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帖】米芾尺牍十札解析(三) ■张其亮

米芾尺牍十札解析(三)

行云流水的《留简帖》

■张其亮

  《留简帖》(图1)写于绍圣元年(1094年),时米芾44岁。是年米芾知雍丘县,因夏税与常平官争执,诉讼于朝,未获公正结果,米芾愤而辞职。此帖一说辞职前米芾与好友告别留此简;一说因米芾卷入某事,朝廷派人调查,米芾躲避离去与好友告别时留此简,故而写得匆忙。米芾早年学颜,此帖有颜字的影子,字形多为外拓笔法。

  米芾书法的一个重要个性化特征是用笔提按强烈,字势欹侧变化多端。而《留简帖》却是一件少有的个性化不强烈、线条流畅圆浑、气韵贯通的手札。

  (一)用笔。似以长锋秃毫,用墨偏渴。可以想象当时景象:米芾急匆匆顺手从笔筒抽出一支用了很久的毛笔,蘸一点墨就挥毫而书,不计工拙。写了四行半之后,情绪稍稳,笔速变缓,以行书为主,后又越写越快,最后变为草书。特别是倒数第二行,从“粮如命”三字开始,气势如虹,字字摇曳多姿却笔笔意连,令人很容易联想到王献之的一笔书《鸭头丸》帖。

  (二)笔法丰富。变化,是米芾的重要书法理念。他曾用“三”字“三画异”表明他的用笔观点。此帖总体上以圆笔为主,但每个字的处理上又极尽变化。如“得”“辱”“对”(图B)三个字中的“寸”字,写法各不一样。最上面一列的“示”“舟”“或”“既”“行”(图2)几个字钩的处理上“示”“行”二字中是圆弧而过,“或”字中则直接戛然而止。“巡、回、避、遂”(图3)四个“辶”的出锋也不同。“宪”和“急”(图4)字中两个“心”字底,最末一笔也不一样。就连两个联字符号“:”也写得各有姿态,第二行末的“:”偏虚向上回锋;倒数第二行末的“:”向下用实笔,且最后一笔绕一小圈,显得厚重。更为令人惊奇的是,该行最后五字“命他干一一”(图A)的造型,如果将这几个字的外轮廓分别连成两条线,就会发现竟在一条线上!如杂技中的惊险造型,下面两点恰如一杂技高手托起杆上的一串长椅,险而又稳。

  (三)章法。讲究虚实,善于布白。两处留白,且各不相同。中间两行到底并列,如同两根柱子,把整篇作品牢牢稳住。

  此帖虽是米芾的急就章,看似不经意,但细看,每一字每一笔都非常讲究,充分表现了米芾高超的书法艺术。

图1

图2

图3

图4

(0)

相关推荐

  • 米芾《研山铭》长卷/字库1.0版

    单字版 米芾<留简帖>,纸本,行书,纵31.7厘米,横39.7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此帖为尺牍三札之一,三札分别为:<逃暑帖>.<弊邑帖>.<留 ...

  • ▣ 米芾《研山铭》单字版

    单字版 米芾<留简帖>,纸本,行书,纵31.7厘米,横39.7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藏.此帖为尺牍三札之一,三札分别为:<逃暑帖>.<弊邑帖>.<留 ...

  • 【读 帖】米芾尺牍十札解析(二) ■张其亮

    米芾尺牍十札解析(二) 天真罄露.笔致潇洒的<箧中帖> ■张其亮 <箧中帖>(图1)书于元祐六年(1091年),元章41岁时书.内容是他与友人刘季孙相商用其所藏书画等交换刘所藏 ...

  • 【读 帖】米芾尺牍十札解析(十) ■张其亮

    米芾尺牍十札解析(十) 从心所欲的<惠柑帖> ■张其亮 米芾<惠柑帖>(图1)书于宋崇宁五年(1106年),时米芾55岁,为其晚年精彩之作.米芾终年57岁.孔子曰:" ...

  • 【读 帖】米芾尺牍十札解析(六) ■张其亮

    米芾尺牍十札解析(六) "放笔一戏"的<值雨帖> ■张其亮 <值雨帖>(图1)书于崇宁二年(1103年),时米芾53岁,其已"上追魏晋,浸淫二王& ...

  • 米芾尺牍九札高清,五十岁后之书迹,圆熟自足,平淡而有天趣。

    <米芾尺牍九札>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卷集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九件尺牍的珍贵墨迹. 据专家考证,这九件尺牍书于宋徽宗崇宁元年至崇宁五年间,系书家五十岁后之书迹. 有专家评说,这九件书札,在书 ...

  • 米芾尺牍十九札

    <伯允帖>,纵27.8厘米,横39.8厘米 释文:十一月廿五日.芾顿首启.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了眼目.但怵以相知.难却尔.区区思仰不尽言.同官行.奉数字.草草.芾顿首.伯充台坐. < ...

  • 米芾《米芾尺牍九札》高清墨迹 附楷书对照

    <米芾尺牍九札>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卷集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九件尺牍的珍贵墨迹.据专家考证,这九件尺牍书于宋徽宗崇宁元年至崇宁五年间,系书家五十岁后之书迹.有专家评说,这九件书札,在书风上 ...

  • 早读:俗语“五十望人三不争,六十望棺三不有”,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

    文 | 许小六 ·  图 | 网络 · 编辑 | 译史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老一辈的老人向我们讲述一些老话,这些老话虽然听起来不够文艺,但却总能在恰当的时候说服我们. 我们称它们为" ...

  • 《米芾尺牍九札》

    面谕帖 高二十五点五厘米,横四十三点六厘米 致伯修帖 高二十五点四厘米,横四十三点二厘米 晋纸帖 高二十三点七厘米,横三十九点一厘米 苏氏王略帖 高二十三点五厘米,横三十五点九厘米 贺铸帖 高二十三点 ...

  • 米芾尺牍10札

    <来戏帖>,翰牍九帖之一,纸本,行草书,纵25.5厘米,横43.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蒙面谕浙干,具如后.(下添:恐公忙,托鼎承)长洲县西寺前僧正宝月大师收翟院深山水两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