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有义 || 东风剧团的常青树 ----记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素芹

豫剧名家李素芹
东风剧团的常青树

----记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李素芹

疏影

桑振君大师在她的《我的从艺之路》中,说到了东风剧团的演员李素芹。2007年在郑州纪念桑大师去世三周年的座谈会上,我特意找她寒暄了两句。凭我的直觉,我没有给她留下多少印象,可我对她的印象,也几乎是忽略不计。后来她第一次让我吃惊的,是在2017年的春节前夕,我多次听到有关方面的报道,说东风剧团年届八旬的老演员李素芹,要来郑州演出陈派的经典剧目《叶晗嫣》时,我顿生疑虑,也为她捏了一把汗。“节气不饶苗,岁月不饶人。”就是演出,也该挑个文戏演呀!但通过第二次我到邯郸与她的一次畅谈之后,不但我的那些疑虑烟消云散了,而且我还发现了她幸福快乐,老当益壮的健身之道。
1938年生于开封府的李素芹,看去白皙、柔弱,其实却有着她坚定鲜明的思想性格。当年她为了演戏,硬是瞒着家里的父母,从河南的首府、豫剧的大本营跑到了河北的邯郸。在1956年的河北省豫剧团里,“老乡见老乡”的陈素真大师亲授了她《叶晗嫣》《黄金婵》等戏。1958年,被打成右派的陈大师蛰伏在邯郸的戏曲培训班教学,一年之后,当这个培训班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肯定,并由郭沫若副委员长命名为东风剧团,在整个邯郸专区以至河北省都在极力打造这个新生的演出团体时,东风剧团就想把李素芹给挖过来。可不管他们怎么给李素芹谈话,她就是不去,说河北省豫剧团培养了我,我不能说走就走了。导演苏泽民和她在过一个团,他知道李素芹心眼实、爱认理,就心生一计“骗”她说:“你不是爱学习吗?那就先来我们这看看,北京、天津、上海哪都能去,你要是觉得不行了,还可以再走嘛!”李素芹到东风剧团一看,这里不但有恩师陈素真以及熟悉的导演苏泽民、作曲惠景林、编剧周孝武等,而且还有她不认识的京剧荣春社的耿荣先、赵荣鹏、田荣菲这些京剧演员,来教豫剧小演员们的身段和武功。特别是这里的一帮小演员们,朝气蓬勃,奋发向上,不正是自己学习提高的好地方吗。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兼团长的孙建臣问她:“你是要你40块零五毛的工资呢?还是跟小演员们一样管吃、管住、管穿,每月有2元钱的津贴呢?”李素芹不假思索地说:“我既然到这里当演员了,就要和这里的演员们一样,我不搞特殊。”孙局长让她把年龄尽量报小些。李素芹不愿意说,有啥是啥,我不会说谎。孙局长开导她说,不是叫你说谎。毛主席、周总理都知道咱是个娃娃剧团,你比小凤、小贤她们都大七八岁,少报几岁,缩短距离,况且你又长得年轻,是革命的需要嘛!
周总理和邯郸娃娃剧团演员合影
在这个半军事化的演出团体里,李素芹以一个老大姐的身份在默默地奉献。她给小演员们叠被子、刷鞋子、洗衣服,哪个人要是受伤了,或有个头疼脑热了,她不但像亲姐姐那样去照顾,而且还会动员他人,也像兄弟姐妹们那样给送温暖。时间一长,小演员们就认下了她这个知心大姐姐。无论是工作的事,家里的事,或是互相之间的疙疙瘩瘩,都来请她出面解决。同志们越是信任,她越是觉得责任重大。就是再苦再累,心里也是充实的、甜蜜的。她说一个人的幸福,不是自己如何吃喝玩乐地享受,而是在分享集体的幸福、快乐中,有着自己的那份付出、贡献了,那才叫真正的幸福。
1963年,在宁晋县演出的东风剧团二队,遇到了一场特大洪水灾难的生死考验。看着城外的洪水漫过了城墙,城内的房屋连连倒塌,在人们以为大劫难逃,抱头痛哭的时候,是东风剧团的这个老大姐站了出来。她动员人们把倒塌房屋的檩条、门板,捆绑成木筏子避险后,大家的心一下子平静了下来。接着,她又组织大家烧水、做饭,把剧团所在的剧场,变成了城里的一个难民的救助站、收容所。在宁晋城抗洪救灾的那些日子里,这里的人民群众不知道他们的父母官是谁?但知道在东风剧团里,有个人称大姐的李素芹。当剧团要离开宁晋县城时,这里的人们成群结队,含泪送出了好几里地。李素芹不但被老百姓们称为救命恩人,而且也受到了宁晋县委、政府的特别嘉奖。

从左到右依次为:

