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只有“鬼”,没有“魔”,魔是后来引进的!

我们今天常常说“魔鬼”,用来指邪恶或恐怖的事物。

但其实,中国自古以来有“鬼”的观念,却没有“魔”的概念。

甲骨文“鬼”字

在甲骨文中,就有“鬼”字,其字形像人身大头的怪物,用以指人死之后的灵魂,即“人死为鬼”

而在魏晋以前的文献中,并没有“魔”这个字。

“魔”字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翻译佛典中的这一概念,而创造出来的一个新字。

魔的梵文为mara,音译为“魔罗”,略称“魔”。

佛教把一切扰乱身心、破坏行善者,以及一切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均称作“魔”。

如《大智度论》卷五载:“问曰:'何以名魔?’答曰:'夺慧命、坏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为魔。’”

佛教认为,在修行的过程中,达到涅槃成佛的境地之前,一定会有魔来扰乱,只有战胜它们,才能不断精进,直至功德圆满。

魔女献媚

据说,释迦牟尼当年在菩提树下入定时,就受到了魔王的侵扰。

魔王先是派出三个美艳无比的魔女来诱惑释迦牟尼,失败后又发动魔军来侵扰,使尽各种神通手段,但在释迦牟尼面前都失效了。

正所谓魔从心生,亦自心灭。释迦牟尼以大慈大悲、坚如磐石的心力,降伏了魔王。

之后他进入到更深的禅定境界中,并在一颗明星出现在天际时,豁然大悟,证得涅槃解脱,成为了佛。

佛陀降魔

可见,佛与魔是势不两立的,在成佛的道路上,降魔是必经的过程,只有降伏了自己的心魔,才有可能修成正果。

因此,在佛教浩如烟海的经典中,随处可见有关魔及降魔的记载。

佛典中魔的队伍非常庞大,还会变化出千奇百怪的形象或情境来骚扰修行者。

当然,在佛教的修持中也有很多方法来克制它们。比如修禅、修观、诵咒、持戒和持佛名号,以及用手印或法器来克魔等。

降魔杵

关于“魔”字的形成,过去一般认为是南朝的梁武帝所创制,他将“磨”字的“石”改为“鬼”,从而造出了“魔”字。

如清代大儒郑珍在《说文新附考》中说:“按魔之名起源于梵语,《正字通》引译经论曰:'魔古从石作磨,䃺省也。’梁武帝改从鬼。”

我们知道,梁武帝萧衍晚年笃信佛教,曾三次舍身同泰寺出家,让群臣拿巨额金钱来赎他。

据说,他曾援引《楞伽经》、《涅槃经》等经典“食肉者断大慈种”之说,主张全面素食。从此形成了汉传佛教吃素的传统。

由于梁武帝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说是他创制了“魔”字,也不无可能。

梁武帝

不过,据有关学者对文献材料的考证研究,认为梁武帝改“磨”为“魔”之説是后人的杜撰,其实在最初的汉译佛典产生之时,就造出了“魔”字

该研究还认为,所谓梵文mara在汉译佛典中“原作魔罗”、“初译磨罗”的流行观点,也与文献实例相违。

    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