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生活中去,让源头活起来——王彪《收工》系列水彩画创作心路
《收工》系列之九十六 第十二届全国水彩画展
到生活中去,让源头活起来
——《收工》系列水彩画创作心路
文 / 王彪
主题句:试图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去寻找理论支点和经典美术作品,试图用西方美学意境来审视当代艺术作品,试图在建设工地生活中体察民风、积累经验、净化情操,发现只有去积累丰厚艺术阅历,鲜活的生活才能升华到新的作品样式和新的审美感知中,在艺术品质的提升和潜在艺术个性的发掘及观念上的认知上,从原点出发,发现自我。
关键词:东渐、西学、建设工地
就画家而言,都有想去创作一幅艺术技巧精湛,思想感情饱满的作品的欲望,力求创作出内涵丰富,有风格、有筯骨,成为表述中国文化主题和表达中国思想观念的视觉载体,更成为表现中国画家文化情怀的、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收工》之一 78×56cm
这种思考总是伴随着画家人生成长经历,文化素养的长期修为,锤炼寓意深刻底蕴深厚的文艺作品,可谓是路漫漫而修远兮。然而,这都不意味着你能轻易解决的问题,很难想象一个对艺术经典了解不足或缺乏长期研习实践的画家,能够让自己感受而形成具有艺术高度的作品,也很难设想没有生活积累、缺失文化修养而产生优秀绘画 作品的。
一千年前,在古代哲学与佛理观念影响下,绘画提出写心说“写照非画物,盖写不难,写心惟难,这里的心,是人物的精神世界,中国画强调内在精神外化”,有书写内心世界情感发展过程。公元210 年,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艺术性重要美学原则标准,是至今的一部绘画理论著作,为六法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形象、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追求精妙与行笔飘逸精神,人物画须传达气质神韵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为后来中国绘画奠定审美标准的基础。刘海栗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谈艺录里对艺术的审美标准强调,谢赫的六法论是对世界艺术发展重要的理论贡献。
《收工》之二 78×56cm
根据这一美学标准,来认识绘画发展历史上主题性创作体现鲜明的特色,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现实意义与思想内涵绘画作品,汉代墓室壁画中的《荆轲刺秦王》、清代王翚创作《康熙南巡图》、徐扬《乾隆南巡图》等,尤其唐代阎立本《步辇图》画面里写意绘画精神是画家所要表达的本质,也呈现出作品具有的艺术性与绘画性的审美意境。画家描绘了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于吐蕃松赞干布的事件,画面没有宏大述事情节,构图位置显示极高的概括能力,也没有描绘庞大的宫殿及繁华的陈设,只选择了两组人物进行具体刻画,两组人物一大一小,一左一右,一多一少,突出了皇帝至高无上与吐蕃使者谦卑,九位宫女簇拥抬辇,三位举掌扇与华盖,以宫女的娇小托出唐太宗九五之尊的地位,左边三位人物向唐太宗依次而立,面带谦卑与恭敬,有留白气韵、有节奏变化简约的画面产生无限想象空间,有史诗性画卷的代表。
《收工》之三 78×56cm
南宋大写意人物始祖画家梁楷“泼墨仙人图”,画面形象是一位袒胸露怀的仙人“梁楷”梁疯子代表作之一,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表现酒鬼烂醉如泥,憨态可掬的仙人,评论家赞扬是线描飘逸创新首肯,没有严谨工致的细节刻画,没用遒劲的线条描写头部,而是通过泼洒淋漓的水墨抒写,通过黑色浓淡变化,造成视觉上的扑朔迷离,有意识地变形五官正常比例,绝妙表现仙人清高洒脱,不屑凡俗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挥洒粗放而又闲逸泼洒。达到水墨写意的极致,渲染他的笔意率真性,有仙人醉意,袒胸露怀,宽衣大肚,抿嘴耸臂,步履蹒跚朦胧的醉意,两眼半睁半闭,似讥似讽,仿佛看透世间一切,备受历代推崇,是明代徐渭、清代八大等无数画家奉若圣明,趋之若鹜,一求难得糊涂精神境界。
