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祝标(签约作家)丨再识肖龙——《黑与光》读后
再识肖龙
——《黑与光》读后
作者:苑祝标(签约作家)
阜阳作家肖龙最近有点火,他的不少佳作在一些比较知名的纸媒报刊和微刊平台频发,引起文友们的热议。他给我的印象除了聪明绝顶的脑袋上透着智慧的光芒外,还有其发表在《奔流》杂志上的《黑与光》等大作给我带来的心灵震撼和精神之光。细读肖龙作品,引人入胜,感悟良多,大手笔、接地气,真哉美哉!
《黑与光》这篇散文,形散神聚,立意深远。作品记叙了“我”十二岁那年,骑着自行车不小心“碰倒”了一个孩子,孩子本无大事,而孩子的父母却凶骂、冤枉了“我”这个少年。幸好在这个黑夜里,遇到一个好心的陌生人背送“我”回家。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峰回路转,雪中送炭!这位有爱心的领路人在少年的心里犹如一盏明灯,一束温暖的光!作品文笔纯熟、风格老辣,细节描写深刻真实,象征手法的运用形象地刻画了夜晚的明与暗、人心的好与坏、人性的凉与暖、世道的黑与白、社会的善与恶,读来荡气回肠,发人深思。通过阅读感悟,我认为,本文写作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巧用对比写法,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文章开门见山,寥寥数语,直奔主题:“光是明亮的,亮在黑暗里,在比黑暗还要黑暗的夜里。”
随后文章大量着墨、烘托环境,形成“黑与光”的鲜明对比:“这是我那一刻的愿望,我渴望着眼前会出现一抹光,刷亮我黑色的眼睛和眼前无底的黑夜,让我看得清这无边的黑里是否有妖魔鬼怪……但是,除了偶尔一闪而过的车灯,我没有看到任何光亮。车灯的两条光束带着强烈诱惑呼啸而去,在我的身前或者身后转瞬而逝,又撒下了更为漆黑的暗,如墨汁一样,在我的四周洇开。”
接着,作者又继续写道“黑与光”:“夜肆意铺展,无边,无际,一如西天如来随意大小的手掌,任悟空如何十万八千里,终归也是在佛祖的手指根撒了泡尿而已。夜也像有了佛法,我在黑暗的河流里独自游弋,看不到河流的边际,无法逃脱,几乎窒息。”
比如,还有下文中的“马路越来越模糊,像一条缓缓游动的鱼,渐渐远去,消失在夜色的海洋……”等一系列的语句,作者都娴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入微地对“黑与光”进行环境描写。其目的也是为下文中刻画“孩子父母的凶骂形态”与“陌生领路人的温暖形象”作浓墨重彩地铺垫,烘云托月、对照鲜明,两种人物形象强烈反差、跃然纸上,更加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二、细节描写刻画,使文章更加真实感人。
除了上文提到的对环境细节描写的刻画外,文中还大量运用细节描写,极其真实地刻画了人物的动作、行为和心理等特点。比如对小孩子和“我”一连串动作的描写,十分形象逼真:“孩子趴在地上哇哇大哭,我手足无措地坐在地上。我在蒙了一阵之后,才强忍着疼痛,从地上爬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孩子身边,扶起孩子。”
再如,刻画“我”当时害怕无助的心理细节描写,加之夜幕黢黑的环境衬托,更突出了“我”的内心恐惧:“我边走边哭,边哭边想象着漆黑的前方可能会出现的妖魔鬼怪。一想到那些妖魔鬼怪,就更加害怕,也更加踌躇不前。我抬头看看天幕,但我的视线,连同我整个人都被夜色整个吞没。我还不知道去诅咒一个把我随手扔在黑暗里的人,我只是渴望来一抹星光,但天空把大门和窗户全部紧闭,整个世界犹如盖了盖的烟囱,随手一碰,就能触落一片黑渍。”
小时候,只要有人迷信地提起“鬼火”,心里难免就发怵起来。特别是夜晚,更不敢走黑路。因此,文中几处对“鬼火”的交代与描写,也非常真实地写出了一个十二岁少年的内在心理,从而烘托出当事孩子“父母”人性的恶与丑陋,烘托出陌生“领路人”助人为乐的温情与善良。
三、运用象征手法,使作品立意更加深远。
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要求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通过某一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含意,从而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让读者自己去感悟领会,以此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它与构思相关,属于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等问题。
《黑与光》一文,就恰如其分地运用了象征的文学艺术手法,形象地刻画了夜晚的明与暗,象征着人心的好与坏、人性的凉与暖、世道的黑与白、社会的善与恶,突出了作品深邃的中心立意,达到了启迪人、教育人、警醒人之目的。正如作者在文中所写:“多年之后,我一直把那一天傍晚发生的事作为我走向人生的第一课,从此知道了人性的恶,而渴望与人为善;也知道了生活中的丑陋,而不断地去追求鲜花一样的美丽;更知道了这世间有着你根本就看不到底的黑暗,而那么强烈地祈祷月亮的光,星星的光,乃至这世间一切可以发光的物体出现。有了光,才会有方向。”
《说文解字》曰:“题之额也。”《黑与光》在制作标题方面十分精当,看似简简单单三个字,作者可谓匠心独运。一看文章标题简明、准确、贴切、醒目,就像人的眼睛一样,总是最鲜亮地凸现在读者眼前,立刻唤起读者的阅读欲望,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这也是作家肖龙写这篇文章的“画龙点睛”之处,不由得使人叹服其高超的“生花妙笔”!
