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历史上最后一批秀才梁伯聪【人物简介】

梁伯聪(1871—1945年),广东梅州梅城城西梁屋“鹤和楼”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习书,学问渊博,他参加清末最后一期科举考试,为梅州历史上最后一批秀才。梁伯聪于光绪甲午年(1894)考取秀才,“以学优补廪,不求仕进”,而以教学终其身,他是一位能书擅画的秀才,为梅州教育界一代宗师、著名教育家、诗书画家。他先后执教嘉善女子中学、女子师范、省立第五中学、省立梅州中学。其中在梅州中学的执教时间长达34年,以国文、图画启迪多士成材,“退休后获教厅颁发长俸,邑中有史以来第一人”。著名画家林风眠、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开山鼻祖李金发、教育学家钟皎光、孙亢曾等为其学生。
个人简介
梁伯聪(1871—1945年),广东梅州梅城城西梁屋“鹤和楼”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梁廷辉,为清嘉庆进士,官至礼部郎中;父亲梁鉴三,清道光举人,曾任福建上杭县知县。因族中子弟甚多,特聘名师执教。梁家藏书甚丰,梁伯聪自小诸多浏览,得益甚大,故学问渊博。他曾参加清末最后一期的科举考试,成为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位秀才。
梁伯聪淡薄功名选择了以教书育人为毕生事业,先后执教嘉善女子中学、女子师范、省立第五中学、省立梅州中学,在梅州中学的执教时间长达三十四年。他是梅州中学资深教员,精通国文、图画,以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启迪造就了许多杰出人才。名画家林风眠,著名的雕刻艺术大师李金发,教育学家钟皎光、孙亢曾等是他的学生,受到他的熏陶。他生活节俭,不饮酒、吸烟。教学之暇,常以诗、书、画怡情。退休后,曾获得教育厅颁发长俸(特殊津贴)的殊荣。这种待遇是梅州有史以来的第一位。
1928年,特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新居——光裕庐题匾。
梁伯聪擅长诗、书、画,遗著《梅县风土两百咏》,为长篇叙事诗。诗中记风土、道民情、观鉴戒、言得失,深入浅出,叙事千年,对梅县风物、故实,考订甚详,极具存史价值。此书撰于抗战末期,由其亲属梁挺生、梁京熹于1969年9月1日在香港出版。
梁伯聪于1945年在家中病逝,终年74岁。为纪念梁伯聪先生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梅州中学在梅城江南建了一个“梅州中学伯聪分校”。
人物生平
生于书香世家。曾祖父为清嘉庆进士,官至礼部郎中;祖父、父亲皆为官。父号心镜,字鉴三,清巳酉科举人,内阁中书升用知县,任福建上杭县知县。梁氏家学渊源,历代书翰珍藏丰富,他自幼诸多浏览,得益甚大,故学问渊博,立志传扬国学,毕生任职省立梅州中学任国文老师,学不厌、教不倦,其人格、修养及循循善诱的教学精神,甚得学生尊崇。梅中人才辈出,抗战期间,不少毕业生已为将军、学者,当其回乡探亲,无不拜访恩师梁伯聪者。他淡薄名利,教学之余,常以诗、书、画陶情。其70自寿联有云“四时闲作业,人来问我,祇知花鸟怡情。” 他生平力戒奢侈浪费,以“日求三餐,夜求一宿,粗茶淡饭,一生清福。” 为一生之愿望。着有《梅县风土二百咏》,为长篇叙事诗。诗中纪风土,道民情、观鍳戒,言得失,深入浅出,叙事千年,对梅县风物、故实,考订甚详,极具历史价值。此书撰于抗战末期,由其子梁挺生、梁京熹于1969年9月1日在香港出版。其教学方式甚为特别。授国画,每将学生习作逐一展示,命学生给分。当时林风眠为梁氏启蒙弟子;梁展示其画,问众弟子该给多少分?有谓90,有谓给满分100,唯梁曰:“不恰当,应给120分!”众皆愕然。梁曰:“满分是臻完美,另给其完美以外的20分,是奖其画天才横溢, 画内另藏意境;假以时日,其必成大器。”果然林风眠日后成为中国现代顶级油画大师,海内外誉之为“世纪先驱”。