以上鲜明说明古代主题性画作,大多是写实性的绘画语言,写是他们最终目的,似乎写意精神是画家表达的本质。作品生动地将谢赫“六法”的章法表现出来,成为中国绘画的经典之作。
《收工》之四 78×56cm
自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间,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将西洋画师聘为宫廷画师后,时世便形成端倪。改良主义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启迪,“五四”先驱陈独秀的火花搧起,一代扛鼎美术界大旗的宗师级人物徐悲鸿、林凤眠、刘海粟画家纷纷走出国门,学习科学的绘画方法,改变中国艺术发展轨迹,“与时俱进”、“笔墨当随时代”的古今言训,在当今时代分秒中变迁,也为我们当代画家提出新的思考,在东渐与西学中寻找自身坐标,打开眼界大门,在学习中思考与借鉴。
德国画家阿道夫.门采尔(1815-1905)是十九世纪著名的历史画家和风俗画家,他一生都关注现实生活,开辟了现实主义手法,以速写方式表现平民、工人的现实主义先河,俄国评论家斯塔索夫曾称他是德国当代“第一伟大画家”,他的代表作《轨铁工人》,1875年创作,其画面场景宏大,人物众多复杂,在车间天光照射下,铁轨工人们劳作场面,带有强烈动感画面,构图中央人物造型和工作表情栩栩如生,紧张而有序,色调简约,画面冷暖对比强烈,动态有工人手臂高高举起,使劲拉着上钳动作等,远处有大型轨铁机飞轮传播巨大声响及繁忙工人们,有生命传递的鲜活,有艺术表现的特点,验证了十八世纪德国轰轰烈烈、蒸蒸日上工业时代。
《收工》之五 78×56cm
俄罗斯当代画家莫也谢延科是位艺术风格独特的军事题材画家,艺术观念鲜明,提倡艺术是艺术家自我表现的手段,作为军人他在战争期间看到人民的悲欢离合,饱尝了集中营恐怖,也感受到最后胜利的喜悦,他的骑兵生活给他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代表作品《战争岁月》《甜樱桃》《红军来了》,尤其是《红军来了》这幅作品,把一队骑兵从远景推向观众,勇猛刚毅,构图有强烈的动感,气势磅礴,气象万千,形成这幅作品醒目的白色、红色和蓝色构成的特点,在油画技巧上用长笔触横扫竖拉,构成写意书写性,画面饱满而又有张力,骑在马上的红军战士形象笃定,自信、勇敢、豪迈。法国最伟大田园画家米勒认为:“所谓构图是指把一个人思想传递给别人的艺术”,“任何艺术都是一种语言,而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
回想我的水彩画《收工》,作品创作己走过了近二十年,充满了迷茫、彷徨、欣喜和思考,五味陈杂,就是没有放弃。有信心了就大干,没有方向了,就东渐西学,自己的不懈坚持,创作心路可分为三个阶段。
《收工》之六 78×56cm
第一阶段初探混沌。大学毕业后的九十年代末,我有机会到中国美术学院高级研究班学习,这里集中了当时全国水彩画的中青年骨干,那时求知欲望强烈,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好在研究班有明确的计划,系统地课程了解水彩画绘画语言,水彩画造型技巧,水彩画材料及主题性创作把握等问题,包括对纸质厚薄含棉成份,对水质选择研究。这一年刚好赶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师生们热情高涨,除了课堂人物、静物、户外南溪江写生外,还邀请了国内外一流水彩画家做现场教学、材料研究和艺术理论指导,学员们按照艺术大纲要求,到生活中、自然中、人民中去体验,如期完成了创作任务。凡·高有句名言:“是种子就要种到土壤里”,通过一年的努力,每位同学创作出五幅水彩画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并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画册,配上自己的创作论文作为研究班成果。我创作水彩画《平凡的一天》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展览。
