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打在你身后
突袭自习课,教室里炸开了锅,我顿时火冒三丈,“自习课是这么上的吗?吴芳,你什么学习态度?你妈妈昨天还……”,“老师,又不是我一个人违反纪律,凭什么光说我,你也不要提我妈妈,我妈妈怎样你了解吗”?教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再看吴芳,非但不觉得自己有错,还愤怒的把头扭到了一边……
下午课外活动,吴芳来到了办公室,“吴芳,上午老师的态度不好,我向你道歉”,瞬间,她呆立在那里,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掉。“孩子,坐下,愿不愿意跟我说说心里话”,“老师,我想退学,爸爸出轨,我恨他,我想去打工,这样可以每天陪着妈妈……”,我握着她的手听她把故事讲完,眼泪也不自主的往下流,学生眼中的迷茫和些许绝望让我看到过去的自己,以那时的心境去贴近学生、理解学生,我感受到她在挣扎,对自己的定位模糊不清,看得出来她每天在漫无目的地活着,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我继续和她深谈,谈未来谈人生,聊了三个多小时,她是一个很感性的孩子,对感性的孩子必须动之以情。后来的日子里,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散漫,似乎寻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上课不走神了,还经常向老师请教问题,她说,“老师,我现在清醒了,我知道自己将来想要什么。”
后来,我鼓励她参加护理技能社团,只要有一点点的进步我就表扬她,慢慢地她变得乐观、自信,技能竞赛拿到校级第五名,最令人惊讶的是后续的两年里她的成绩从原来40多名一直稳居在班级前10名,还考取了本科院校,毕业后就职于当地一家三甲医院,现在的她主动请缨在抗疫一线坚守。她经常说,“老师,我有今天都是您给的,您永远是我心里的一束光,照我前行……”
而今,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我也经常反思,如果当时顾及老师的威严,非让她认错或请家长来,可能她会直接退学,很庆幸我没有采取高高在上的强权姿态,而是运用了心理学中的“共情”、“自我开放”、“阳性强化法”理论去解决问题,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和处境尝试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学生分享,并一起分担学生的情绪、困惑;积极关注学生好的一面,并大加赞赏。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青春期的少年,很难被强制压服,却容易被尊重打动,我们应该追求和努力的不是禁止与限制,而是去观察和帮助他们成长。”
教育,不是疾风骤雨的批评,而是涓涓细流融入学生心田,教师只有耐心地叩问、静静地倾听、深入的挖掘,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作为老师,我们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接纳自己,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自我教育,我们还是欣赏者,欣赏他们每一点每一滴的进步,鼓励他们走出低谷,最终成长为优秀的自己。
我愿意成为每个学生身后的那束光,让她们在黑暗中不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