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Living2020 | AR与城市: 5G时代新生活 (一)
增强现实作为一种技术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但真正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的时间点是2013年的谷歌眼镜的上市。这几年,我们看到了AR领域从设备到应用,甚至是想象作品上,非常多有意思的进步。AR真的要进入我们生活了。
阅读之前先来看一些我觉得比较不错的AR领域作品的合辑吧:
在今年的上海CES Asia,国内外的AR解决方案厂商软件硬件已经呈现了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可以预见的是在20年代,大量的城市与公共空间会被各种各样的创作者运用数字工具在新的领域运用新的手段运营,其中自然包括AR (Augmented Reality) 增强现实。
AR对城市空间氛围的改造
图源 | 作者本人
AR对城市空间的改造
图源 | 作者
那么,AR将会如何改变我们对城市的认知呢?
增强现实也是城市现实
图源 | 百度
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家Robert Venturi曾以时代广场等大量覆盖着电子广告牌的城市场景为例,提出建筑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信息平台。在他的表述中,广告牌和大屏幕所呈现的数字内容只是建筑或者城市中一种次一级的内容:在平台上被展示的信息。新媒体理论作家Lev Manovich则在他2002年的论文'The Poetics of Augmented Space'(增强现实空间的美学)中将Robert Venturi关于广告牌的讨论推进了一步。
Robert Venturi 和 Lev Manovich
图源 | 百度
Manovich指出,增强现实的普及所带来的结果就是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不再是从属关系,而是共同成为人所体验的混合空间的组成部分。城市中的参观者与建筑LED中的数字世界的关系就是一种类似于广播的关系,而我们的终端设备则将这变成了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一个AR终端带来的仅仅是一个可以通向不同的AR世界的入口。
多层混合的城市空间
物理世界的基础设施,背景数据(包括后台与其他应用产生的数据),人的活动,空间中的网络信号,包括AR内容,都是这个混合空间的一个个层级。AR内容中的空间元素,就跟木头,石头,砖块,玻璃幕墙一样,也是组成我们的城市景观与体验的一部分。
对城市空间的认知重塑
工业时代城市规划方案:光辉城市
工业革命和现代主义为人类文明带来了现代都市,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城市理论者都是从'系统'(而非'人')的视角出发来研究城市。Kevin Lynch的工作补齐了这块空白,他从人对城市的感知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人对城市环境的认知,并将此称之为城市意向。不同背景的人对城市有着不同的认知,因此也会有属于个人的不同的城市意向,但所有居民的总合会形成一个大概的整体城市意向。Lynch在其著作《城市意向》(The Image Of The City)中独立提出了'城市意向五要素'的概念:即城市可以被抽象为由道路,节点,标志物,边界,区域五种类型的元素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
道路,节点,标志物,边界,区域
Kevin Lynch所谈到的'整体城市意向'的基础是物理空间的稳定性,而这种稳定性在混合现实的数字空间中其实是不存在的。某个普通商店在任何城市意向中都会不会被视为标志物,可是在一款混合现实的应用中,这个商店也许就会被被数字标记明确地在用户眼前渲染出来或者在地图上被标记成重要的节点。
《哈利波特·巫师联盟》中,一家鞋店被标记为补充站,可以进入其中进食补充能量
图源 | 百度
我初到爱丁堡时下火车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哈利波特·巫师联盟》,因此我对爱丁堡的最初的城市意向来源之一,就是这款关于魔法世界的AR游戏。但是换一个AR应用,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层次又会以不同的形态呈现。
一个城市空间可以被多种AR应用进行重新定义
图源 | 百度
城市以什么意向展现在你面前,也取决于你运行着哪款AR应用
图源 | 作者
随着混合现实设备领域的进步,最终消费级的AR设备与应用将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AR对用户城市意向的塑造也将有着比物理世界更大的能力。对于未来的AR应用用户,增强现实可能已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个习惯性的存在,每一个用户在不同的时刻对城市意向的形成就深刻地收到当时他正在使用的那个AR应用的影响。一种整体的城市意向不再存在,关于城市意向的空间结构这个概念也不再稳定。
文稿 / 陶柏帆
编辑 / 卓辰阳,王赫
AR空间设计师,北京奇领数字空间开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研究生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其主要关注的点为如何妥善地利用AR技术的进步为人们带来的更好的空间体验与城市体验,最终构建新一代网络生活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