《收工》之七 78×56cm
第二阶段创作转型。艺术创作要有生活体验,先有感动画家的生活,才有感动人的作品,艺术是走心的,不是想象出来、造出来的。对以前创作作品进行反复捉摸,推敲自己的作品,对表现形式、内涵和外延进行否定与质疑,重塑再现,怎奈变化不大,唯有信念不变,执着不移。采取实验性的尝式,把优秀油画作品当水彩画来临摹,汲取其造型的丰满、语言的厚实,把中国画的笔墨样式融入到水彩画图式中,丰富水彩画的人文精神,将综合材料机理制作运用到水彩画里,营造神秘的艺术效果,总之,想法很多,乐此不疲。经老师和同仁看后反映,人物造型,结构松散,用色“脏”用水“烂”,影响到水彩画作品的质量。为此,我消耗了十年时光,但我一直没有放弃,否定重来,再否定再重来。艺术创作是有规律的,是要靠用时间去雕琢的,新安画派代表黄宾虹,一代绘画大师张大千,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西方画家荷兰画伦勃朗,英国现代画家透纳和印象派画家莫奈、塞尚、毕加索、马列维奇等无数成功的艺术家,哪一位不都是厚积薄发,何况是我们这些艺术追随者。
第三阶段向生活再出发。到生活中去,到一线火热而鲜活场景中去,融入新时代,对人生、人性、人类家园共同命运的思考,数次赴芜湖造船厂、淮北煤矿、商合杭高铁大桥工地。
《收工》之八 78×56cm
作为现实主义工业主题体裁,工人工地生活随着时代发展,也有了很大改变,那么,对内容与形式关系要作大胆地有意味形式探索,在表现方式上注重激情的直觉,又是感悟式的冥想,是诗心的澄迈,对新空间的渴望,对现实中背离色彩的向往,在绘画艺术大杂烩的今天,艺术家要单纯,我主张是减法的简约主义思维。纯粹墨色为表观造型手段,虚、实、浓、淡挥洒期间,重新传递新视觉效果,用中国式纯粹情感去体现现代人对传承文化,汲取传统的血脉而获得灵感。否定世俗色彩运用和冷暖关系处理,成为我简约至上的创作原则,黑与白,人物造型与水墨,自由翱翔。煤矿工人是与黑色的煤打了一辈子交道,这恰巧与中国画的墨色有关系,中国画中墨分五色与中国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有关系。实践中,创作之前看着刷满水的水彩纸,气韵已在画面上激越,第一笔墨色在画面流淌印象式的朦胧时,更加有意味心动,墨色随着意念,层层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形成新的艺术生命,整个画面有意象倾向,有着色彩不具备的优势。笔触是创作过程中跳动的烙印,既是物象又是笔迹,从物象束缚中解放出来,更加自由,直接表达情感,可作为一个独立审美主体出现,根据用笔节奏和画面韵律碰撞,也更有意象美和抽象美,画面人物造型团块体量感、厚重感、苍茫感,画面节奏有如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强烈地表达人物的命运,从具象人物位置开始,运用水墨挥洒肆意流动,抓住画面瞬间产生的水与墨、墨与色之间留白,参差几何形肌理美,用干笔、皴、擦、点、染,从自然的直线与曲线中,获得极强的张力美感,虚得不空,不乏味,实的造型准确有意味,像宝石那样晶莹而又匠心独运。最后调整画面时,用书写笔墨意象表现手法,增添纯橘红色让画面增辉,等画面干透后局部刻画、打磨,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在水彩画《炸鬼子去》作品创作中打破以往表现军事体裁叙述性、情节性,用构成语言更加有设计感,块面大、小组成的画面,中间一号人物大胆似于不似胜过绝似处理,帽檐下没有五官的塑造,而是人物形象与背景浑然一体墨色,让观众看战士的形象产生无限联想,是战争带来的恐惧,是战争带来的紧张,还是战争带来的悲愤,画面近景处理线条流动感,在2012年9月美术杂志《坚守与多样》一一新世纪军事题材版画、雕塑及水彩作品创作评析:及时2012年军事题材水彩(粉)画面貌更趋多样,技法的运用越发显得成熟,在“庆祝建军85周年全国美展中,我们站在一件水彩作品前,必须要仔细辨识不致混淆。如《炸鬼子去》区别于常见的水彩作品,作者一改水彩画善于以丰富的色彩表现形体的特点,用单色表现了一群参与抗日的民兵形象。