长双眼的青铜面具,却是这种横着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