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望川原”
洪福寺 · 望川原
“望川原”是孝义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地名。丙申仲春笔者创作的《蝶恋花·赞黄埔老兵》有句“望川原处春莲俏,蕙质兰心,懿德千秋照”,丁酉仲春笔者创作的《七律·梦飞胜溪》有句“望川原处白云翠,虎兴龙腾雏凤飞”。有人不了解望川原是何处问诸于笔者,看来有义务对这一历史地名稍加说明。
望川原位于东面铺头一带,是一个传统历史地名。在孝义市下栅乡西铺头村东制高处有一座禹王庙,北有禹王殿,东有乐楼,西有廊坊,南有数间窑洞。就在南窑东南角建有一座望川楼,单体方形砖砌建筑,一层西向开门,乃窑形大殿,二层以上东西方向开有棂窗。据说该楼原为六层,现顶层已塌。楼北设有踏步,折墙而上可以登楼远眺,千川万壑,尽在眼前,故名望川楼。明·万历《灵石县志》称:“望川原,在县北东西铺头两界,相传原禹治水于此向北观望,立祠司为望川神,故名。”
明·万历《灵石县志》
禹王庙西接洪福寺,也叫“晒经寺”,相传三藏法师曾晒经于斯。洪福寺正面为三佛大殿,东西有观音、罗汉偏殿,据说山门后还有天王过殿。由于寺、庙毗邻而建,所以人们当作一座寺庙。据清·郑永祥《重修洪福寺碑记》载:“寺西有圣母殿,东有弥勒殿,殳老相传为神,为治水望川故址。”民国·任守愚《洪福寺佛殿改建碑记并序》云:“望川原之名由来久矣。载在县志,刊入碑林,率皆说无古据,更有齐东之语(道听途说)类,悉不经之谈,难成定识,不免遗笑大方。谫陋如愚,谬应大责,而复参考无籍,谨就脑海所蕴残碑所勒,力求名原胜境,历史渊源于万一,不文之嘲,亦所愿也。《禹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蔡注引《职方》《地志》,斯原与岳(指太岳霍山)同脉。远观汾来,近察汾去,阴地北关,入岳之壁书。当洪水泛滥于太原之野,决筹定策,其有籍于斯原也必矣,岂非一重要观筹处哉?望川原之起命良有泛也。兹于数洪福寺之典,推考望川原之史,虽寺起何年殆难确记,而斯原之胜名固□□代物也。”
任守愚先生考证不谬。东西铺头原来并不属于孝义县而属于灵石县管辖,所以在旧《孝义县志》中并无相关内容,而见于旧《灵石县志》。可见今天的东西铺头一带即为望川原,乃大禹临高远眺观察地势、察看水情的地方,此地对于历史地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其实人们对“望川”的理解还有一层意义,那就是望川感时。《论语·子罕》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即是此意。至今仍然屹立于尼山孔庙东南隅的“观川亭”,据说就是孔子当年在沂水河畔望川感时的地方。朱熹从理学的角度将其解释为“进学不已”,其实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和创业,我们都应当有这种惜时永进的精神。
尼山观川亭
由于望川原所处地形较高,所以当地人把禹王庙、洪福寺统称为“圪瘩庙”。过去该庙属于东西铺头、道陆庄、南峪、南道、西沟、马家岭八村的公共寺庙,曾盛极一时,每年农历三月十八,孝义、灵石、平遥等周边群众就会来此上庙赶集。后来该庙改为学校,设施遭到毁坏;学校迁走后,此处更是破败不堪了。但不管怎样,该庙布局如旧,结构还在,若加修复,可为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