其中大量黑色线条以及小面积渲染气氛的灰色,与中国水墨画颇有相似之处,而画面中人物形体的塑造也表现出对中国写意人物的借鉴”。《收工》之八十六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进京展并获第三届中国美术奖获奖提名,在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审美启迪下,人物群像组合的意象性和点、线、面穿插流畅性,产生气韵生动黑白对比,简约的诗意,在这次美中评述“《收工之八十六》让观者感受到他拥有很强的写实功底,并致力于探索如何用更加多元的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以传统的架上绘画为基础,兼用多种不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这些具有象征意味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成为他表达自己生活感受的一种方式”。从2010年到2020 年十年时间,先后完成了一百多幅水彩画《收工》系列作品。可以说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收工》之九 78×56cm
英国十九世纪理论家、教育家克莱夫·贝尔的提出理论“有意味的形式”采取了激进的形式主义立场,认为艺术的目的不是再现世界,而是激发情感、激发内心灵魂的最好方式,不是内容,而是形式,在各个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法组成某种形式间的关系,激发我们的审美情感,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美学理论家李泽厚在《美的历程》就有七处提到“有意味的形式”,对我们今天的文艺理论有现实指导性意义。
《收工》之十 78×56cm
吴冠中倡导的现代主文“绘画的形式美”吹响了中国美术开放的号角,提出中国式的“风筝不断线”艺术思想和美学价值,认为全部绘画大致分为三种形态:具象、意象、抽象,借用吴冠中的话来说,具象绘画像好比飞不起来的风筝,抽象绘画又好比断了线的风筝,而意象绘画就是不断线的风筝,他反对具象绘画拒斥抽象绘画,他说的形式美和抽象美,多半属于意象绘画范围,对意象绘画和写意绘画崇尚“似与不似之间”来解释抽象美。
我认为主题性创作的要有新的思考,优秀作品应当是原创的、排他的、唯一的,有民族的诗情意象,强调形式的表现力,用美学的理论融合中国式崭新境界,是世界的,同时是民族的艺术,让诗意和远方丰富我们的精神,到生活中,感受鲜活人生。
2020年8月
《收工》之十一 78×56cm
《收工》之十二 78×56cm
《收工》之十三 78×56cm
《收工》之十四 78×56cm
《收工》之十五 78×56cm
《收工》之十六 78×56cm
《收工》之十七 78×56cm
《收工》之十八 78×56cm
《收工》之十九 78×56cm
《收工》之二十 78×56cm
《收工》之二十一 78×56cm
《收工》之二十二 78×56cm
《收工》之二十三 78×56cm
《收工》之二十四 78×56cm
《收工》之二十五 78×56cm
《收工》之二十六 78×56cm
《收工》之二十七 78×56cm
《收工》之二十八 78×56cm
《收工》之二十九 78×56cm
《收工》之三十 78×56cm
《收工》之三十一 78×56cm
《收工》之三十二 78×56cm
《收工》之三十三 78×56cm
《收工》之三十四 78×56cm
《收工》之三十五 78×56cm
王彪,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水粉 · 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水粉 · 彩学会副主席,芜湖书画院专职画家,芜湖市第五届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学院1999年首届水彩画高级研究班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