刘长瑜(样板戏《红灯记》李铁梅的扮演者)、桑振君、李素芹

1982年,获得河北省劳动模范的李素芹被组织安排带团到河南郑州演出。东风剧团的戏好、名气大,一天能演3场戏。这时候有人提议说:“同志们这么辛苦,又挣了那多钱,咱上缴一天两场的收入,留下一场犒劳大家不好吗?”大家一听,都觉得是个理,纷纷要李素芹拍板。李素芹说:“就是犒劳大家,我也得上报组织领导批准。这种偷偷摸摸的事,我干不出来。”大家说服不了她,就送给了她一堆“死心眼子”“马列主义老太婆”的绰号。
也就是在这次的带团演出中,李素芹还“得罪”了恩师桑振君。原来在东风剧团的这次演出中,没想到桑大师带着徒弟赵贞玉也来郑州了。李素芹主演《叶晗嫣》,桑大师要徒弟赵贞玉给她配戏演嫂子。李素芹到后台一看,见扮演嫂子的演员已经化妆了,便没有听从老师的安排。她慌忙给老师倒水,也没有熄灭桑大师的火气,事后有人拿这事做文章。李素芹说,老师让主演贞玉给我配戏,一是抬举我,二是为咱东风剧团好。再说那时候时间太紧了,我和老师也有误会。话说回来,就是没有误会,哪怕桑老师打我一顿,我也不会给她记仇的。没有桑老师,就没有我今天的李素芹,咱做人不能忘本啊!

从左到右依次为:

谢春云、陈素真、李素芹、赵贞玉

李素芹说,陈大师教给我的,多是刀马旦的戏。就是尚小云大师亲授的《擂鼓战金山》,也没有跑出刀马旦的行当。但是在唱腔、唱功上,我是认识了桑大师,才知道豫剧原来有着这么好的一个流派。桑大师1961年在河南许昌专区豫剧团当团长的时候,导演苏泽民带着小凤、小贤、贞玉、爱焕、淑芳、韩刚我们,跟着她在那里学习了一个月,并为许昌观众作了汇报演出。第二年小贤、贞玉我们3人,又专门去了一次。经过桑大师的这两次培训,无论是观众、剧团还是我们自己,都觉得我们有了长足的进步。李素芹还说,东风剧团原先在武功身段上,属一流水平,唱腔相对较弱,是桑大师1964年到了东风剧团以后,才补齐了这个短板。那时候盛行现代戏,桑大师排出的《江姐》《红珊瑚》《李双双》《山村姐妹》《南方烈火》《红色娘子军》等几十个现代戏,不但戏中每个角色的唱腔,都是老师亲自设计、亲自来教,而且乐队的板胡、二胡、琵琶这些伴奏人员,都要在她面前一个个过关。不管别人忘了没有,我李素芹永远都不会忘记,老师在岳城水库给我排练《李双双》一剧时,看着我担水浇地的表演问我:“芹,桶里有什么?”“啥也没有哇。”“啥也没有你怎么浇水?”在我唱到“猛抬头见禾苗油绿青翠,满地里秋庄稼等着追肥”时,老师又说:“芹呀,你眼里没有庄稼,是空的呀。”听了老师的话,我中午不休息,到野外看了又看,练了又练,想了又想,老师才表扬我的眼里有“水”了。那时候我还是姑娘,当“丈夫”孙喜旺负气离家出走,要我上去夺了他的包袱,我觉得这样“拉拉扯扯”的戏,我做不到位,而且还很反感。但老师没有迁就我,而是“逼”着我做,我难过的躲到大幕里哭了。导演、桑老师的爱人崔希学老师劝她说:“你不要那么厉害,慢慢来嘛。”桑大师斩钉截铁地说:“我要是迁就了她,她永远都过不去这个坎!”正是老师的这种“大爱”,才让我尝到了胜利的喜悦!而且过了这个“坎”后,以后的“坎”也就不是“坎”了。
豫剧名家李素芹扮演的李双双
桑派的《李双双》在1964年的演出,就得到了郭沫若副委员长的高度赞赏,说它可以与电影的《李双双》相媲美。这个戏1977年在北京解放军三总部演出时,轰动了整个军营。李素芹和扮演孙喜旺的演员张兆祥无论走到哪里,大家都亲切地以“双双”“喜旺”来称呼。部队首长周司令夫妇都很懂戏,他们让李素芹到家里做客问她:“这个戏的导演、唱腔设计是谁?”“是俺的老师。”“是昨天晚上在台上的那个老师吗?”“不是。那是我们的宋老师,教我们这个戏的是桑老师。”“那桑老师为啥不来呢?我想见见她!”李素芹抹着眼泪说,她还戴着“大戏霸”“漏网大右派”“现行反革命”的帽子。周司令不以为然地说:“什么大戏霸?我说她要不是‘大戏霸’,会有这么好的戏吗?不行,我一定要见见这个‘大戏霸’!”
东风剧团没办法,速速派人回家去请。桑大师当时戴着一大堆帽子不说,人也特别拗,说她给这个部队首长不认识,执意不去。恰巧东风剧团的“编外团长”郭沫若和夫人于立群来剧团看望大家了,他们一看桑大师没来,也提出要见,这才解了围。当时很多人都说李素芹不会办事,顺水推舟,打个马虎眼不就过去了,净是找麻烦!李素芹说:“做人办事,得实事求是。要是叫我昧着良心说话,那就是在折磨我……。”
桑大师病重住院的时候,李素芹不但自己去看望、照料,而且还劝说个别的同志说,老师为了咱东风剧团,35岁就退出舞台,放着许昌、郑州的主演、团长不当,来咱这教咱们。她就是脾气不好,可她为了啥?还不是为了咱们好啊!后来有人去看桑大师,桑大师也直言不讳地说:“谢谢你,我知道这是芹叫你来的……”
李素芹老师80岁展演《叶晗嫣》
东风剧团上报李素芹当团长,但这样又打乱了文化局一位领导的安排,可他又没办法,李素芹实在是太优秀了,他一时说不出拒绝的理由,就说李素芹在文革中,打过现任的一位地委领导同志。在一般情况下,文化局的领导这样表态了,下面应该知趣。再说面对当政的地委领导,谁又好意思去揭这个伤疤呢?没想到有人把情况告诉了李素芹,她当众劈胸抓住了那位领导的衣服,非让他把事说清楚不可。偏偏文化局的其他领导,也想把这个事情搞清楚。结果那位地委领导意味深长地说:“不光李素芹没有打过我,而且全东风剧团的同志,也都没有打过我。”后来文化局的这位领导去世后,不知是周年、还是三周年,李素芹还专门去他的老家,为他做了一场纪念演出。有人说她傻,不识好赖人,李素芹坦然地说:“谁没个‘一时三昏’?咱不能光记着人家的‘孬’,也该念着人家的‘好’呀!”
李素芹有一大遗憾,就是没有能成为陈大师或桑大师的徒弟。可她与这两位大师的情义,也不比徒弟差。1956年她与陈大师在河北省豫剧团的时候,就有了很深的感情,接着又先后到了东风剧团,这种感情就更深了。陈大师给她亲授的《叶晗嫣》《宇宙锋》《拾玉镯》《黄金婵》等戏,让她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叶晗嫣》一剧,李素芹对陈大师的扇子功、辫子功和甩大辫穿衣服的绝活,不但有所继承,而且还有所创新。陈大师对她的创新不但给予了肯定,而且还让编剧徐火旺,给她特意多写了一段唱词。有专家说,李素芹演出的这个版本,其他演员没有,陈大师也没有,可以说,这是陈大师对她的偏爱和认可。
陈大师还将自己珍藏的一副好头面,赠送给了李素芹。李素芹觉得头面太好,不敢要。陈大师说自己还有一副,一定要她收下。李素芹问头面得多少钱?陈大师说,这是我送给你的,不要钱。李素芹觉得这个头面太好了,一定得给钱。陈大师说,如果你一定要给钱,就给我500元吧。李素芹有了陈大师的这副好头面,团里就有人来借着戴。后来这些人觉着借来借去不方便,就劝她把头面卖给剧团。李素芹舍不得说:“你们啥时间来借,我都没有拒绝,为什么要卖给团里呢?”“你没有拒绝不假,可你私人的东西,我们借来借去的难受啊!你要是把它卖给剧团,咱们都可以用,那不更好吗。”李素芹想着也是,便把头面卖给了剧团。后来团里经过分分合合,这副头面早已不翼而飞了。为这副头面,李素芹难过了好一阵子,可想想这副头面也做出了贡献,也给大家带来了方便和快乐,也就释然了。
为了感恩陈大师,她录制了陈派的《叶晗嫣》《黄金婵》《麻风女》《盘夫索夫》;为了感恩桑大师,她又录制了桑派的《李双双》《江姐》《红珊瑚》《山村姐妹》。问她为啥不录自己的?她想了想说:“这戏本来就是恩师的,我该还给她们,不能让后人把俺老师给忘了……”
听着李素芹的深情倾诉,我突然悟出了她老当益壮的健身之道。身外的坚持练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坦荡、善良、感恩、助人,心里没有愧对于人、愧对于事的遗憾、累赘,不就幸福快乐,老当益壮了吗?

【作者简介】韦有义,网名疏影,洛宁县大原韦沟人。在洛宁读完中学后,历经骑兵战士、河南师范大学工农兵学员、河南省司法厅正县级退休干部。现为河南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作协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