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生日
点击“成安文学”,关注作家动态,欣赏更多佳作(2021第九十三期)
刘岐山
2021.9.30
母亲的生日
文/刘岐山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有十二个年头了。在这十二年里,我们姊妹六个,每年国庆节,家人聚餐总不忘为父母亲摆上碗筷,斟满酒杯,为母亲过生日,以祭奠父母在天之灵,感恩父母与祖国同在。母亲七十岁那年国庆节,才过了她有生以来的第一个生日。也就是从那年起,母亲才有了自己的生日。
母亲的生日不能再等
一九九二年是母亲七十岁寿辰。国庆前夕,我们在外地工作的几个兄弟姐妹,都不约而同想到了回家为母亲过生日问题。但是,从我们记事以来母亲还从未办过生日。儿时,我们曾好奇的问母亲怎么不过生日,母亲总是笑笑说:我没有生日。为此,每当我们兄妹几个过生日时,就想到母亲生日的事,心里总不是滋味。
母亲含辛茹苦抚养我们成人,特别是父亲去世那年,我们弟兄四人,有三人在部队服役,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分心,竟然忍悲说服家人不通知我们,她却一人忍着巨大的悲痛挑起了照顾两个年幼妹妹的重担。一个月后,大哥回家为父亲送药时才知道了父亲病逝的真相。原来父亲临终前把母亲和家人叫到身边反复叮咛说:孩子们尽到孝心了,他们百忙中还回来给我送药、送吃的,待我“走”后就不要通知他们了。母亲含泪答应了父亲的要求,没有通知任何人。
按老家风俗习惯,老人一过六十岁,儿女们就要给父母过生日。因我们兄妹在部队和外地工作,很难凑齐,加之母亲又总是以“我没有生日,你们不要为我的事影响工作”为由,不让给她过生日。这次商定后,我们觉得,做为子女,尽孝一定要抓住当前,趁母亲健在,生日一定要过,否则只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错过了无法弥补,只能留下终生遗憾。
但是,要给母亲过生日,就得首先搞清母亲为什么说她没有生日。于是我们兄妹分头行动,找母亲探寻。经过反复做工作,再三追问,母亲才讲了她辛酸的往事。
母亲生日之谜
母亲是在一九二二年,外祖父带一家人逃荒的路上出生的。那时正值军阀混战,家乡灾害频发,土匪出没无常到处抢劫,老百姓夜不能安寝,昼不敢务农,穷得连肚子都吃不饱,颠沛流离,四处逃难。
那一年,外祖父带着全家人逃荒出走,离乡背井到了通辽。逃荒人的生活更苦,更惨,缺吃少穿,经常挨饿受冻,大人为苦日子发愁,孩子哭着要吃的。为了养家糊口,外祖父四处找活干,一次在背木料时连累带饿摔下山坡,身上划破好几道口子,鲜血直流,场主不但不给治疗,反而把外祖父赶出了林场。
就在那时,母亲在通辽一个林场旁搭的简易棚里出生了。刚生下母亲不久的外祖母,只好用旧衣服把母亲绑在身上,上山挖来草药为外祖父疗伤。同时,还挖些野菜为全家人充饥。幸亏外祖父受的是外伤,一段时间草药治疗后,痊愈了。但是,外祖母由于长期颠簸劳累,积劳成疾,身体越来越差,经常是气喘吁吁。
母亲懵懂记得,在她五岁那年的一天,外祖母说,后天是你生日,让你爹上山找几个鸟蛋煮煮给你过个生日。万万没想到,就在母亲生日那天,当外祖父带着鸟蛋回到家时,却发现外祖母倒在锅台前再也没有起来。外祖母的逝世,在母亲幼小心灵里留下了累累伤痕,这也是母亲不愿提及自己的生日的原因所在。
打那以后,外祖父背着母亲讨饭度日。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迅速向通辽开战,外祖父又随着“逃难大军”回到内陆老家魏县。
解放后,家里生活好了,母亲也试图想知道自己生日的具体日子,所以在外祖父去世前问外祖父。外祖父说:“就是你娘去世那天,我只记得年份,月、日记不得了。”从此,母亲便没了生日。
给母亲过生日
听罢母亲的诉说,我们兄妹几个早已泣不成声,回想母亲不辞劳苦,把我们拉扯大,刚能帮她干活,却送子参军;回想母亲在父亲去世后,三个戎边儿子都不通知回家,独自忍悲料理后事……我们觉得这是从苦难中“逃生”的老母亲在报国恩。老母亲一生坎坷,多年来一直忍受着与子女离多聚少的痛苦,我们作为子女一定要为母尽孝,七十岁生日一定要过。
但是日子定在哪月哪天呢?讨论中,下辈人提出了建议:你们老讲爷爷、奶奶一生与国家命运拧在了一起,那就让奶奶的生日定在“十月一日”国庆节吧!这时,我们兄妹几个连声说:好!好!好!那就让母亲和祖国一块过个愉快的生日吧!