昔孔门弟子三千, 贤士七十有二。梁氏执教数十载, 桃李满门, 英才辈出, 中外弛名之雕塑家、 诗人李金发, 台湾学界泰斗钟皎光, 台湾师范大学校长孙亢曾皆出其门下。梁伯聪对人对事谦恭慈祥礼让, 从不发怒。但对权势亦不恐惧, 一次于人前表其不悦之色者, 是抗战初期, 抗日名将香翰屏将军, 风闻梁家珍藏有清代名家宋湘珍贵墨迹, 乃透过梁氏一堂弟引见之。珍藏为一五言对。盖宋湘与梁曾祖于朝中同僚为官,相邀饮酒, 酒酣, 宋湘挥毫疾书 :“吾诗如净月, 君酒亦春风”。纸原为七字联纸, 今书五字, 龙蛇走笔, 叹为观止。香将军爱不释手求赠, 梁氏愠而拒之, 盖此珍藏乃镇家之宝故也。
家世背景
曾祖父:梁慎桢,嘉庆十六年进士,官至内阁中书、礼部郎中
祖父:梁廷辉,清嘉庆进士,官至礼部郎中
父亲:梁鉴三,清道光举人,曾任福建上杭县知县。
叔父:梁国瑞(举人)、梁国璿(廪生)
堂姐:梁浣春,梅州著名女教育家
儿子:梁挺生、梁京熹
女儿:梁若琳,丘成桐院士的母亲
女婿:丘镇英,教育家
侄子:梁伯强、梁仲谋
孙子:梁钦圣,梁挺生之子
外孙:丘成桐、丘成栋
梁伯聪曾祖父为清嘉庆进士,官至礼部郎中;祖父、父亲皆为官。[1]他的叔父梁国瑞也是举人,另一位叔父梁国璿则是廪生,是黄遵宪的妹夫,梁家与当时嘉应州的另一名门黄家有多重联姻之谊。[2]梁氏书香世家,家学渊源,藏书甚丰。梁伯聪自幼博览群书,立志传扬国学。梁伯聪的堂姐梁浣春是清末民国初年梅州著名女教育家,创办并担任“嘉善女校”校长、县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学校长、梅县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梁氏家族还出过许多医学类人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梁伯强是梁伯聪的侄子。梁伯聪的另一位侄子梁仲谋亦于德国留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个人作品
梁伯聪先生擅长诗、书、画。他的诗作,质朴无华,情感浓郁,充满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显现出深厚的国学功底,又融汇了客家民歌的纯朴风格。他的遗著《梅县风土二百咏》,为长篇叙事诗,全篇201首,记述客家人文,梅州华侨,文教科举,历史事件,风景名胜,城市建设,本地物产,官场旧制,梅州人物等。诗中记风土、道民情、观鉴戒、言得失,对客家人文历史考订甚详,极具存史价值。
此书撰于民国初年至抗战末期,原为手抄本在客家民间流传,由其亲属梁挺生、梁京熹于1969年9月1日在香港出版,一纸风行。《梅县风土二百咏》一书,用诗歌形式反映了梅县教育文化事业的变迁和发展,对抗战期间的民情民生多有描述,其中许多诗句勾起我们这过往岁月的强烈共鸣。
梁诗被誉为“半部嘉应州志”,是了解梅州客家风土人情的重要文史资料。据梁诗载,梅城江北老城区及周边城郊,旧时有嘉应州60个姓氏的总祠堂。一个姓氏除了总祠以外,还有若干分祠、家祠。梁伯聪《梅县风土二百咏》自注称:清光绪初年查核城内有祠宇85处。这些大小祠堂,是一姓一族供祖祭祖、聚众议事、教育子孙、婚丧喜庆、文化娱乐、践行族规的场所,是凝聚一姓一族的纽带,是实现社会自治的重要一环。
2015年1月25日,广东精诚所至艺术品拍卖公司2015年迎春书画杂项拍卖会在广州东方文德广场举槌,本次拍卖还推出了客家专题版块,重点上拍的画家包括梁伯聪等。本次征集到的《枇杷》是其罕见的佳作。
人物纪念
在梅州,许多建筑物名字、地理标志中取用自梁伯聪,如伯聪中学、伯聪路、梁伯聪纪念大楼、梁伯聪体育馆、梁伯聪纪念馆、梅州中学伯聪分校等。这些都是纪念这位曾经为梅县教育付出杰出贡献的著名教育家、诗书画家、一代宗师梁伯聪先生。
人物故居
梁伯聪故居鹤和楼位于梅城西郊黄泥墩居委1号,始建于1903年,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西南向东北,为三堂一横枕式走马楼结构,左右不对称,形状不规则。[3]鹤和楼糅中西风格于一体,反映了主人审美情趣与创新开放的思想;私塾,寄托了主人崇文重教的初衷,既有古代庭院的神韵,又极具客家特色,蕴含着主人精心构造幽静典雅的居室文化环境,以此教育子孙、熏陶后代苦心。至今踏步参观浏览,也不时称赞当年主人建造时的匠心独运。

内容来源:百度百科、人物介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