四、诚心合作交流,使文学艺术更加完美。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一件文学艺术品,应是一曲华章突破苍穹的光束,是一幅水墨点染无尽的山水,是一支舞曲恢弘青春之彩。完美的艺术品也需要作者更多次的精心打磨,《黑与光》一文应该也不例外。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通过多次仔细阅读作品,笔者终于挑出了一些“小毛病”,发现文章中有两处别字,一处词语用法有待商榷。如文章中“不承想,我刚刚骑车子驶过一个T字形路口……”一句里的“不承想 ”,应为“不曾想”;“我真得没有勇气冲破这愈发浓重的黑暗。”一句中的“真得”,应为“真的”。
还有文章最后一句:“梦里我飞翔在浩瀚无际的黑色沙漠中,无论风多大,风沙多猛烈,一团光始终在我的前面,导引着我飞越沙丘,飞越戈壁,飞越枝杈参差的丛林,向着远处的绿洲挺近。”窃以为,此处的“挺近”一词应为“挺进”更恰当些。因为结合文章最后的语境,“挺进”是动词,多指强劲的、快速地向前方运动,有“势如破竹”之动感;而“挺近”多指形容词,虽然也有靠近达到目标之意,但却似乎缺少了那种追求目标的挺拔韧劲和顽强拼搏之精神。
尽管如此,但这些“小问题”瑕不掩瑜,绝不影响大作的文学艺术魅力。诚如《颍州文学》副主编黄振义老师所评价:“肖老师这篇舞文戏字的手法,属于汆炸酱卤炒蒸烤等传统烹艺中之自主创新,之酱派功夫,窃以为相当牛掰!句子极尽形容词、副词之能事,像烀豆子、捂毛,再加茴香、八角、花椒、辣子、生姜等调味品,然后仔细蒙上纱布或盖上玻璃,谨防蝇蛆滋生。再然后,置于阳光之下,暴晒数日,尽随自然酝酿。一酱既成,自有不逊一场盛宴色香味意形养的情趣。”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和肖龙老师应该算是同龄人。再识肖龙,我不仅仅只被他头上的“光环”所吸引,而细读其丰硕的作品,更被他执着于文学艺术创作的坚韧和付出所折服。读《黑与光》一文,它所折射出来的光芒将照亮我在热爱文字、敬畏文字的旅途上不懈前行!
仁者见仁,和肖老师共商共勉。话语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文/苑祝标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苑祝标,网名“溪水顽石”、“教书匠老苑”,上世纪90年代中师生,语文高级教师,大皖阜阳人也。躬耕教园廿八载,无问西东两袖风,担首席教师之使命,当乡村麦田守望者。用心感悟,用爱抒情,时舞文弄墨,偶发拙作千余篇。自编有《溪水·顽石》诗集。现供职于安徽阜阳颍州区袁集镇中心学校,曾荣获安徽省优秀乡村教师、省首席乡村教师,阜阳市信息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市优秀德育课教师,颍州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优秀辅导员、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现为《金秋文学》签约作家。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