于是,那年国庆节,我们兄妹六人,怀着激动的心情,携带全家老小,带着为母亲购置的生日礼物,分别从湖北、河南、河北等地,急速赶往邯郸。在邯郸聚集之后,一块乘车赶回成安县李家疃镇郑家庄村。
这天,当我们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当祝贺母亲七十寿辰生日蛋糕上的蜡烛点燃起,当全家人为母亲祝寿,高唱“祝你生日快乐”的《生日歌》时,七十老母眼含热泪,看看这个,望望那个,激动地说:“忙,忙,恁都那么忙,还回来给我过啥生日……”望着母亲那激动的样子,我们几个心中一阵酸痛,异口同声的说:“娘,您有生日啦!生日过后,我们就接您进城安度晚年。今后,不管您住在哪个孩子家,我们每年国庆都会聚在一起给您过生日。”
父母与祖国同在
二零零九年九月初,母亲说:“我在开封、邯郸住的时间不短了,想回老家看看。”我们侍奉母亲历来“事之以礼,百依百顺”。为了母亲高兴,就让她的孙子开轿车送回老家。正当我们兄妹几个,筹备国庆节为母亲八十七岁寿辰大庆一番时,四弟急电告知在外兄妹:九月九日九时,母亲吃早饭时不慎“呛”着,经医生抢救无效,突然病故。
噩耗传到之处,我们都惊呆了。说来也怪,那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变得阴云密布,不一会儿竟下起了小雨。准是母亲的英灵感动了苍天,真是“老天为之垂泪,儿女为之痛哭”。当我们冒雨含泪急奔回家,跪在母亲灵柩前时,兄妹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撕心裂肺的痛苦顷刻间变成嚎啕大哭:“娘,说好国庆节为您办八十七大寿,您咋不等我们啊……”
按当地风俗,父母去世后孝子们要履行“爱的回报”。就是说当父母死后儿女们要像父母对自己三岁以内那样为父母守孝三年。守孝期间,我们兄妹几个每年九月九日,都按老家风俗回家祭奠母亲,在父母坟前摆上贡品,低头默哀,寄托我们的哀思,表达我们的怀念之情。
两周年祭奠时,大哥说:“为了弘扬父母的爱国精神,母亲三周年祭奠时,要为父母立碑,我是老大,立碑费用我来拿,碑文由岐山起草,把父母一生经历写出来,刻在碑上,让爱国家风,世代流传。”
大哥的话,道出了兄妹的心声,出资之事“板上钉钉”,不许大家再争。于是,我起草了祭文。经大家讨论通过后,到临漳一家碑店订碑,并把要刻的碑文稿留给他们,交待了注意事项。
二零一二年十月一日,母亲生日那天,我们全家人在父母坟前举行了揭碑仪式。碑上《祭文》刻着:“慈父慈母,毕世善良。创家立业,饱经沧桑。生有四子,三个戎疆。助人为乐,益满全乡。劳苦一生,幸福未享。子孙后代,徒有悲伤。感恩之情,尚未显彰。而今立碑,聊表衷肠。功德永存,后世难忘。继承遗志,立家兴邦。”
百善孝为先,美德代代传。从此以后,我们遵照大圣先师孔子“祭之以礼”、“祭则致其严”的要求,每年清明节回老家扫墓。每年国庆节母亲生日,团聚用餐时,总不忘为父母摆上碗筷,斟满酒杯,开始前先敬父母,继续行孝,以祭奠父母在天之灵,感恩父母与祖国同在。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刘岐山,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河北省音协音乐文学学会会员。藉贯河北,河南大学政治系毕业,戎边从军20年,新闻、文艺创作啥都干,转业至邯郸市府机关,四十多年工作之余笔耕不断,作品散见《解放军报》《解放军歌曲》《花港词刊》《新歌诗》《中国当代词曲作家》《燕赵词作家》《民族音乐》《战斗报》《安全生产报》《中国劳动人事报》《中国劳动报》《中国煤炭报》《劳动保护》《天津老年时报》《警钟长鸣报》《湖北日报》《河南日报》《河北日报》《河北工人报》《家庭百科报》以及《邯郸日报》《邯郸晚报》《中原商报》等20多家军内外报刊,有500余首歌词被谱曲网传及传唱,国家、省、市征文多次受奖,同时,多次被省部地市评为先进个人及“河北优秀劳动新闻人物”,中国劳动报以《务实创新的“铁包公”——刘岐山》报道过其事迹。
————————————————————————————————
成安文学编辑团队
总编:周志鹏
主编:冀凌云
责编:张玉叶
编委:武学福 张俊德 吴 霞 姚瑞红
胡贺宇 齐明明 王志彬 纪 蕾
靳志刚 张耀福 张玉叶
统筹制作:冀凌云
成安文学投稿邮箱:
823634982@qq.com
稿件要求:
1、小说、散文、诗歌均可。
2、字数最好控制在500---2000字之内
3、稿件未在其他微信平台发表过
4、最好请附上作者简介、照片、电话、 微信、通信地址。
你有好作品,我有好读者,你还犹豫什么?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