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明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做应用题为什么经常被扣分呢?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出在数学老师身上。在数学课上,老师可能给学生讲授过解决某类应用题的基本思路,但他以为讲过了学生应该就会了,没有注意要求学生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基本的思考习惯。由于教学任务紧张,在后续的教学中,老师经常会口头讲解类似的应用问题,但板书的时候这些解题的程序是不完整的,经常是跳跃的、凌乱的。而学生学习中的记忆,以视觉信息为主,老师板书在黑板上的那些内容他们记得最牢。结果,他们的思维也跟着老师跳跃了起来。

从长远的教学效益看,解决问题的思路要比最后的结果重要得多。遇到一个问题,如果思维的大方向是对的,即便在过程中出现一点儿偏差,也无关大局,不会影响最后结果;反过来,如果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清,分析和探究的过程走偏了,即便自己再细心努力,也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无论是思维能力训练,还是学生的素养培育,都是建立在牢固可靠的基础之上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就是其中的基础之一,学生将这些基础夯实了,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如鱼得水,灵活自如。

及时反馈

学生为什么玩游戏的兴致比学习要高很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玩游戏能够得到及时反馈。每一次冲关成功,都会有分数、升级等各种类型的反馈让人感受成就;每一次做高难度的动作,都会带来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这种快速的、及时的反馈,加上一次次的反复训练,最能培养直觉,让其做出即时判断。

学习最需要的也是这样的及时反馈,特别是在出现错误的情况下。教师依据学生对错误比较敏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反馈,学生就会不断调适自己、反复训练,直到改正为止。如果学生的学习得不到反馈,或者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这样的学习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知之甚多的大背景下,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学习反馈,正是教师的价值所在。

要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反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反馈要关注目标的一致性。每节课都有教学目标,同时也有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评价学习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评价目标。教学反馈关注当前的学习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比较,从比较中看到学生的优势或问题所在,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当目标具体且具有挑战性,而学习任务复杂程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反馈最有效。

第二,反馈越及时效果越好。间隔太长的时间往往会使反馈失去应有的作用。

第三,和分数相比,描述性的反馈更能激励学生。分数、等级,是最常用的反馈,但这些反馈往往不能向学生提供关于问题所在和下一步行动的清晰信息。描述越是具体,对学生做描述性反馈时越是善于运用学生熟悉的词汇来保证学生能理解,反馈的效果就越好。

信息加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教学目标无关的信息越多,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越分散,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差,所以教学设计一定要设法减少无关认知加工。当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复杂难懂,或者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到生疏的时候,学习者很难参与其中,教学设计要尽量减少基础认知加工对认知容量的影响。教学设计的目标越是清晰、简洁,就越能减少无关认知加工,善用基础认知加工,促进生成认知加工。

教学设计的主要挑战,就是既要保证学习者适当地认知加工,又要保证这种加工不会使得认知负荷超载。为此,教师在为学生选择学习材料时,既要除去无关材料,突出关键材料,又要设法让学生大脑中的言语通道和视觉通道同时发挥作用,让学生明白教师期待的最终结果,以便学生向着具体的目标而努力。

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将学生感到复杂难懂的学习材料做分解,并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的核心概念,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采取多种途径呈现学习材料,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注重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问题的清单。在沟通交流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进行分解,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每一步自己要做的事情。这样即使在对话的过程中对方不按照自己的预设套路出牌,因为自己有了详细的预设,明晰了内在的逻辑,所以总能让其回到主旨上来。

沟通交流能力

沟通交流能力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正确理解他人传递信息的能力;二是设法让他人正确理解自己要表达的思想的能力。其具体的落脚点就是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以“说”的方式进行的沟通交流,重点在口语表达上;以“写”的方式进行的沟通交流,体现的是写作的能力和水平。

沟通交流一定是由说(写)和听(读)两部分组成的,当然,两者是交互进行的。有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等多种类型。完整的沟通交流活动通常包含五大元素:观点、听众、声音、目的和组织语言。有的人说了半天,对方都无法理解,这与说话人语言组织不到位、观点不够清晰、对听众的理解状况不掌握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

保持专注

深度学习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刻意训练来提升自己的专注力。刻意训练需要把握一些要素。

首先,你的注意力要全情投入某个你希望提升的技能或要掌握的概念上,或者是当下的一项重点任务上。

其次,要努力克制自己的一些欲望。欲望并不是什么例外之事,而是生活常态。人类最常见的欲望包括吃饭、睡觉、性行为,还有从繁重工作中获得休息的欲望。这种休息包括查阅邮件和社交网站、网上冲浪、听音乐或看电视等。

再次,通过反馈来调整自己的方法。刻意训练是否有效,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做出反馈,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深度学习是一种高度专注性的学习状态,在身心方面的消耗都非常大,所以学生全天始终处于深度学习的状态是不现实的。

学校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要注意不同课程之间学习要求、学生投入状态上的差异,尽可能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另一方面要打破现有的每节课课时固定的现状,践行长短课相结合的弹性课时制度。像写作、实验等需要学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专注的学习内容,就通过安排长课时来予以满足。保持专注是通过一项项具体的学习任务逐渐培养出来的,学校的主动作为非常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