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边筋,收大阴,单操——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这是古传太极拳会员区的讨论内容,前半部分是拳友川久林先生的体会,后半部分是我的回复。川久林先生以前一直练套路,学练单操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他的体会应该很具有代表性。
川久林:
太极拳要求“一动无有不动”,涉及的拳理与要领很多,习练中很难在三两次就全部掌握。靖雯老师的教学却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膝外八揉足和翻江倒海两个单操入手,就让我们练了脚(包括踝)、膝、胯腰;同时习练了气行于筋,现又习练上盘臂(翻江倒海也练了通臂),还涉及含胸拔背的练习。
这些全是实操方法,这要感谢靖雯老师的辛劳,感谢靖雯老师建立的这个平台,造福于太极拳习练者。
近两个月没练太极拳套路(一直都在练单操),昨天练习时,身体的感觉就变了,一是练拳架感觉到牵拉边筋,主要是胯、腿膝及脚踝部分,说明练单操的路是绝对正确的。二是下盘尤其是胯在练拳架中的运行趋势应该那样去做,但身体做不出来,基本功不到位,这种感觉也很明显。
另外,在近来感觉到,下蹲时,开大阴明显,自觉不自觉就意识到要收大阴。李谨伯在《呼吸之间》叙述到有古圣人(好像是庄子)说“道在屎溺”。不觉又想起靖雯老师讲的“拳打千遍,其义自现”,果然如此。单操才是太极拳的习练之法。
我:
感谢您的鼓励和认可。老实说,这套教学方法不是我首创,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传承者。这套教学方法得到相当一部分拳友的认可,是大家对太极拳有独立思考和辨析能力,没有随波逐流。这也是传承的力量。
应该说这套方法已经传承几千年了,口传心授经久不衰,且代代新人倍出,说明它是有生命力的优秀拳种。在当代它却变得如此混乱不堪,应该还是传承的问题。
师父讲过:拳打千遍,其理自见,指的是单操打千遍,不是套路。无论何门何派,内家外家,都不可以越过单操训练直接习练套路。这在中国武术历史上是最常识性的东西,可在今天却被遗忘。
单操中的要领是练起来后一点点渗透进去的。在我看来,我们当代人习练太极拳,最大的问题是把行功体验当成实操办法,包括您前面提到的“一动无有不动”,这并不是实操办法,这是功夫过关后的结果。单操才是实操办法,单操的要领才是实操办法。武术传承的载体是单操,绝对不是套路。有了单操才有真正的套路。
过去几千年的所谓传承,是单操和单操的要领,还有老前辈对武术的敬畏。而我们现代人搞错了,直接把套路拿过来练。还有的人把套路拆开成单式,就以为是单操,这都是自作聪明的做法。
还是那句话,单操训练过关了,再打套路,才能真正理解套路中的每招每式,才能明白它们为什么这样练,才能区分什么是武术的练法,什么是武术的打法,哪些招式“藏艺”(隐藏了重要的练法)了,哪些招式体现的是武术的演法……。
单操绝对体现古人的智慧,他们通过上千年的经验总结,已经把人体的筋脉骨架研究透了。单操就像是一只内窥镜,通过习练它,会把我们的筋骨结构摸得清清楚楚。
武术因为有技击的检验,还会使武术单操的设计,更有利于强身健体。就像您前面提到的边筋,边筋被单操多次重复“强调”,我理解就像一座建筑物的框架结构,技击养生靠的都是它。还有您提到的“收大阴”,就像在公交车上,发现有小偷,大家都不由自主地捂住钱袋一样。而直接习练套路的大多数人,却不掌握大开步“收大阴”的要领(虽然也懂收肛)。一边辛苦地练着,却一边不知不觉地丢着,这些都是不尊重古训的结果。
我们都应该感谢古人的智慧,感谢千百年来为武术传承做出贡献的每一位武者,并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让这支微弱的香火继续传承下去。
中国武术历史会记住在关键时刻为她做出贡献的每一个人。