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 李立:在香港太平山顶(组诗)
落马洲口岸
当年,从这里北望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田野
浅浅的的深圳河,隔开着深深的两个世界
有人从高倍望远镜里寻找乡愁的良药
有人从高倍望远镜里寻找骨子里的优越感
有人趁天黑月高,徒手横渡大海
有人死于同胞手足的冷血子弹,有人被
无亲无故的鲨鱼收留,从此杳无音信。幸运儿
多年后返乡投资设厂打此路过,泪眼婆娑
那一年,北边的田野上响起春雷滚滚
水泥丛林破土如雨后春笋,落寞的
瞭望塔已不解瞭望的饥渴,和渴望
财富升值的步伐
曾驻骅于此的宋朝皇帝,早已被岁月的潮流
淹没,路过者无需落马示敬
我们过河探亲访友,仍需落车
验证
仍然高高矗立的铁丝网,飘拂零星的碎布和塑料袋
像无言的经幡,诉说着一丝丝发黄的苦涩
罗湖桥
秦、汉、唐、宋是从石板桥面走过的
元和明是从木板桥面走过的,风雨飘摇的
大清,最后一趟是从铁路桥面走过的
深圳河从历史深处潺潺而来,河面被岁月
啃过,被贫穷、落后蚀过,被列强的
鸦片和洋炮撕咬过,最后成为
两岸人民无法自由跨越的一道痛苦的屏障
载着鸦片、洋油、洋布的火车,和载着
粮食、猪肉、蔬菜、水果的火车在桥上
擦肩而过,载着各自的满足和苦难
那年,风尘仆仆的红色武装和主义
在桥中戛然而止,没有迈过那道坎
后来来势汹汹的红色语录,被持枪卫兵
挡在桥头,桥南的青山绿水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后来桥北停止了穷折腾,通过这个唯一的
“鼻孔”,吸取外面一丝清新的气息和
理念,给一穷二白的眼光输送敏锐的营养
一声春雷从桥上奔驰而过,神州大地开始
下起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
金紫荆广场
是谁跟在我身后,踩踏着我的满心欢喜
是谁往我厌恶里塞一叠一叠的邪教宣传单
是谁用粤语辱我为水货客,叫嚣着要我滚回
倭寇才使唤的地方去
金紫金花绽放成永恒,维多利亚湾的海风
总不停歇,湛蓝的南海之水
一次又一次的扑向堤岸,仿佛是在苦苦追寻
沿岸摩天大楼一个劲的向上疯长的
答案,这不是我
想要的答案
我从深圳口岸通过一道又一道检查,向南
奔涌而来,满怀探望东方之珠的迫切之心
那是我失联100年的手足同胞,难免不
像南海的水,心潮澎湃
可是,可是……
1997年6月30日零点寿终正寝的米字旗,至今
阴魂不散
在香港太平山顶
站得高,看得远
在香港岛的制高点,俯瞰
我看见100年前,太平山的前世
扯旗山被改名叫维多利亚山,英港政府立法
规定:华人不得上山
富人、高官、外国使节和统治者的豪宅
绕太平山像金字塔向上盘旋,太阳
高高在上,山顶盘踞着居高临下的港督官邸
而今,港督官邸改为市政公园,火车上到山顶
我上到山顶,凭栏眺望
维多利亚湾,盛满了祖宗海涛涛不绝的馈赠
英军贩运鸦片的舟辙已被川流不息的游轮
淹没
远处的公路上依然车水马龙,雨后春笋般的
高楼大厦,坚定不移的向云霄开拔
岁月摇曳,载着末代港督远去的那艘皇家游轮
在港湾溅起的水花,仿佛
依稀可见
【作者简介】李立,笔名夏炎炎,先后在《诗选刊》《作品》《绿风》《扬子江》《诗潮》《芒种》《延河》《特区文学》《中国诗人》《中国诗歌》和台湾《秋水》诗刊等国内外80多家报刋发表诗歌,散文和报告文学70多万字,出版诗集《青春树》,诗合集《蓝窗口》和《蓝海湾》,报告文学集《飞翔的金凤凰》等多部,获《中国诗人》微刊(2016-2017)年度诗人奖等,浏阳河西岸诗群成员。
延伸悦读
短歌行‖李立:有个叫大角卜的村(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