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从登州迁到潍县的姓氏不少,于、姜、孙、牟在列

元末,青齐淄潍一带频遭涂炭,人口损失不小。有研究者认为,明初潍州降级为潍县,就有此方面的原因。因此,在洪武年间的大移民过程中,潍县就成为一个比较典型的移民输入地。根据民国版《潍县志稿》的记载,当时迁入潍县的移民,来源相当多样。远则云南乌撒卫,中则洪洞、枣强,近则昌邑、莒州及登莱。其中,由登州迁来的姓氏就不在少数,本文就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姓氏,进行简要介绍。
从逻辑上不难推论出:在明初有能力向外输出人口的姓氏,显然是元代及之前就已经世居登州区域的望族。从记载来看,于、姜、孙、牟都属于这种情况。
《潍县志稿》载:“于氏,一族明洪武十八年由文登县赤山迁潍县,定居下密河西、下密河东、辛阜社河滩等村。”此外,还有一支称自文登大水泊迁来的于姓,因亦系赤山一脉,故县志中统称为“赤山系”于氏,与其他相传迁自山西洪洞县等地的于姓相区别。
这支文登赤山于姓人迁居潍县之后,不仅人丁兴旺,而且科甲也比较鼎盛,清末曾官至河南巡抚的于荫霖算是一个例子。《河南巡抚吉林于公墓志铭》称:“公讳荫霖,字次棠,又字樾亭。先世文登人,明初迁居潍县。公曾祖讳居安,当嘉庆时山东大饥,携家再迁至吉林之伯都讷厅,遂占籍焉。”也就是说,他是潍县赤山系于氏闯关东的后人。
姜氏,一个相当典型的胶东土著姓氏,族人多以现威海乳山的峒岭村(原宁海州地界)为祖居地,登州府下属州县基本都有姜姓聚居。根据《潍县志稿》记载,“姜氏,一族明永乐初由莱阳县迁居潍县北八里姜家庄。”实际上,登州姜姓跨过胶莱河西迁并非只有潍县一例,昌邑还有一支姜姓是由黄县迁来,后来也在当地发展成望族。
福山孙氏,在胶东居住的历史也相当悠久,相传唐初兄弟八人自辽东渡海在八家口(福山八角)登陆,数百年间,遂繁衍为大族。在《潍县志稿》当中,记载有两支从福山县迁来的孙姓。“一族始祖福谏,明正德、嘉靖间由福山县迁潍县辛家庄。”还有一支孙姓迁来的具体时间失考,大致也是在明代前期,“先世由福山县迁潍县,明隆庆中大水,宗谱漂没无存,以赟为始迁祖,上数世失考”。
而南宋时就定居栖霞县、元代显赫一时的铁口牟氏,在明初也向外迁出不少族人,比如日照、安丘等。根据《潍县志稿》的记载,潍县牟家温庄(现潍坊市寒亭区牟家温庄村)的牟姓人,就是栖霞县迁入。志称:“牟氏,一族明洪武中由栖霞县迁居潍县牟家温庄。”
除了于、姜、孙、牟这四个典型的姓氏之外,县志中还有关于其他一些有“登州特色”的姓氏迁入潍县的记载。比如:“毕氏,一族明末由文登县大柳树庄迁潍县富郭庄。隋氏,一族始祖刚,明洪武中迁潍县刘家庄子(虽未明言迁出地,但结合族谱来看,应属栖霞蛇窝泊一脉)。栾氏,一族始祖初芳,明洪武初由黄县迁潍县华疃庄。”
此外,莱阳张氏也有迁徙潍县的例子,建立的村庄称作“张家院庄”。只不过时间已经到了清乾隆朝,与前面明代迁徙的背景大不相同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